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杜甫诗歌思想的比较(浅谈李白杜甫诗歌艺术)

文 | 王元军(山东社会科学院),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李白与杜甫诗歌思想的比较?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李白与杜甫诗歌思想的比较(浅谈李白杜甫诗歌艺术)

李白与杜甫诗歌思想的比较

文 | 王元军(山东社会科学院)

李白、杜甫是唐代最负盛名且成就比肩的两位大诗人,一个是诗仙,一个是诗圣,他们诗歌创作的艺术风格迥然不同,一个潇洒飘逸,一个厚重深沉。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而杜甫则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在盛唐诗人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人当首推李白。他是盛唐时期的开元、天宝四十多年中最有名的诗人,也是当时作品最多、成就最高,并为后世诗家所推崇仰慕,直到千余年后的今天仍备受人们尊敬和效法的伟大诗人。当时的唐王朝空前繁荣强盛却又滋生着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李白对此有所认识,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将当时的时代特征较全面地反映在他的诗篇中。而杜甫虽然也出生在唐王朝的全盛时期,但是他比李白小十一岁,又遭逢安史之乱,经历了唐王朝由强盛转入衰落的过程,使得他对普通民众的生活多有体会,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作品充满了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因而被后世称为“诗史”。

下面谨从创作方法、语言、诗体和风格等方面对李白、杜甫诗歌艺术特色进行比较。

一、从创作方法上看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伟大的,也是最典型的。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杜甫称赞他的诗也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内容和形式得到高度统一。

李白在创作上,继承了前代诗歌的丰富遗产。他虽然也接受了《诗经·国风》的现实主义影响,但更突出的是他吸收了《楚辞》中屈原作品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并根据自己的生活实践加以丰富和发展。他创作的题材比较广泛,不仅反映了他进步的政治理想和爱国主义精神,也反映了对被压迫被损害的人民的真挚同情和由此而产生的反抗强暴、济弱扶危的宏愿。

李白不是一个“万事不关心”的诗人,相反,他似乎什么都关心,很多生活他都体验过、表达过。尽管没有一种生活能使他满足,但他那炽热的感情,强烈的个性,在表现各种生活的诗篇中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处处留下了浓厚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他要入京求官,就宣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篷蒿人”;政治失意了,就大呼:“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他要控诉自己的冤曲,就说:“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他想念长安,就是:“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他登上太白峰,就让“太自与我语,为我开天关”;他要求仙,就有“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他要饮酒,就有洛阳童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他悼念宣城善酿纪叟,就问:“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这种强烈的自我表达,从艺术效果上来看,有的地方使诗歌增加了一种排山倒海而来的气势、先声夺人的力量;有的地方又让人读来感到热情亲切、如话家常。他的诗歌不是每一篇里都描绘他自己的形象或抒写他自己一时的情感,但每一篇里都有诗人独特的自我存在着。例如在很多诗篇里,鲁仲连、严子陵、诸葛亮、谢安等人的名字,也往往被李白当做第一人称的代用语,让古人完全成为他自己的化身。

李白在感情的表达上是喷薄而出,一泻千里的。当平常的语言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用大胆的夸张;当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不足以形容、比喻、象征其思想愿望时,他就借助非现实的神话和种种奇丽惊人的幻想。他的一些抒情诗里,就明显地体现了这种特点。用“抽刀断水水更流”比喻“举杯消愁愁更愁”,本来是极度的夸张,却让人感到是最高的真实。又如《秋浦歌》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借有形的发,突出无形的愁,夸张极为大胆。其他如《侠客行》“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以五岳为轻来形容侠客然诺之重。《箜篌谣》中“轻言托朋友,对面九疑峰”,又用山峰来夸张朋友之间的隔膜与猜疑。

