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世界二流大学(尼山观察各国大学最爱什么样的学生)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梁雯 曲阜报道

当70多位来自海内外的校长、副校长聚在一起,他们会说些什么?9月26日下午,2022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第八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分论坛之一——尼山中外名校校长论坛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举办。分论坛以“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背景下的大学责任与使命”为主题,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以及韩国成均馆大学、英国赫瑞瓦特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日本山口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的70余位校长、副校长,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形式,齐聚孔子故里,共话“大学之道”。

漫谈世界二流大学(尼山观察各国大学最爱什么样的学生)(1)

在数字社会,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面对新形势,很多学生都会心存这样的疑虑:要具备哪些素质,才能找到好工作?才能顺应时代发展?对此,参加尼山中外名校校长论坛的诸位校长有话说。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校长们的真知灼见,看看校长们偏爱什么样的学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长张政文:偏爱“三观正”的学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长张政文认为,科学技术犹如一把“双刃剑”,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对传统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带来挑战。科技无国界,但创新有是非。大学作为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必须要加强科技创新的道德标准和道德规范等科技伦理教育。

文科大学更应在科技人文主义、科研伦理的教育与宣传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文科大学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的多重加持,用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好伦理失范行为的排查与纠正,引导学生正面迎接科技发展带来的诸多道德上的挑战,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角度创造出真正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技成果。

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偏爱“自主学习型”学生

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认为,要将通才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使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在开阔包容的合作精神和学术视野之上,充分满足学生个性成长需求,激发青年活力,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具有创新、探索的自主学习型人才。

陈志敏说,复旦大学基于“大类招生、通识教育、专业培养、多元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自2017年起开始探索构建通识与多元选择有机结合的“2 X”本科培养体系。“2”是指从通识教育和专业培养两方面夯实人才成长基础,“X”是指为学生成长提供专业进阶、跨学科发展和创新创业等多种高质量发展路径,学生在完成通识教育和专业培养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既可以选择专业进阶或“荣誉项目”路径,在本专业继续纵向深入学习,也可以选择其他专业或多个专业联合开设的学程(包括创新创业学程)进行跨学科学习,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在选择专业进阶模块同时选读辅修学位项目,从而实现自由开放、多元并进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人文情怀、科学精神、专业素养和国际视野。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偏爱有“全球胜任力”的学生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认为,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创新人才,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拥有主导权。大学应深刻把握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辩证关系,建立健全科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将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塑造统一起来。要推动科研成果向创新人才培养资源转化,将最新的研究成果转化为课程教学资源,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激发科学探索兴趣,培育科学创新思维,提高科学创新能力。

他认为,大学要优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扎实做好专业教育,夯实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注重学科交叉,做好通识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和开放包容的精神,提升“全球胜任力”。要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平台,通过科教融合、产教一体、校企联合等模式提升育人实效。

此外,大学还要注重正确价值引导,将价值观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科技变革背后的伦理问题和价值问题,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协同发展,培养健全人格。

英国赫瑞瓦特大学校长理查德·威廉姆斯:偏爱有“人格力量”的学生

英国赫瑞瓦特大学校长理查德·威廉姆斯认为,先进技术和创新对于应对当前挑战至关重要,但如果不开发人类的情感潜能,单靠技术和创新是不够的。

理查德认为,要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保持对技术的控制,唯一的方法是更深入地探索、开发人们的情感潜能,提高互信和协作能力,增强价值观和意义感。教育应该使毕业生具备一套全面的能力。毕业生不仅要掌握技术能力,能够建立起可靠、强大的技术系统;还要掌握作为人的技能,如谦逊和智慧,能够对系统、解决方案和算法提出质疑,确保他们所提供的东西是现在所需要的。这样,毕业生才能成为未来的领导者,不仅具备过硬的学术能力,而且拥有实现目标的人格力量。

漫谈世界二流大学(尼山观察各国大学最爱什么样的学生)(2)

日本山口大学副校长石井由理:偏爱“能处理大量数据信息”的学生

日本山口大学副校长石井由理认为,大学面临的主要挑战是让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应对所处的新世界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大学在内部数字化转型中发挥先锋作用。

如何让学生为世界数字化转型做好准备?石井由理认为,在数字化转型的世界,许多工作流程将被淘汰或发生质的变化,并对劳动力提出新要求。数字化带来的一个必然趋势是处理的信息和数据会增加。每个人都必须能够处理数字化世界带来的大量信息。首先,大学的紧迫任务是给学生教授解决数据问题的“硬技能”,使他们不仅能够处理数据,而且能够对其含义做出定性判断。除此之外,“软技能”也同样重要。最重要的技能当然是在全球范围内沟通的能力。

马来西亚拉曼大学校长尤芳:偏爱“成长型”、有同理心的学生

马来西亚拉曼大学校长尤芳认为,在人工智能以及工业4.0时代,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会慢慢从底层凸显,并逐步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工作场景。因此,大学需要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层级中更高层级的知识、思维和智慧,使其掌握更高的工作技能。

在工业4.0时代,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培养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和同理心的知识型劳动者。知识型劳动者需要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这是因为他们要清楚自己面临的挑战,并了解如何通过自我学习,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知识型劳动者需要同理心,这是因为他们要成为人类世界和机器世界或算法世界的关联,因此他们需要了解其他民族的感受,并将其考虑到设计的产品和服务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