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女最早剧照(香港观众只喜欢看才子佳人戏)
欲知白毛仙姑是人是鬼?欲知穷人怎样报仇?怎样翻身?就请你快来看《白毛女》!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说起《白毛女》的故事,全国各个地方、各个年龄层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图注:电影版《白毛女》,田华饰演喜儿,陈强饰演黄世仁
这是因为在土地革命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身边都有被地主残酷压迫的经历,而《白毛女》通过高超的艺术感染力,给广大劳动人民很好地上了一节思想课。
甚至于《白毛女》的故事在国统区都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尤其是1948年在香港的演出,可以说是一次“纪念碑式的演出”,在宣传、舆论战场上,至今都有很大的学习和参考意义。
本期@以史为鉴 跟大家聊聊1948年《白毛女》在香港上演前后舆论战线的故事。
图注:上世纪四十年代,西方记者在解放区拍摄的白毛女演出
在1945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根据晋察冀边区流传的白毛仙姑故事,集体创作了献礼七大的歌剧《白毛女》,结果一经演出就引发了轰动。
因为白毛女的故事极为贴近群众,加上歌剧的高超感染力,迅速风靡解放区,并对当时的土地革命有了极大的宣传推动作用。
1946年5月13日,中央印发的《关于目前解放区土地改革宣传方针的指示》中就提到:各地报纸应多找类如《白毛女》这样的故事……以显示群众行动之正当和汉奸、恶霸、豪绅之该予制裁。文艺界中亦应当鼓励《白毛女》之类的创作。
进入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严格限制来自解放区的文艺作品,对于左翼剧团也大肆打压,当时许多左翼文人为了躲避迫害,纷纷来到香港暂居。
1948年,香港建国剧艺社的女演员李露玲在当时的香港左翼报刊《华商报》资料室查阅资料时,偶然看到了《白毛女》的剧本,结果这一看,就进入剧情了,“怎么也放不下来”。
之后李璐玲又把剧本推荐给了剧艺社的朋友,大家看完都说好,都想把这个戏给排出来。
香港建国剧艺社负责人王逸认为剧艺社平常都是以小话剧为主,要排练这个戏,主创演员都不够,于是就看能不能找几个剧团来合练。
这个想法后来汇报到了当时在香港的左翼戏剧领导者之一夏衍跟前。
夏衍和邵荃麟、冯乃超、章泯、瞿白音、叶以群等旅港文艺干部商议后决定:不仅要演,而且要大演特演!
因为香港作为英租界,此时恰好是国党鞭长莫及的地方,而香港又是面向东南亚华侨的一面窗户,在香港演出极具感染力和冲击力的《白毛女》,可以起到非常大的宣传战斗作用。
于是在夏衍等人的统筹下,中原剧艺社(负责排演和舞台)、新音乐社、中华音乐学院(负责配乐、合唱、指挥)等团队先后加入,充实了整个主创团队。
但是这三个团的演职人员在演出之余还要养家糊口,有人晚上要拍电影、有人白天教书……只能利用扣出来的夜间的一点点时间来排练,就算这样有些人要从住地赶到排练场,还要花一个小时坐船、坐车。有人回忆当时半夜十二点,还经常看到排练完回家的演职人员“在车上、在船上,歪来斜去的打瞌睡。”
而且这些演职人员都是一人身兼数职,在当演员之余还要负责服装、布景、道具、灯光等等。
图注:1948年的香港
排练如此辛苦,但是能不能正常上演还要通过当时港英政府的审查才行。
当时负责全香港影视剧演出剧本审查的是“华民政务司政治部”,要是直接跟对方申报要上演解放区革命剧目《白毛女》,那肯定会被毙掉。
于是《白毛女》的演出部门主任、中原剧艺社秘书符公望借着自己经常和对方打交道,有些门路,就把这一重任接了过去。
符公望利用了香港审查官眼光浅薄,根本不了解解放区大名鼎鼎的《白毛女》讲的是啥;又利用了对方贪小便宜,贪墨成风的特点,先通过小恩小惠打动对方,然后跟对方提到即将要演出的《白毛女》是一出讲“白毛仙姑”故事的“神怪剧”。
图注:符公望的著作
主要剧情就是:一个农村丫头不堪主人虐待,逃到山里变成了鬼,后来又变成人的神鬼故事。还强调跟香港现行的法律法规没有任何冲突。
在海报中还写道:剧情恐怖紧张,故事曲折离奇,包睇到你哭,包睇到你笑,欲知白毛仙姑是人是鬼?欲知穷人怎样报仇?怎样翻身?就请你快来看白毛女!
负责审核的官员,看了符公望提供的故事梗概,认为没毛病,直接盖章通过,签发了准演证!