他的杰作《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对梦境的描写特别令人目眩神迷,从静谧幽美的湖月到奇丽壮观的海日,从曲折迷离的千岩万转的道路到令人惊恐战栗的深林层巅,境界愈转愈奇,亦幻亦真。他的名作《将进酒》前一句还在劝人开怀痛饮:“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好象他很安于颓废享乐的生活,但是他那象黄河一样奔腾跳跃的感情是这样变幻莫测,他突然又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复还来!”强烈的信心转眼又代替了消极的悲叹。他的《梁园吟》也有这样类似的情况,诗的前段尽情地描绘痛饮狂欢,甚至沉吟流泪地感慨功名富贵的无常,但是临到结尾,他突然又说:“歌且谣,意方远。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诗人的感情在转瞬间竟判若两人。

把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处理得这样洒脱灵活,并且达到艺术上的高度完美,在诗史上只有极少数的诗人能达到这个水平。这种洒脱变化的特点继续发展,于是他在有些诗里就同时运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创作方法。有的诗既写实,又想象夸张,这一点与杜甫的某些叙事兼抒情的诗中往往出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是有相同之处的。像《北风行》《关山月》《古风》就是李白这方面的代表作。例如《古风》第十九: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这首诗竟然把抒写理想愿望和描写苦难的现实结合了起来。在升山神谱的美丽幻想中,突然俯见被安禄山蹂躏毁灭了的洛阳。急转直下的感情,浪漫幻想的破灭,深刻地表现出诗人无比沉痛的爱国心情。而杜甫这方面的代表作则是《洗兵马》。诗一开始就以急风暴雨的笔调写出了大快人心的胜利形势,热情歌颂了祖国的中兴:“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胡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但一面又提醒统治者要安不忘危:“己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并幽默地讽刺了那些因人成事、趋炎附势的王侯新贵:“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也没有忘记人民的生计“田家望望喜雨千,布谷处处催春种。”诗的结尾更通过“安得壮士挽天河”的壮丽幻想,提出了“净洗甲兵长不用”的希望。全诗基调是乐观的,气势磅礴,色彩绚烂,充满鼓舞人心的力量,但又兼有清醒的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

被称为“诗史”的伟大诗人杜甫的诗歌,其主要创作方法必然是现实主义的,这是杜诗最大的成就和特色。杜甫有他独特的丰富的生活经验,他的诗多取材于人民生活,和社会现实密切结合,为了真实地形象地反映现实生活,他需要采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因此他的作品中也必然有较多的、成就较高的叙事诗,这些作品在他的诗集中发出了璀璨的现实主义的光辉。

杜甫的叙事诗,特别值得我们珍视。在他之前,文人写的叙事诗是很少的,叙人民的事就更少。杜甫的叙事诗,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现实主义特色也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充分。杜甫所描写的人物是多种多样的,不管是可爱的正面人物,还是可憎的反面人物,他都写得绘影绘声,能突出他们的阶级特征和个性特征。《石壕吏》的老妇和吏不都是很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具体生动的形象吗?这是杜诗成功地运用对话这一创作形式的结果。此外,杜甫还常运用人物独白,并作到了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这类作品很多,现以《新婚别》为例。这是写的一位新娘子的独白: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故嫜!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忤,与君永相望。

新婚竟成生离死别,本是痛不欲生,但一想到自己还是刚过门的新娘子,所以态度不免矜持,语带羞涩,备极吞吐,这是完全符合这个人物的特定身份、特定环境和精神面貌的,所以我们读起来,就会感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在杜甫的许多名篇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诗人极善于对现实生活作典型的艺术概括。没有把现实生活高度概括集中的能力,这是办不到的。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从大量的现实现象中概括出来的社会矛盾的实质,既概括,又具体,所以震撼人心,成为千古警句。他有时甚至能用一两个字突出地概括整个问题的主要内容,如“万姓疮痍合,群凶嗜欲肥”的“合”和“肥”二字所以具有“峻夺人魄”的力量,便是高度集中的结果。

