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为什么不能去德令哈(北京人眼中的德令哈)

北京人眼中的德令哈

“湖畔的情人美丽的城……”,初识德令哈,是在送行的中巴车上反复回荡着的这首优美的歌,歌中咏唱的就是我援青工作的目的地――德令哈。然而,窗外却是茫茫戈壁、蓬蓬衰草,空旷的蓝天在唱着另一首亘古如斯的寂静之歌。

外国人为什么不能去德令哈(北京人眼中的德令哈)(1)

的确,很难想象在海拔3000米的戈壁滩上会有这样一座美丽的城。可是,来到德令哈后的每一天,我都会发现这座城市宁静而又充满生机。

这是柴达木盆地中位于青藏铁路旁的一座小城,虽地处高原,可是它浓荫密布,在树荫中掩映着一座座宁静的建筑。这种宁静使人有清明澄澈之感。然而,这并非独遗于世的静谧,这静谧中流动着生机,犹如树木,宁静,却在不停地生长……

外国人为什么不能去德令哈(北京人眼中的德令哈)(2)

漫步于巴音河畔,那缓缓流淌的河水时而淙淙,时而寂静,仿佛回忆着它从祁连山脉一路逶迤而下的苍茫旅程……

外国人为什么不能去德令哈(北京人眼中的德令哈)(3)

入夜,整个城市成为夜空下华丽的客厅,广场上、喷泉旁、桥栏边、林荫下,到处流光溢彩。然而,它并不喧嚣。这时,你能感到德令哈还有另一种美,到了夜晚,它的幕布才被星星拉开。

外国人为什么不能去德令哈(北京人眼中的德令哈)(4)

生活在这座城市,有一件事让初来乍到的我十分惊讶,从机关大院到乡镇村社,从街头巷尾到田间地头,当地人竟然大多会讲普通话,与外地人交流毫无语言障碍。

原来,这里的人们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在岁月长河的演化中,普通话成为共同的选择。可正因为人们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于是这座城市成为一座民族和地域特征的大熔炉,各种文化、民俗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栖息地,并且相互交融,生生不息。这便是德令哈的胸怀,自然的,也是人文的。

外国人为什么不能去德令哈(北京人眼中的德令哈)(5)

德令哈是多民族聚居的城市,由于工作关系,认识了各个民族的朋友,他们的热情和真诚常常使我感到人生的美好,也使我把德令哈当作了第二故乡。这里的人们善饮,但酒中情怀却非“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而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即便是伤感,也绝非抑郁悲戚,而是亘古的苍凉!这种苍凉的背后恰恰是热情,只有无比热情的人才能唱出无比苍凉的歌……

外国人为什么不能去德令哈(北京人眼中的德令哈)(6)

人生不过百年,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在这片空旷的蓝天下,在这片苍茫的土地上留下汗水和足迹。

每当深夜,遥望窗外万家灯火,依稀听到青藏铁路那熟悉而又遥远的火车汽笛,虽然有点儿缺氧、有点儿寂寞,然而并不伤感,因为正是有你有我、有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高原绿洲新城”和“中国著名碱都”的目标才会在这一代人的手中变成现实,小城的明天才会更加美丽。

外国人为什么不能去德令哈(北京人眼中的德令哈)(7)

(本文作者耿晋军,原系铁道部办公厅(政治部办公室)秘书处副处长,现任交通运输部办公厅督查室副主任。此文系他作为中组部首批援青干部,任职青海省德令哈市委常委、副市长时所写。本文系作者授权发布)

————————————————————

欢迎关注本中国民间评论员(zgmjply),建言中国,评论天下,分享精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