拿到了准演证后,后面的事情就顺利了,各大左翼媒体火力全开,开始各种宣传。
《大公报》、《华商报》、《南华早报》、《华侨日报》、《星岛日报》、《德臣西报》、《中国文摘》、《正报》等数十家不同媒体都刊登了《白毛女》的演出消息,以及当时社会名流对于演出的支持。
图注:郭沫若为白毛女写的《悲剧的解放》
郭沫若在香港《华商报》上亲自为《白毛女》写了一篇宣传软文,题目叫做《悲剧的解放》。
郭沫若撰文写道:《白毛女》抛弃了封建主义的悲剧,这是人民解放胜利的凯歌或凯歌的前奏曲,标志着“悲剧的解放”。随着《白毛女》的演出,两千年来的封建悲剧也走到闭幕的尽头了。
茅盾则直接说:《白毛女》是中国第一部歌剧,她比中国的旧戏更有资格成为“中国式歌剧”。
当时正在香港的戏曲名家欧阳予倩也预祝演出成功。
而剧团也没闲着,在全港各处粘贴海报和宣传画,联系社会团体赠票。
除此之外,剧团还从高层入手,提前联系了在香港的西方剧社的美英人士,甚至还邀请了美国领事和港督来看戏……
可以说从香港的高层到底层,每一个阶层都有相应的宣传渠道去覆盖,有这么强大的宣传团队,《白毛女》已经成功了一半了。
图注:香港九龙弥敦道普庆大戏院
1948年5月29日,香港九龙弥敦道普庆大戏院,由香港建国剧艺社、中原剧艺社、新音乐社联合演出的《白毛女》正式上演,立刻引发全港轰动。
当时的《华商报》详细记载了演出的盛况:
因为学生要看,有的学校提前下课,还有的学校让学生集体去看,接受教育;
许多工人宁愿牺牲3天的工钱也要来看;
还有人带着铺盖在售票处过夜,就为买到一张票。
甚至还有一些观众是得到消息后从潮汕、广州、澳门、新加坡等地专门前来观看。
演出没几天,香港的工人和学生都会哼唱“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了……
图注:电影版《白毛女》
根据当时亲历者的回忆:演完第一幕,观众中流泪者至少占百分之九十九。演至第五幕八路军解放该村,观众掌声雷动,连续至少有2分钟。演到公审黄世仁时,台下观众也跟着挥舞拳头大喊:抵死(该死)!抵死!枪毙!枪毙!
后来在总结1948年《白毛女》在香港的演出时,有人说:“以往总以为香港殖民地观众都喜欢花花绿绿的才子佳人剧,但是白毛女的演出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有血有肉的人民艺术作品,更为都市观众所喜爱。”
而剧组通过关系邀请到了美国领事狄克谢维斯以及港督葛量洪等西方政客,根据《大公报》记载,美国领事对于歌剧的唱法、伴奏都予以称赞,还说这是他看过的“戏剧中最让他感动的”。
而港督葛量洪当场表示:“对这个戏很感兴趣。”
图注:港督葛量洪
且不论他们是否真的看懂这部戏,但是这些港英高层的出面都已经给《白毛女》的上演打足了广告,后来还有人批评他们成了“左翼的宣传棋子!”
但是随着演出持续火爆,以及引发的全港轰动,一些反动分子坐不住了。
国党在香港的机关报《国民日报》直接在头版发文污蔑演员,抹黑演出,甚至无耻地把扮演喜儿的李露玲称为“军妓”。
而负责审批演出的人也坐不住了,跑过来跟符公望说要停演,不让他不好跟上司交代。
符公望说:演出前后花费巨大,成本高昂,不演出就收不回成本,而且现在票都卖出去了,观众都在等着看,要是不演,戏院经理和观众都不答应。
图注: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廖仲恺夫人、民革主要创始人何香凝先生
虽然对方悻悻而去,但是港英警务处每场演出都要来故意施加各种压力,甚至不乏特务前来破坏。
后来还是何香凝先生出面才压了下去,《白毛女》演出后,何香凝先生还邀请全体演员到九龙港浅水湾海滨吃海鲜晚餐联欢。
等到四场演出结束后,无论戏院还是建国剧团都想申请加演,但是此时的港英政府已经回过味来,拒绝了《白毛女》的继续演出。
而且港英当局还秋后算账,对演职人员进行迫害。
图注:1941年新中国剧社,第一排左三为李露玲,右三为巴鸿
比如扮演喜儿的李露玲本身职务是国语、音乐老师,在演出结束后就被所在的香港德贞女子中学无故免职;
而在1949年,港英还把乐队指挥和另一名音乐家无故带回警署盘问,实在找不到他们危害香港当局的证据才将其释放;
随着解放战争的迅速推进,旅港的大批文艺工作者也纷纷从香港撤回大陆。
中原剧艺社的大部分成员都会到华南游击区加入了文工团;新音乐社在49年中迁到了北京;建国剧艺社在1950年回到广州,参加了华南人民话剧团。
1949年5月,中华全国青年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参加大会的华南青年代表说:
《白毛女》说集合了港九最优秀的艺术团体——建国剧艺社、中原剧艺社和新音乐社来联合演出的,这是港九文化界三年来的纪念碑式的大事,他的演出,轰动了整个港九上下层社会。
文/以史为鉴
图/网络
参考资料/
纪念碑式的大事——1948年白毛女在香港的公演
歌剧白毛女延安版初探
回忆歌剧《白毛女》在香港的一次演出——李露玲
忆1948年《白毛女》在香港的演出——巴鸿
“南国白毛女”李露玲的无悔人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