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方言十里不同音(陕西方言里的雅音)
提到陕西,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茫茫黄土的高原、包着白毛巾的西北大汉,连带着陕西话,都觉得土土的。
可作为地道的陕西作家,贾平凹却说,这些听起来土到掉渣的方言,其实最典雅。
最是那土的掉渣的土话里,如果依音笔写出来,竟然是文言文中的极典雅的词语。抱孩子不说抱,说“携”,口中没味不说没味,说“寡”,即使骂人滚开也不说滚,说“避”。”
——《西安这座城》
读唐诗用陕西话, 全诗则会更押韵。
白居易著名的《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其中的“色”如果按普通话发“se”音,没法押韵,按陕西话发sěi音,才能和“黑”押韵。
诗圣杜甫《梦李白》:“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落月满屋梁,尤疑照颜色。水深破浪阔,天使蛟龙得。”按陕西话将“测”读cei,“色”读sei,“得”读dei,全诗才能押韵。
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首诗第一句寻(xun)用陕西话读(xin)这才能与后面的:音(yin),心(xin),襟(jin)押韵。
诗仙李白的《古风》:“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着,冠盖何辉赫。”其中的陌、宅、赫须按陕西方言分别读作mei、zei、hei,才能押韵。
高适著名的《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按陕西方言,“色”念sei,才押韵。另外像王维等人的诗,均有此现象。
到陕西,不仅要看历史,如果你有心,体会一下陕西方言中的历史,可能更有意思。追根溯源探秦音 字字都很有深意。
只有对陕西方言追根溯源,才能发现陕西话中的许多字意,都是有准确解释的。
“白雨”。如司马光《和复古大雨》诗:“白雨四注垂万縆,坐间斗寒衣可增。”苏轼《六月二十日望湖楼醉后书》诗:“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我们陕西人一看诗句中的“白雨”,就知道是“暴雨”的意思,而不会理解为与“绿水”、“青山”相类似的结构。
“年时”。谢逸《江神子》词:“夕阳楼外晚烟笼,粉香融,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卢挚《清平乐》:“年时寒食,直到清明节。草草杯盘聊自适,不管家徒四壁。今年寒食无家,东风恨满天涯。早是海棠睡去,莫教醉了梨花。”“年时”即“去年”,陕西人一览便晓。
“霍闪”。顾云“金蛇飞状霍闪过,白日倒挂金绳长。”诗句中的“霍闪”,就是我们陕西话中的“闪电”。
“饦饦馍”。在陕西话中,还有“饦饦馍”一词。“饦”也是饼。汉代扬雄的《方言》和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酒食》都说:“饼谓之饦。”所以《齐民要术》中又称为“饼饦”。陕西人喜欢重叠,因此,又说成“饦饦馍”,说简单点,就是饦饦”。
“颇烦”,文言词,是为“颇有些烦躁”;
“批干”,文言词,是为“批评,干涉”。
“咥”(音喋)字。西安人把吃饭叫作咥饭。“咥”即是古汉语,查辞海而知。咥:咬。《易。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嫽”字。辞海:嫽--美好。《方言》第二:“嫽,好也;青徐海岱之间或渭之嫽。”“嫽的太”,陕西话“好得很”之意。如果要表示程度加深,则谓之“嫽的太太”。可以径直追溯到上古时期,在《诗经》中发现它的用例。《诗经·陈风·月出》唱道:“月出皎兮,佼人僚(嫽)兮。”给《诗经》作注的汉代学者毛亨说:“僚,好貌。”汉代的另一位大学者扬雄在其《方言》一书中也说:“嫽,好也。”此后,这个词便一直保存下来——不过,大多是以复合词的形式出现的。如唐代的白行简在其《三梦记》中记有这样的诗句:“鬟梳嫽俏学宫妆,独立闲庭纳夜凉。”“嫽俏”,就是形容美好、俏丽的样子的。
“倭也”。指人漂亮,娇美。如:“你看小伙娶 的媳妇多倭也!”指事情办停当,令人满意。如:“那人心细,活做得倭也,没啥弹嫌的”。宋代人编有《文韵》中解释道:“倭,顺貌”,即是“平顺的样子”,只是关中人在方言里因所指对象不一样,而出现了多义现象。实际上仍是《文韵》所说“顺貌”的引申或扩大。
喝汤(喝水)。说到“喝汤”,这汤非土话,乃文词也。蓝田人现在还这样说。汤即热水也。临潼华清池有个“九龙汤”(地热洗澡池),便是此义。
“瓤人”。陕西话里有“让人”读(瓤人)一词,指取笑、讥笑别人的意思。记得中学课本里《信灵君窃伏救赵》中有此一句,“魏公子让信灵君曰”就是这个意思。这个词保留的够古老吧。
“彘”字。宝鸡一带将“猪”读作“只”,人们总是以为是很土的读音,其实应当是“彘”,是很古老的语言!《鸿门宴》中“……项王曰:‘赐之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乡党”。“乡”和“党”,都是我国古代的民户编制。据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记载,“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换句话来说,五百户为党,一万二千五百户为乡。
“毕了”(完了的意思)。来自古语:六王毕,四海一。
“得是得”。陕西话中疑问句的发问方式是将疑问助词“得是得”放在句末。
婵(cán)指人的脾性、心肠、样貌好。《说文》:“婵娟,态也。又凡物有色态曰婵娟”。依此看来,这般样貌脾性色态都好的“婵娟”。而婵合(cán huo)就是舒服,巴适的意思。
瞀乱(mào luàn)就是不舒服不巴适心烦意乱之意。《文选·宋玉<九辩>》:“忼慨绝兮不得,中瞀乱兮迷惑。”如此一番解释,这句话是不是文雅之至?
日语中保留的大量“汉音”,就是唐朝时的关中话,虽然发音与现代有些不同,但依然有继承关系。现如今,日语中还有大概200——700个字的发音和语意与西安方言类似。
例如,陕西话中的疑问句习惯加个“得是dei sì?”后缀,表示“是不是”或“对不对”的意思。而日语中这一情况下则说“de su ka”,发音非常相似。
在关中渭南一带,“地”依唐朝时的发音通常念做“ti”,古日语里也念“ti”。
陕西话中“没嘛达mé ma da”为没问题之意,而在日语里读作mon dai,差异不大。
日语的“扫除”,与关中某些地方的“扫地”发音类似,说成so u ji。
陕西人的“么事”念作mé sì,而日本人打电话第一句的moxi moxi 据说就是从me si演变而来。
怎么才能假装自己说得一口地道文雅的陕西话,其实很简单:
爸爸叫“大”,祖母叫“婆”,很好叫“嫽”,没成叫“黄咧”,这里知达(zhī da)那里物达(wo da)哪里啊达(à da)哪个是啊是(à si),并且要流畅地回答物四(wò si)。
掌握了这些关键词,恭喜你,西安话小白进阶成功!这个时候,看见一个典型的西安男娃长的小哥哥,你大可以阔步向前鼓足中气说上一句:你得(děi)是(sì)西安滴?
用词如此高雅考究,谁还敢说陕西话土?感觉每个陕西人都自带文言文技能,直接穿越到唐代都没在怕的。
内容来源:知乎 百度文库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