对陶渊明思想的理解(陶渊明说的这句话)

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说,整个晋朝只有《归去来兮辞》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是田园诗派创始人陶渊明写的,可见欧阳修将陶渊明捧到了一个什么位置。

对陶渊明思想的理解(陶渊明说的这句话)(1)

陶渊明的诗确实牛,全是简单的字词,没有生僻字,组合在一起却是那么的优美,意境深远,韵味无穷。

对于陶渊明的人格,后世又多是推崇备至的,往往一句话总结——不为五斗米折腰。

李白就很推崇陶渊明,特别是在他多次努力都未能谋得满意官职时,变得尤其热爱陶渊明,愤愤不平写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如果官职给大一点,保不齐就能折腰,心颜也就开了……

对陶渊明思想的理解(陶渊明说的这句话)(2)

(李白这丹凤眼…哈哈)

但实际上陶渊明说的“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句话,我们可能都理解错了,包括李白也理解错了。

我们要了解陶渊明说为什么说这句话,又是在这样的语境中所的这句话。

那时陶渊明刚当彭泽县令不久,有一天手下人体现陶县令说督邮要来视察工作,你要穿的正式一点去见他。没想到陶渊明梗着脖子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然后愤而辞官。

我们首先来了解督邮是个什么官职。督邮是监察郡县各个官员的官,属于纪检系统的,中央直属。督邮官职不大,权力却不小,县老爷都要敬畏三分。

历史上最有名的督邮是《三国演义》中的督邮,一上来就要索取贿赂,结果被张飞这暴脾气一顿鞭打。监察的官员尚且如此,可见当时的刘氏东汉王朝确实气数已尽。

对陶渊明思想的理解(陶渊明说的这句话)(3)

(三国演义中猥琐而油腻的督邮)

从陶渊明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并非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不然干嘛去当县令?他只是不想向“乡里小儿”的督邮折腰。再说,作为监察部门的领导来视察工作,穿的正式一点并不是什么过分的事,这是基本礼节吧,怎么就成了向权贵低头的表现了呢?

这就有意思了。陶渊明分明是看不起这位乡里的年轻人,虽然贵为督邮了,你也不过是乡里小儿。

手下人善意提醒穿戴正式,陶渊明突然就上火了,这脾气来的让人摸不着头脑。

对陶渊明思想的理解(陶渊明说的这句话)(4)

我想,这是陶渊明心气比较高的缘故。古时候督邮一职,一般都是年轻人来担任。因为年青人有冲劲儿,往往不畏权贵,敢把县大老爷拉下马,皇帝需要这样的愣头青在基层替他盯着。

不仅要年轻人,还要背景不深。背景太深,人事关系错综复杂,牵扯太多,你就没法铁面无私。

所以督邮往往两大特征——年轻,无背景。这也体现出皇帝的小心思,一旦督邮万一捅了大篓子,得罪了某个朝中权贵的亲戚什么的,皇帝可以直接让督邮,把他给办了,也没人会反对。.

督邮就是皇帝手里的剑,既能砍人,有能挡刀。

陶渊明自然知道督邮无背景的乡里小儿,打心眼里瞧不起,心说你这鸟养还要我穿戴正式接见你?做梦!考虑到以后还经常要跟督邮小儿打交道,觉得身价掉了一大截,干脆辞官吧,保持咱文人士大夫的作风。

可见,即使陶渊明这样的文人,也摆脱不了士大夫精英阶层的优越感。

对陶渊明思想的理解(陶渊明说的这句话)(5)

当然也不排除督邮小儿事件只是一个导火索,陶渊明辞官之意早就有了。毕竟陶渊明这样热爱大自然、性格奔放的文人很难忍受衙门的那些条条框框。

陶渊明又是一方富豪,有地有田,辞官丝毫不影响生活。当地主才是他的本职工作,当官只是客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