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入门六个方面(初学书法哪三境)
学书三境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此三种境界,分别借用了宋代晏殊《蝶恋花》、欧阳修《蝶恋花》和辛弃疾《青玉案》三首爱情词中的三个妙句,意在说明读书、研究应像爱情那样真挚、热烈、深沉,那样一往情深,付出自己的全部身心;重在强调做学问、成就事业必须高瞩远瞩,不畏艰辛,具有坚韧意志和献身精神。回顾近年来学写书法的过程,我仿佛觉得成年人学、练书法亦需经历此“三境界”。
心到手至“钻”进来,此一境也。
2001年春,刚参加工作不久,系统统内征集书画作品,200余人的单位无一人参加。我在上学期间练过一段,但没有坚持,因此,下定决心继承传统书法艺术。
学书伊始,自以为有些基础,不会有什么问题,可以很快进入状态。谁知写出的毛笔字笔画干瘪如枯枝,点撇无肉不入流。专家评之曰“心到手不到”。看来,上学时根本就没有吃透基本功,我只能拜师从头学起。
在书法老师的指导下,我悟得“书法是写字,但写字不是书法”之理,彻底抛弃了走捷径的侥幸心理,老老实实从读帖、临帖入门。我旧书网买回自己喜爱的字帖《柳公权玄秘塔碑》《颜真郷麻姑仙坛记》《米芾蜀素帖》《小楷灵飞经》等,对照字帖一个笔画、一个字过关,可是怎么也写不像。后来索性将字帖拆开,像当年描红写仿那样,铺上宣纸双勾、填墨,朝夕沉酣其中,务求笔笔肖似。一个多月后,我握毛笔的手不再抖动,对帖中之字也有了较深刻的印象,随即变描红为临帖练习。
白天上班,晚上临帖成为我生活的常态。大约经过半年多的苦练,我逐渐熟练了提、按、运、转之动作,中锋、侧锋之使用,速度、节奏之掌控,点线的质量与力感渐渐增强。同时初步掌握了唐楷“结字平正,用笔提按分明,笔画起收变化明显”等特点,书写时挥洒自如显大气,起笔转折不含糊,提按顿挫有血肉,字存骨气肌肤丽,自然而然进入佳境。记得第一次用柳体写的《沁园春雪》作品,参加了石油系统内书画作品展。众学友望之皆曰:此乃唐楷柳体也。闻此评价,我信心倍增,始觉入门径,临“高楼”,踏上了学书漫漫“天涯路”。
勤到功至“跳”出来,此二境也。
经过一段求准、求熟的强化训练之后,求胜心切,渴望早出作品。孰料事与愿违,竞遭“梗阻”。每日练至晚上一两点,不仅腰酸,还腿困手发颤,却不见长进,且有越写越不顺手的“退步”之感。加之“常有一笔一画数十日不能分辙者”“如触墙壁,全无入路”。每每至此,甚感困惑,难免心灰意冷。
古人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可我遇到的不仅是逆水,而且是很大的旋涡。怎么办?忽一日,向一位几年前开始学书法的好友倾诉衷肠。好友听后哈哈大笑,说道:“要我说,咱们成年人学书法就图个快乐,既然觉得不快反苦,那就不如趁早拜拜。”他见我一脸疑惑的样子,接着说:“人过三十不学艺,我也曾不信那个邪,可是学了几年,觉得太苦,上个有就把纸墨笔砚关人了,我劝你也顺其自然吧。”
好友一脸真诚,我却像被浇了一头冷水,浑身发颤。转念一想,朋友说的没错。咱白天上班,晚上练书法,这么累何其苦?既不为成名成家,又不图卖字画赚钱,更没有什么人给咱下任务,何必呢?
正准备打“退堂鼓”时,周未与伯父闲聊说起这事。伯父是汾阳教育界、文化界的元老,擅长教学和文学创作。他的一席肺腑之言竟又将我逼回“大堂”。
从他的教诲中得知,学书进入一定阶段之时,人多会遇到徘徊怪圈,恰如婴儿出世前之骚动,雄鹰入云前之盘旋,乃攀登之规律也。闯关就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后又在《书法报》中读到一段话,“……他人到此,每每退步灰心,我于此,心愈坚,志愈猛,功愈勤,无止无歇,一往直前,久之则自心手相应。”
受此鼓励与启发,我迎难猛进,三个月后,果然跳出盘旋怪圈,“柳暗花明”。其后,我竟学练成瘾,一日不写腰疼,两日不写腿困,三日不写手笨,书法渐渐融为个体生命之一部分。可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以书为乐,其乐无穷。
意到笔至“活”起来,此三境也。
走出困境,又遇新烦。习作之初一味追求对称工整,疏密均匀,作品平淡呆板,毫无韵味。后研习章法,始知心手不畅乃缺乏审美学养所致。遂钻理论,品名作,悟得书法创作是纸、墨、笔三者协调之艺术,认识由感性飞跃至理性。
于是,在书法创作中彻底打破了以往规规矩矩写字的老习惯,开始注重纸张的选择、墨色的变化、情感的投入与心境的豁达;注重把握字形、字距和行间的分布,着力改变字迹与布局的对称性;注重讲字形的大小、笔画的粗细、墨色的浓淡、布白的疏密、结体的错落,“死”工夫终于磨砺出“活”作品。书法作品陆续参加系统内、地方参展,屡获好评,“小荷才露尖尖角”。近来,我又着重研习小楷,计划用小楷把《红楼梦》中的诗词、楹联全部抄写一遍,结集成册,留自己、送亲朋。
我的学书经历也许十分平常,不足为外人道。但由此我深信“天道酬勤”非虚言,中年学书不算晚。锲而不舍的学书者终将登临三境,于“灯火阑珊处”相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