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的女儿学费多少(王菲女儿贵族学校曝光)
贵族教育究竟“贵”在哪?
近日,瑞士一所贵族学校在Instagram上贴出李嫣和同学的校园生活照。
官方还给照片配文︰“当我们的学生团队合作时会创意爆发(Creativity thrives when our students work together>。”
资料显示,李嫣入读的这所贵族学校叫博索雷学院(College Alpin International Beau Soleil),创校于1910年,是瑞士最古老的私立寄宿学校之一。
▲博索雷学院
该校学费每年高达10.7万瑞士法郎(约77万人民币)。
看完这则消息,网友忍不住感叹“有钱真好”。
然而这所“有钱真好”的贵族学校,光凭有钱还不一定能进。他们一年仅在全球招收250名11岁—18岁的学生。
申请者除了英语表达能力强,还需要谈吐举止优雅。
各科笔试、国内的成绩单、老师推荐信以及个人和家长的陈述,一样都不能少。
李亚鹏在《诗·中国》录制现场,被问及女儿出国上学一事时说,女儿出国后发朋友圈感叹“悲伤逆流成河”。
李亚鹏看到后很“心痛”,鼓励女儿:“爸比今天算有一点点能力的话,这些都来自14岁离开家那种坚持和眼泪”。
李嫣回复老爸:“不需要给我讲这些,我不需要什么能力。”
看来,贵族学校带给她的并不是什么繁花似锦的生活。
那贵族学校到底在教些什么?它的优势在哪里?
不如以瑞士贵族学校为例,让我们来看看什么是令网友羡慕不已,孩子痛苦不堪,父母心疼与不舍但还是要将孩子送到几千英里之外的精英教育。
1
最为人熟知的贵族学校,应该是伊顿公学(Eton College)。
它是英国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的母校,曾被Business Insider杂志评为“英国最难进的私校”。
不过,在《福布斯》公布的“全球10大最贵寄宿学校”中,伊顿公学只排在第10名。
前9名均来自瑞士。
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在2017-2018年的指数中将瑞士基础教育列为全球第二。
所以毫不夸张地说,能在瑞士接受教育,等于是为自己建造了一间银行。
其实从很早开始,各国诸多皇室就会选择把子女送到瑞士私校去学习礼仪和规矩,譬如埃及国王和比利时王子都在这里读过书。
▲安妮•海瑟薇主演的电影《公主日记》里“国王学校”,原型就是瑞士萝实学院(LeRosey)
在贵族学校的育人观念里,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技能就是语言。
而瑞士就有着得天独厚的语言优势。
它是全世界少有的多母语国家,拥有多达4种官方语言: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罗曼什语。
而且,瑞士寄宿学校生源很广,招生面向50多个国家,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不但可以学好几门外语,还能了解世界正在发生什么。
至于交流,私校教育最擅长的就是鼓励学生用提问、思考、阐述观点来替代死记硬背。
博索雷学院给出的官方宣传照上面,李嫣手下面压着一张白纸,就是在跟同学们讨论课题。
不过,想要追求高分的家长不建议送孩子去瑞士求学,因为他们的学业成绩并非最顶尖。
就拿在全球富有挑战性和含金量的国际中学文凭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来说,瑞士最贵的萝实学院(LeRosey) IB平均分是35分(满分45)。
这样的分数,远远低于上海中学国际部的41.5分。
但这些毫不影响他们有超过30%的学生进入世界前25名大学。
原因在于瑞士教育追求的综合素质,恰恰是很多名校所看重的。
博索雷学院曾有一个IB统考44分的学生,同时被哈佛、牛津、斯坦福和普林斯顿录取。
但名校录取她,并非仅仅因为IB分数高,而是因为她还是一个实打实的滑雪冠军。
所以,真正的精英教育不只关注教学和测试,运动和专业培训也是必备的,如骑马、高尔夫,越野单车,滑雪等等。
拿马术来说,欧洲有句谚语,“会骑马的不一定是贵族,但贵族一定会骑马”。
马术是欧洲精英教育中的体育精神,它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也是上流社会的主要社交手段。
所以,大部分的贵族学校都会提供马术课程。
像是李嫣就读的这所博索雷学院,就拥有骑术中心,这也是很多贵族学校的标配。
2
关于马术,很多人觉得,人们喜欢马术是因为它可以展示财富,毕竟骑马算是一项奢侈的运动,它能将你归类为某一阶层。
但有些技能,所展示的并非只是“财富”。
论技能,美国用高达1.5万亿美元的助学贷款,教育出许多拥有各项技能的年轻人,却仍有数千人处于失业状态。
因为那些技能,并非不断发展的就业市场所需。
马术也一样,如果马术仅仅是财富的象征,那它也仅仅是一项贵族运动。
很少人去了解,像马术这样的课程能带给年轻人什么样精神面貌。
要知道,马术训练不是马工将学生扶上马背就了事。
它需要学生自己负责照顾马匹,从打扫马厩、喂马、给马洗澡,到训练马匹、与马交流情感等。
▲林依伦的儿子就读美国撒切尔中学,一上学就要自己养马
这个过程,需要让人与马心境合一。
训练过程中,队友间的团队合作、个人领导力,以及耐心和投入都能带来一场精神洗礼。
运动是欧洲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健壮的体魄能给他们带来很大的自信。
所以除了马术、滑雪、高尔夫等活动,学校还会为了增强学生的耐力和体力,提供如攀岩、徒步、划船等户外运动。
李嫣所读的博索雷学院,每年都会举办探险活动,譬如去攀登非洲屋脊——乞力马扎罗山。
在陡峭坡度上长途跋涉,很能考验人的意志力。
有人可能会迷惑,这不是旅行吗?
