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衣的诗意和诗情(一个人的诗话诗词中的垂衣)

36、素衣,《诗经》里的“素衣朱绣,从子于鹄”是指白色的中衣,颜色素淡由于带个“素”字,后来也是丧服如刘禹锡《哭王仆射》“羣吏謁新府,旧宾沾素衣”,后来也白色的衣服比如陆游那首闻名千古的“小楼一夜听春雨”诗的尾联便是“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当做白衣解释的时候,往往同时比喻自己的操守比如仇远《梅花》“为怕缁尘染素衣,冻痕封蕊放春迟”,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金缕衣的诗意和诗情?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金缕衣的诗意和诗情(一个人的诗话诗词中的垂衣)

金缕衣的诗意和诗情

36、素衣,《诗经》里的“素衣朱绣,从子于鹄”是指白色的中衣,颜色素淡。由于带个“素”字,后来也是丧服。如刘禹锡《哭王仆射》“羣吏謁新府,旧宾沾素衣”,后来也白色的衣服。比如陆游那首闻名千古的“小楼一夜听春雨”诗的尾联便是“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当做白衣解释的时候,往往同时比喻自己的操守。比如仇远《梅花》“为怕缁尘染素衣,冻痕封蕊放春迟。”

37、垂衣,不是指衣服。而是指黄帝垂拱而治,典出自《周易》“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比如王仲修《宫词》“愿从今晶称觞后,舜殿垂衣一万年。”,比如纳兰容若的应制诗句“最是垂衣深圣德,不须词笔颂甘泉。”

38、(芰)荷衣,荷花做的衣服,比如高洁。典出自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后来指隐士所穿的服装。典出自屈原《九歌》“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比如刘辰翁《水调歌头》“荷衣自放林壑,亦未弃银鱼”,古代书生考上进士之后要穿上绿色袍子,也称为荷衣。比如王錂《 寻亲记》“一别后杳无音信,知他有着荷衣分。”

39、鹑衣,指破的旧衣服,侧重于缝补之处较多。比如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杯》“乌几重重缚,鹑衣寸寸针”,比如东坡《踏莎行》“一从迷恋玉楼人,鹑衣百结浑无奈。 ”

40、垣衣,不是衣,而是苔藓。如王安石《次韵景仁》“新声生屋溜,残点著垣衣”,比如周紫芝《病中戏作》“垣衣洗雨绿生光,芍药翻阶红照晚。”

41、金衣,指桔(橘)子皮。也指前面的金缕衣。同时也可以指贵人所穿服装。比如陈师道《菩萨蛮》“笑倩整金衣。问郎来几时。”

42、云衣。云气,云雾之意。典故出自“游清灵之飒戾兮,服云衣之披披”,比如姜白石《除放自石湖归苕溪》“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

43、戎衣,军服,军衣,战衣。也可以延伸为战事。如陆游《书愤》“衰迟罢试戎衣窄,悲愤犹争宝剑寒。”,如李义山《北齐》“巧笑知堪敌万几,倾城最在著戎衣。”

45、朱衣,古代指红色的官员制服。典故出自《礼记》,唐朝变成了四五品官员的官服。又变成身穿红色衣服的官员。因为都是官员所穿,所以变成了当官的代名词。比如张孝祥《浣溪沙》“九门深处五云红。朱衣只在殿当中”,如李朝卿《鹧鸪天》“金笏带,紫花袍。朱衣双引玉宸朝。”,在一些诗词中,也指普通的红色服装。

46、葛衣,用葛布做成的夏衣。稍微侧重于田园悠闲生活,有(暂时)隐居的含义。比如范成大《上沙遇雨快凉》“刮地风来健葛衣,一凉便觉暑光低”、如陆游《夜意》“洒地移床曲槛前,葛衣萧爽接篱偏。”

47、囊衣,不是衣服,而是指为官廉洁,典故出自西汉王吉的故事,他卸任时,所有的家产用一件衣服就包好了。比如陆游《书怀》“吏牍沈迷妨养疾,囊衣结束待还乡。”比如王安石《外厨遗火示公佐》“王阳幸有囊衣在,报赏焦头亦未贫。”

48、铁衣,用金属链接或制作的战衣或战铠。比如《木兰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比如李白《从军行》“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49、客衣,指游子,异乡人的衣服。 比如王阳明《春晴》“客衣尘土终须换,好与湖边长芰荷”,比如杜甫《萤火》“未足临书卷,时能点客衣。”

50、青衣,原来是指远古皇室人员之服,比如唐泾《江南四忠节国之纪》“殿下青衣晋天子,窖间白发汉中郎。”后来变成了青色或黑色的衣服。比如陆游《斋中杂认》“我欲泝黄牛,买屋居青衣”。后来多位地位或职低相当低的人所穿的衣服,有成语“青衣小帽”,比如薛能《暇日寓怀》“临生白发方监郡,遥耻青衣懒上楼。”

51、缣衣,是指有织工细密的服装,小有厚度,春秋可穿。比如陆游《初秋》“入秋才几日,卷簟换缣衣”,比如黄衷《戏和贫女叹》“少小曾登乞巧楼,缣衣断碎怕逢秋。”

52、纨衣/绡衣,多为丝织品,质料较好,非一般人家可穿。比如王夫之《念奴娇》“纨衣试暖,乍圆印苔钱,旋添花晕”,比如唐玨《水龙吟》“奈香云易散,绡衣半脱,露凉如水。”

53、熟衣。因为一些丝织需要有煮的过程,因此通过煮炼之后的丝织做成的服装叫做熟衣。比如白居易《感秋有意》“炎凉迁次速如飞,又脱生衣着熟衣。”(生衣的解释见下一个)比如方干《秋晚林中》“杯盂未称尝生酒,砧杵先催试熟衣”。

