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榜眼探花进士的顺序(详解状元榜眼探花)

古语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十年寒窗苦读,有朝一日“登堂入室”,那便是“一让人得到鸡犬升天”。那么你知道状元,榜眼等的具体情况吗?

状元:殿试在唐代已经存在,至宋代才成为定制。唐代武则天时期,试贡举之士立于殿前,门下省长官奏状,名次最高者站在最前面,因而称为状头,也叫做状元。自宋代起,沿用旧称,以殿试第一甲第一名为状元。

状元榜眼探花进士的顺序(详解状元榜眼探花)(1)

榜眼:科举殿试一甲第二名称榜眼。北宋初期,殿试录取的一甲第二、三名都称榜眼,意思是指榜中双眼。明、清两代专指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

状元榜眼探花进士的顺序(详解状元榜眼探花)(2)

探花:科举殿试一甲第三名称探花。唐代进士曲江杏园初晏,称“探花晏”,以同榜俊秀少年进士二三人为探花使,遇游名园,探采名花,探花之名由此而来。宋代又称探花郎,南宋以后,才专指殿试一甲第三名。元,明、清三代沿袭不改。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状元榜眼探花进士的顺序(详解状元榜眼探花)(3)

进士:指贡举的人员。唐代科目中以进士科最被重视。明、清两代,始以进士为考中者的名称。凡是举人(乡试考中者)经过会试考中者为贡士,由贡士经过殿试录取者为进士。

状元榜眼探花进士的顺序(详解状元榜眼探花)(4)

举人:原指被推荐之人,为历代对各地乡贡入京应试者的通称。明、清两代,为乡试考中者的专称,作为一种出身资格。中了举人叫“发解”、“发达”,简称“发”。习惯上俗称为“老爷”。

状元榜眼探花进士的顺序(详解状元榜眼探花)(5)

秀才:别称“茂才”。本指优秀人才的通称。汉代以后,成为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南北朝时,最重此科。唐代初期,设秀才科,后来渐渐废去,仅作为对一般儒生的泛称。明太祖曾采取荐举的方法,举秀才数十人,任以知府等官。明、清两代,专门用来称府、州、县学的生员,习惯上也称为“相公”。

状元榜眼探花进士的顺序(详解状元榜眼探花)(6)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从隋唐开始,彻底打破秦汉以来依靠血缘世袭和世族关系的用人制度,到清朝末结束,经历了1300年历史,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最重要的选拔人才方式。在这1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状元人数大约是356人,其中南方236人、北方120人。据不完全统计在这些状元中,江苏60人、浙江54人、河南37人、福建33人、山东30人、河北、江西29人、安徽21人、四川13人、湖北、山西10人、陕西9人、广东6人、湖南5人、广西、甘肃共3人、贵州、辽宁2人。

(我是四川的,还好有13人(* ̄︶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