但你要知道,不论是露营、徒步,还是在山上奔跑10公里,每一项他们都需要按照严格的作息和管理。
求学的几年内,他们的足迹要踏遍亚洲、非洲、大洋洲以及南北美洲,甚至横渡地中海,无数次面对暴风雨的袭击。
这样的挑战和经历简直让他们永生难忘。每一 次远行 ,都是心智的锻炼。
可能有人又会问了,这么多课外活动,不耽误学业吗?
答案是,这些课外活动都需要在不影响教学和测试的情况下完成!所有的课外、户外活动只不过是课堂学习的拓展和延伸。
看完这些,说“有钱真好”的网友,恐怕要感叹“比我有钱的人比我还努力”了。
3
尽管求学过程如此艰辛,有条件的家长还是非常乐意将孩子送到私校去学习。
从孩子的心理成长角度来说,12岁—18岁是建立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
就我们所处的时代而言,人与人的关系被割裂,彼此之间身体、语言交流也越来越匮乏。
很多孩子可能因为内在或外在的因素,极度不自信,甚至无法表达自己。
这时候就需要一个正确的方法引导他们。
贵族学校所提供各门艺术课,就起到恰如其分的作用。
譬如戏剧可以让他们情感交流,雕塑可以让他们产生创意,骑马可以让他们精神饱满。
而这些,又需要孩子们不断地沟通、合作以及自信来完成。
未来他们不见得是一名演员或是骑士,但无论在哪个领域发展,都需要展现这种浸入骨血的艺术优雅和骑术自信。
另外还有一点,几乎每一所贵族学校,都着重人文主义教育。
李嫣就读的这所博索雷学院,不仅每年前往非洲各地做公益,还建立了几所孤儿院来收容儿童。
其实很多私立学校,在低年级创意课上,就会组织学生探讨如何为残、弱人士提供帮助。
慈善是精英教育里很重要的一部分。
另一个让家长安心的是,瑞士是一个永久中立国,世界上约有四分之一的个人财富都存放在瑞士。
▲电影《赌神》片段
瑞士没有美国的不安全和英国人的骄傲,他们以友善、平等著称。
这一点可以从“每个国家招生所占比例不超过10%”看出。这意味着,俄国人10%,美国人10%,英国人10%,中国人10%。
任何国籍的学生在瑞士,都不会有“外来者”的感觉,更没弱势与强势之分。
低调不张扬是他们的普遍姿态。
学生中尽管有王室的王子和公主,以及各界大佬的子女,但“没人说'我比你有钱'。如果人们大肆宣传,他们将无法生存。”
▲曾在博索雷学院就读的丹麦玛丽王妃
不过,很多家长更看重的,是在这里几年间建立起的社会资源和人脉关系。
学校每年都会在世界各地举办校友会,有些老校友早已是各界的领军人物,不论在世界哪里,校友都会相互帮助。
4
那精英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笼统地讲,改变人生,回馈社会。往细里说,才是各项具体指标。
有人把精英叫作“社会圈层”,就是用什么东西把一群人凝聚在一起,譬如马术、慈善。
但更恰当的说,这是一种团队合作的概念。
所谓的精英教育,早已不是什么男士穿燕尾服女士穿撑架裙的贵族礼仪教育。
《格调》里甚至说,穿看不出品牌、边角磨出线的衣服,才是贵族。
▲田朴珺小姐关于《唐顿庄园》式的贵族论,引来网友群嘲
精英教育更像是在磨砺承担的技能。
他们需要在课堂的语言交流中,学会不屈从任何人,也不轻视任何人;
需要在艺术课的肢体接触中,学会游刃有余地与伙伴合作;
马术使他们自信,户外活动锻炼了他们的意志,慈善将他们与社会紧密联结在一起。
这样的精英教育,与其说是贵族的特权,不如说是教育将他们化作一股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
真正懂得精英教育精髓的人,会了解精英教育并非在培养绅士名媛,而是在培育“世界公民”。
什么是世界公民?
当地球上的环境、安全、慈善、可持续发展等出问题,就需要有自信、有胆识、有领导力的人共同努力去完成。
社会需要这样一群有能力并且有意向回馈社会的世界公民。
即便平凡如我们,也有一份这样的社会责任,当我们力所能及地服务自己和他人,就是最大的成就。
精英有精英的投入,平凡有平凡的成就。
大海因为有每一朵浪花,才能浩渺无涯。
我们的未来社会,不需要独善其身的人,我们需要的是下一代能参与社会,共同合作,未来才有希望。
或许,精英教育的内核,远非我们想像的简单。
看完文章,在你眼中,什么样的教育能被称为“精英教育”?欢迎在留言区和大家分享。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张老六
责任编辑:华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