54、生衣,即夏衣。如稼轩《临江仙》“莫教弦管便生衣”、如赵文《阮郎归》“舞红一架欲生衣。残英辞旧枝。”同时生衣有时也指生长在船,木头等潮湿物体上的菌类或藻类。比如杜甫《寄韦有夏郎中》“归楫生衣卧,春鸥洗翅呼。”

55、莺衣,即莺鸟的羽毛,比如陆游《小园独立》“新泥添燕户,细雨湿莺衣”,比如纳兰容若《梅花落》“粉逐莺衣散,香黏蝶翅回”。

56、翠衣,指翠鸟的羽毛。比如林和靖《复赓前韵》“秋花挹露如红粉,水鸟冲烟湿翠衣。”也指翠鸟,比如文同《蒲氏别墅》“岸上翠衣禽,对人时一没”,当然,绿色的衣服也不能少,比如王洋《三月三十日》“寂寞馀红点翠衣,晓风卷尽絮花飞。”

57、乌衣,注意,如果没有那个“巷”的意象。则仅仅是指指黑色的衣服,多为贫苦的下等人所穿。或者低等的官府差役。如果含有“巷”的意味,那么就是乌衣巷,也因为如此,乌衣经常在诗中比喻燕子。比如仇远《书与士瞻上人》“帘外乌衣飞上下,窗前蜂蕊结轮囷。”

58、地衣,原指车前草。诗词中多指地毯。比如小可最爱之一稼轩《粉蝶儿》“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比如李重光《浣溪沙》“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比如秦少游《阮郎归》“秋千未拆水平堤。落红成地衣。”

59、绯衣,有些类似于朱衣的解释,都是指官服,所以经常用来借指官员或当官。比如杜甫《相逢歌赠严二》“乌帽拂尘青螺粟,紫衣将炙绯衣走”,比如周必大《帮衡侍郎用旧韵》“午桥早并绯衣相,一月还同赤壁人”,在有的诗词中也简单地表示为红色的衣服。如文同《仙人》“身著青罗绯衣裙,口诵白羽黑翮文。”

60、氅衣,穿在外面的大衣。比如姚勉《沁园春》“玉尘精神,瑶林风韵,雪里神仙小氅衣。”比如刘克庄《赠玉隆刘道士》“新染氅衣披得称,旧泥丹灶出来寒。”

61、霞衣,一般是指颜色艳丽的服装。比如“风动霞衣香散漫,酒醺丹脸深沈”,比如向子諲《鹧鸪天》“霞衣轻举疑奔月,宝髻敧倾若坠楼”,也指云霞或云雾,比如牛希济《临江仙》“石壁霞衣犹半挂,松风长似鸣琴。”比如陈普《拟古》“仙仙青霞衣,济济白霓裳。”

62、宫衣,宫中女子所穿之衣。比如陈著《蝶恋花》“曾著宫衣沾雨露。如今掩袂悲湘浦。”,如顾德辉《天宝宫词》“宫衣窄窄小黄门,踯躅初开赐缥盆。”有时宫衣也指宫人(后宫嫔妃或其她女子)为了体现贤德而缝制的衣服(赐给官员或将士)。比如比如曹唐《三年冬大礼》“禁火曙然烟焰袅,宫衣寒拂雪花轻。”比如杜甫《端午日赐衣》“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63、油衣,雨衣,古代用油布制作。如宋白《宫词》“翠辇急行红袂湿,中途方忆瓦油衣”,比如元微之《春六十韵》“酒爱油衣浅,杯夸玛瑙烘。”

64、铢衣,即仙衣,因为传说仙衣较轻,只有六铢或半铢的重量(古代二十四铢为一两)。比如东坡《水龙吟》“青鸾歌舞,铢衣摇曳,壶中天地。”,比如李弥逊《浪淘沙》“露染风披。翠云叠叠拥铢衣。”所以也有“六铢衣”之称。(上清服五铢,天人服六铢)

65、衩衣,唐朝之后的男子便服,因为衣服两侧开叉,是以为名。比如王建《宫词》“每到日中重掠鬓,衩衣骑马绕宫廊”,比如陈藻《首正有感》“忆昔吾乡入首正,衩衣街断小书生。”

66、黄衣,原指帝王之服,古代皇帝在祭祀时必须穿黄冠黄衣。后来也指佛道及其典藉,比如吕岩《七言》“蓬莱要去如今去,架上黄衣化作云”,诗中经常也用来指宦官,比如白居易《卖炭翁》“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比如宋白《宫词》“黄衣宫使宣阎相,错入中书唤画师。”

67、御衣,皇帝之衣。比如王建《宫词》“每夜停灯熨御衣,银熏笼底火霏霏。”比如王珪《宫词》“宫女薰香进御衣,殿门开锁请金匙。”

68、裼衣,礼服外衣,穿在裘衣之外。“假令冬有裘,儭身褌衫,又有襦袴,襦袴之上有裘,裘上有裼衣,裼衣之上又有上服,皮弁祭服之等。”

69、宵衣,这个衣指的是穿衣,比喻皇帝天不亮就起身,形容皇帝勤政。比如宋太宗《缘识》“旰食宵衣,无是无非。”,比如王仲修《宫词》“宵衣愿治先农事,故敕宫娥学养蚕。”

70、袗衣,天子所穿的绘有文采的盛服。比如汪莘《春怀》“虞帝被袗衣,周五在灵沼”,比如吴宽《午朝次韵》“华盖逼时瞻北极,袗衣垂处咏南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