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唐杜甫烽火连三月(春望唐杜甫)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三更短,浑欲不胜簪。

【翻译】

都城已经沦陷,山河依旧存在,春天城内草木凄清。感伤国家时局,见花而飞溅热泪,悲恨亲人离散,闻鸟啼而惊乱人心。战事直到如今春深三月仍连续不断,家书一封值万金。满头白发而今越少越少,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住了。

城: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 烽火:这里借指战事。

浑:简直。 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二、【主旨】

本诗通过描绘战乱后长安城破败荒芜、人事全非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三、【练习】

1、诗歌反映的是唐代有名的历史事件 安史之乱。“城春草木深”的“城”指当时的 长安 城。

2、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山河 到 草木花鸟。

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破败的惨象,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写出了长安城里凄凉的春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令人满目凄然。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痛彻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4、《春望》首联写作者春望所见,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3分)

融情于景,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国家山河依旧,可沦陷后的国都残破不堪、乱草丛生,这与昔日繁华形成巨大反差,痛彻地表达出诗人忧国伤时的强烈感情。

*拓展一:结合全诗分析“望”有几层含义?

“望”有观望、希望、盼望之意。观望到“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希望战火平息;盼望能与亲人团聚。

*拓展二:“望”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复杂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怀念,对国家前程的绝望和忧虑,对自己廉颇老矣的感叹。

*拓展三:作者望见了哪些具体春景?

草、木、花、鸟。

*拓展四:描绘首联中作者所望之景:

国都沦陷,城池破败,虽然山河依旧,但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

*拓展五: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3分)

示例一:“破”字用得好。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惨象,使人触目惊心。

示例二:“深”字用得好。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一般认为: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伤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对这两种说法,你怎样看?

我赞同第一种说法,诗人因感时伤怀,加之思念家人,面对花香鸟语的春景,不但无心赏玩,反而落泪惊心。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的主语理解为作者更加自然,更加符合作者当时的心理,因此,选择第一种说法比较好。

*拓展:分析颔联的表现手法:

角度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花鸟本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春景,但在国破家亡时,怎能不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

角度二:移情于物。因感时,花也溅泪,因恨别,鸟也惊心。诗人将主观情感移情到花鸟身上,使花鸟也含悲,更显人的悲伤。

*拓展: 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作者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移情于物,写花、鸟的落泪惊心,表达了作者感时伤世(忧伤国事)的深沉感情。

*拓展:赏析颔联

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运用对偶修辞,对仗工整,音韵和谐。运用拟人,将花鸟人格化,写出了花鸟的独特情绪,花也溅泪,鸟也惊心。诗人移情于物,形象的表达了诗人的亡国之悲,离别之悲,体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感。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运用对偶、借代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烽火”代指战争,“连三月”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家书抵万金”写出了诗人跟家人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急迫心情,突出了一封家信极其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强烈思念之情,使人产生共鸣。

*拓展:“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

7、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①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②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写出了诗人的苍老之态以及苍老之快,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思家悲己之情。【*拓展:谈谈你对诗歌尾联的理解。】

*拓展:古代大诗人作诗十分讲究炼字。《春望》尾联中的“搔”字锤炼得好,好在哪里? (3分)

本诗中的“搔”字是对诗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伤时、思家、悲己之情。

*拓展:“白头搔更短”的原因:

忧国——国家残破;念家——惦念远方亲人的安危。

8、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

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9、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

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悬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10、请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 A )

A.首联写景,描绘出国都沦陷后山河依旧却残破不堪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回家途中的艰难。

B.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此联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C.颈联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尾联中用“搔更短”和“不胜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

D.这首诗在内容上集中表现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诗风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深沉含蓄而不浅露。

1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首联由“望”入诗:国都沦丧,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衰草遍地,林木苍苍。

B.颈联中“抵万金”是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人的强烈情感。

C.尾联中刻画了一位忧愁万分,苍老颓唐的诗人形象,白发越来越少、越来越短,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上了。

D.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这首诗是作者中年所写,充分体现了诗作“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12.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 这首诗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 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 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春望唐杜甫烽火连三月(春望唐杜甫)(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