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更便捷让未来更好 让更多人共享便捷生活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互联网改变了千千万万人的生活,这其中也包括1700万视障人群对于视障人群而言,互联网是一条认识外界的“快车道”,更是一座融入社会、实现自立的桥梁,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让生活更便捷让未来更好 让更多人共享便捷生活?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让生活更便捷让未来更好 让更多人共享便捷生活

让生活更便捷让未来更好 让更多人共享便捷生活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互联网改变了千千万万人的生活,这其中也包括1700万视障人群。对于视障人群而言,互联网是一条认识外界的“快车道”,更是一座融入社会、实现自立的桥梁。

近年来,各地各行业加大力度,加强信息无障碍建设,帮助老年人、残疾人等共享数字生活。互联网怎样改变了视障人群的生活?对于营造良好的信息无障碍环境,他们有什么建议和期待?

视障人士:上网可以靠听

“以前购物要去超市,不仅找不到东西,还容易撞到货架。现在上网购物,想买啥都行。出门就用打车软件,人不找车,车来找我。”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工程师刘彪说。由于先天患有视网膜色素变性,刘彪视力逐渐下降,现在只有微弱光感。

刘彪上网主要靠听。读屏软件会一一读出页面上的文字、哪一个窗口正在打开、什么程序在运行等。由于听惯了,他操作起手机来,速度与视力正常者没什么两样。

像刘彪一样,许多视障者走出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离不开信息无障碍技术搭建起的一条“网络盲道”。如今,借助图片转语音、文字识别等技术,无论是聊天、购物,还是打车等,一些常用的互联网产品,已经被他们运用自如。

旧的问题解决了,又产生了一些新的烦恼。

从信息无障碍的角度来看,视障人群上网仍然有一些“障碍”待消除。刘彪举例说:比如,有些音频软件的“播放”键,识别后被读成“按钮”;一些页面上表达“更多”意思的“ ”号键,读出来却是一堆乱码。“有的软件旧版本能被识别出来,升级后反倒不支持了。”刘彪解释,有些软件升级频率很快,开发者为软件添加了更丰富的功能、更美观的界面,但无障碍需求的改进往往没及时跟上。由于存在使用不了的风险,视障者用惯一个软件后,通常不太愿意选择升级。

社会组织:主动考虑特殊人群需求

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秘书长杨骅从事信息无障碍研究多年。对比国际上互联网信息无障碍建设情况,她认为在一些方面,中国已经走在了前面,“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人们有公平享受互联网的机会,也让信息无障碍建设更加迫切。”

让杨骅欣慰的是,如今,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个人,了解到视障群体需求后,自觉参与到建设“网络盲道”中来,根据视障者的使用习惯和需求,主动优化产品,做适配调整。

比如,有一段时间,视障人群反映,网上聊天的常用“表情”读不出来。了解到相关情况后,腾讯公司研发团队与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合作,对软件进行无障碍化调整,让每个聊天表情都拥有了独立的无障碍焦点。视障用户不仅能以触摸形式感知每个“表情”,还可以通过滑动切换的方式来使用“表情”。

哪里有障碍,用户最清楚,如果视障者本身具备软件编程能力,岂不更便于优化?基于这样的考量,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组织起了我国最早的一批视障工程师,刘彪就是其中之一。

杨骅介绍,近年来,一些常用的社交、购物、出行软件公司纷纷与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合作,对相关服务软件做了调整。有些头部硬件企业也对手机系统进行无障碍深度优化,为行业起到了示范作用。一些企业还将积累的无障碍经验对外开放,帮助第三方平台进行无障碍升级。

行业专家:建议加强初始设计

当前,我国信息无障碍专业人才匮乏。“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工程师懂信息无障碍,并把无障碍设计的意识融合到未来的产品开发中。”中国盲协主席李庆忠表示。

专家介绍,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很多促进信息无障碍工作的法规政策,制定了一系列信息无障碍相关标准,虽然信息无障碍的整体环境已经大为改善,但仍然有不小改进空间。

“目前互联网产品优化大多数停留在表层,极少数能下沉到初始设计。”杨骅说,理想的状况是互联网产品在做初始设计时,就考虑到信息无障碍的要求,这样不仅节约了成本,对视障者群体也会更友好,这样就需要有统一的标准。

李庆忠表示,每个人都可能面临信息获取障碍,虽然它对视障者更有必要,但它服务于所有人。专家表示,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发展,为推动信息无障碍提供了机遇,搭建起一座消除“数字鸿沟”的桥梁,我们就能够为视障者、老年人等创造更加包容、温暖、便利的上网环境。《 人民日报 》( 2022年12月01日 08 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