在杜甫许多著名的叙事诗中,可以看到他很善于选择和概括有典型意义的人物,通过个别,反映一般。比如《兵车行》中那个“行人”的谈话,便说出了千万个征夫戍卒的相同或相似的遭遇;“三吏”“三别”更是典型概括的最好的范例。例如《无家别》里,写乱后乡里的面目,写无家可归的士兵的心理:“近行只一人,远去终转迷。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写士兵对死于沟壑的母亲的回忆,都有极其深广的现实内容。杜甫这些诗所以年百年来都一直能令人读后感到惊心动魄,其秘密就在它是现实生活的高度集中的概括。

杜甫善于捕捉富于表现力的、能够显示事物本质和人物精神面貌的细节。例如《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便是这样一个细节。它不仅揭示了那个役夫“敢怒不敢言”的痛苦心情,而且也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又如《石壕吏》用“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这一细节暗示老妇竟被拉走的惨剧,《丽人行》用“犀筋厌饫久未下”这一小动作来刻画那班贵妇人的骄气,都是很好的例证,他细节描写最出色的是《北征》中写他妻子儿女的一段:

……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见爷背面啼,垢腻脚不袜。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天吴及紫凤,颠到在短褐。老夫情怀恶,哎泄卧数日。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冽。粉黛亦解苞,衾裯稍罗列。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学母无不为,晓汝随手抹。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翻转在贼愁,甘受杂乱聒。……

这里不仅生动地描绘了小儿女的天真烂漫,而且也烘托出了他自己的悲喜交集的复杂心情。

总之,从创作方法上来看,李白是最伟大最典型的浪漫主义诗人,而杜甫则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二、从语言上看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这两句诗正是他诗歌语言最生动的形容和概括。李白的诗歌语言所以能达到这样理想的朴素自然境界,是和他认真学习汉魏六朝乐府民歌分不开的。他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的语言,多么酷似《孔雀东南飞》《子夜歌》和《西洲曲》。“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向青云端。”“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不用一人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写得多活泼自然,让人一读难忘。“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学习汉乐府的《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又是多么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些初看来最平凡的地方,但是后代摹拟李白的诗人没有一个人达到这种高度完美的境地。

而杜甫却从乐府民歌中学习了如何运用民间语言,所以采用俗语,这是杜诗语言的一大特色。杜甫在许多诗中往往在适当的地方直接使用了民间的口语词汇,如《遭田父泥饮》中的“叫妇开大瓶”,《新婚别》中的“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都说明了这一特点。

三、从诗体上看

作为伟大的诗人,李白和杜甫运用的诗体是多种多样的。但李白贡献最大的是七古和七绝。这两种诗体现在当时也最新最自由的,和他那自由豪放的个性也特别适应。他这方面的成就也很得力于学习乐府民歌。而杜甫五、七言古风和近体诗无不精妙,而以五言古风和七言歌行最为杰出,因为这样的长篇更适合于叙事和反映现实。他的律诗格律谨严,对仗工稳,尤其后期作品更是如此,所以后人学习律诗往往以杜诗为标准。

四、从风格上看

李白诗的风格是“飘逸豪放”,而杜诗是“沉郁顿挫”。比如同是鄙薄权贵,李白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杜甫却说“野人旷荡无靦颜,岂可久在王侯间”;同是写友情,李白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杜甫却说“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滪堆”,一飘逸,一沉郁,是很明显的。

在李白和杜甫的引领下,我国文学史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伟大的传统在唐诗中都发展到新的高度。李白的诗歌,继承了前代浪漫主义创作的成绩,以他叛逆的思想,豪放的风格,反映了盛唐时代乐观向上的创造精神以及不满封建秩序的潜在力量,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手法。而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过程中,杜甫占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总结并发扬我国现实主义优良传统这一历史任务,是由杜甫来完成的。他把现实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更高更成熟的阶段。

韩愈说得好:“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的确,我们不能不为在我们祖国文学史上同时出现这样两位诗大的诗人而感到自豪。

壹点号山东金融文学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