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边开放吗(人们都知道上海)

人们都知道上海,但是,有多少人知道下海?在上海虹口区有一座小庙,名为“下海庙”,门牌昆明路73号可别小看这座小庙,所谓庙小故事多,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上海海边开放吗?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上海海边开放吗(人们都知道上海)

上海海边开放吗

人们都知道上海,但是,有多少人知道下海?在上海虹口区有一座小庙,名为“下海庙”,门牌昆明路73号。可别小看这座小庙,所谓庙小故事多。

查阅史料可知,下海庙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下海庙所在地多为渔村,渔民出海打渔,祈求女神妈祖佑护,故建庙奉祀。

上海虹口下海庙

下海庙,俗称夏海庙、义王庙,最初仅有房屋9间、清代嘉庆年间重修。咸丰四年(1854年)扩建。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增建后殿等十多间。抗战时期,下海庙毁于日军炮火。1941年重建。知道了这座下海庙,就可以从一个侧面破解上海和下海的由来。

下海庙财神殿

黄浦江的“浦”,在吴方言区的意思是小河,多指人工河。宋代时为提升吴淞江泄水能力,在吴淞江两岸,每隔大约5华里的距离,开通一条水道进入吴淞江水道,这种支流水道称之为“浦”,吴淞江两岸共有18个“浦”,即18条水道直通吴淞江。

鸟瞰下海庙

当时,吴淞江南岸有一个“浦”,即在现在的虹口区海门路一带,被称作“上海浦”,与“上海浦”相对的北岸,也有一个“浦”,名为“下海浦”。这是尊随江南河流命名的习惯,就是接近源头的支流称为“里”或“上”,靠近下游的则称为“外”或“下”,“上海浦”和“下海浦”因此得名。

史料还有记载:上海本是河流的名字,但后来这一代官府设立了专门管理酒税的机构——酒务,因地处上海浦,就被称为“上海务”。

上海大厦

这里滨江临海,人流多,交易忙,日渐兴隆,税收增加,随之上海务的名气越来越大。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对外通商口岸,愈加繁荣,逐步成为国际性大都会。这就是上海的来历。

外白渡桥

然而,上海浦兴旺发达,“下海浦”却日渐衰落。明代初期,因为吴淞江河道淤塞,只好另外开挖一条新河道,位置是现在的苏州河下游,于是,“下海浦”被丢弃。

外滩

到了清代末期,黄浦江西岸被辟为租界,兴建码头、船坞、工厂、货栈等,“下海浦”更加淤塞。1922年,“下海浦”被填埋,变成一条路,就是现在的海门路,唯一残留的就是这座下海庙。

1990年,上海市佛教协会经批准修复下海庙,1992年1月30日对外开放,恢复为佛事活动场所。庙中立有纪念碑,落款处刻字:“海下海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