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有何贡献(巴尔扎克听说过天工开物)

文|李崇寒

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有何贡献(巴尔扎克听说过天工开物)(1)

巴尔扎克,摄于1842 年

巴尔扎克出生时,“中国热”未彻底冷却,父亲的藏书和家中的装饰让他置身东方国度的氛围中,他收藏中国古董和工艺品的癖好贯穿一生,就在他去世前几个月,还忙着布置自己和韩斯卡夫人的婚房,使楼梯上任何空的地方都填上孔雀石的盆子和中国瓷瓶。涉猎书籍有限,巴尔扎克对中国了解谈不上全面,但他能像个行家一样把中国人制作茶叶的工序、与茶叶贸易相关人群罗列出来,也能借大卫·赛夏(巴尔扎克作品《幻灭》里的青年发明家)之口赞扬中国造纸,但在探讨中国造纸原料上不够专业。

早年弃文从商、开办印刷厂的经历使巴尔扎克对纸十分熟悉,这位充满幻想的实干家能瞬间被一桩新的计划所迷住。他一看到达盖尔银版摄影术(1839年被公开)的最初成果,立刻意识到这项发明的前途无量,为自己不能利用它而懊恼不已,在公众对这项技术还“很迷惑”的阶段,巴尔扎克1842年即拍下了“逼真”“细致”的中年男人影像。对成功的渴望在年轻的巴尔扎克身上更为突出。他总是设想美好的未来,却忽略了应付出的努力,当26岁的他发觉自己不可能在文学上出人头地、靠卖文营生的时候,在朋友建议下经商,“从事一种务实的职业,附带写点文学作品。首先得保证有两道实实在在的正菜,然后再考虑饭后果点。”结果被正菜带上了破产之路。

他先从出版商做起,当了出版商就想办个印刷厂,为了办好印刷厂,又决定自己熔铸铅字,巴尔扎克既不懂核算成本,又不会节约开支,看似不错的构想到头都是胡来,3年时间里,他尝尽破产、倒闭、清理、负债的滋味,欠了母亲5万法郎。

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有何贡献(巴尔扎克听说过天工开物)(2)

《皇帝的旅行》,18 世纪,法国博韦皇家织造厂制作,描绘路易十四装扮成中国皇帝、乘坐轿子的情形

印刷厂1828年倒闭,巴尔扎克的幻想仍在继续,其时欧洲普遍以破布和麻造纸,随着纸张需求量不断增大,造纸原料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反过来增加了纸的生产成本。面对原料危机,各国技术家探索造纸原料多样化或以其他廉价原料替代破布。巴尔扎克多次计划生产一种质量又好、成本又低的纸,对中国纸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关注。用大卫·赛夏的话来说,“由于原料关系,中国纸一开始就胜过我们的纸。中国纸又薄又细洁,比我们的好多了,而且这些可贵的特点并不减少纸的韧性;不管怎么薄,还是不透明的。”可是,中国造纸用的原料为何?在大卫·赛夏巴黎的办公室里,人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人认为是楮,有人认为是丝,“据格鲁贤神甫的意见,中国纸的原料既不是楮,也不是丝,而是用捣碎的竹子纤维做的纸浆。”大卫·赛夏说格鲁贤藏着一部讲述造纸技术的中国书,附有不少图解,说明全部制造过程;“他指给我们看纸坊里堆的大批竹竿,画得很精。”深受启发的大卫·赛夏开始研制新型造纸原料⋯⋯

这不是巴尔扎克第一次提及格鲁贤的大名,虽没介绍书名,联系他在《幻灭》中的描写,学者们推测格鲁贤藏书为明人宋应星著《天工开物》,书中《杀青》一章介绍的就是古代造纸的技术,还特别讲述了用竹造纸的工艺,所附6幅插图还原了工艺流程。要说格鲁贤的回答对吗?不全对,中国古代造纸原料不仅有竹、也有楮和丝、稻麦秆等,巴尔扎克可能听了个大概便将故事代入小说中,没再深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