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官职品级一览表(古今官职对比参照)
汉民族官本位文化传统源远流长。由此导致普罗大众在在阅读古代各种作品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各级各类文武百官的各种职位名称,其中既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宰相),也有小小的负责开闭城门的小门侯(其实就是现在的负责看大门传达室的门卫保安),古代官职的门类、级别和现在相比,也是非常齐全和非常有趣的。那些官职在国文和历史教科书里或者文学作品中,有的有今人的注释,有的则没有,面对眼花缭乱的官职名称,普罗大众常常会被搞得一头雾水。那么,这些文武官职到底是多大的官,他们与现在的哪些官职大常体相当或者一致,不妨根据有关书籍材料和各自掌握的阅读情况,列举一下最常看到的一些,以便于阅读古代作品时的理解和对照。
先简略说说丞相(宰相)这官职名称的变化:春秋战国开始直至汉代都叫丞相,后来改称宰相,唐代立国直至李林甫去世,一直在中央政府设立三个权力一样大小、地位一样平等的宰相、共同办公共同处理政事共同中午工作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以相互制约平衡。
宋代改名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一般由枢密使担任(比如富弼、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等人均担任过),枢密副使就相当于副宰相,如同今日的国务院副总理。
到了明代,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削弱相权,不设宰相职位,而以内阁起而代之,内阁中都是选拔自翰林院的优秀大学士来处理政事,其中这些大学士中有一个内阁首席大学士,实际就相当于宰相。
迨至清代雍正时期开始,同样为了加强皇权,削弱相权,亦废宰相职位,以军机处起而代之,其中军机处首席军机大臣(亦叫领班军机大臣)实际就相当于宰相。
总之,宰相一职,数千年而下,名称变化颇多,但都是“换汤不换药”,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1、郡守。战国称郡守,嬴政灭了六国,建立秦朝,分当时能够管辖的天下为36郡,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就叫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最高军政长官。比如今的县大,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省会城市一把手但军政权力更大。
2、刺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相当于如今的省(直辖市)一把手兼省(直辖市)军区司令员,但比如今更权重位高。
3、尹。西汉京畿地区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首都市一把手(但不同时掌军)。
4、太尉。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相当于国防部长。
5、越骑校尉。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相当于首都卫戍区司令。
6、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7、吏部尚书。掌管全国各级文武官员考核升贬赏罚。相当于组织部长兼人事部长(国家公务员管理局)。唐代三省(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之下分六部,包括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相当于财政部长)、礼部尚书(相当于外交部文化部之综合)、兵部尚书(相当于国防部总参谋部之综合)、刑部尚书(相当于公安部)、工部尚书(相当于农业部水利部建设部林业部之综合。杜甫曾经任职过的工部员外郎,在唐代属于京官,中层文官,是很多外放各地县令和其他中层文官所向往的官职之一)
8、光禄大夫。皇帝身边顾问大臣。相当于中顾委常委。
9、中书令。掌管、起草皇帝命令的发布。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10、尚书令。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相当行政院长(在唐代与中书令地位平等,权力一样大)。
11、车骑大将军。地位尊崇,多加重臣。相当于元帅军衔。
12、行军总管。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相当于一个集团军或者一个方面军的统帅、前沿总指挥(唐代常常因为边境战争的需要临时设置,比如李勣、李靖、苏定方等人均担任过)。
13、都察院御史。古代最高监察机构。相当于中纪委一把手兼监察部长。
14、知府。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相当于省长(或省辖市长)。
15、知州。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16、知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长(但唐代的县比如今管辖的范围的大很多,县令在唐代属于中层文官,比如李白的族叔李阳冰曾经长期担任当涂县令,管辖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如今的安徽马鞍山市)。
17、通判。知府之副职。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18、兵马指挥。明清时期的兵马司主官。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长。
19、推官。掌刑名,赞计典。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在唐代属于中层文官。
20、都事。掌出纳文移。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21、给事中。明代设立的皇帝禁中记录官。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22、经略。部委所属机构主官。相当于部委二级机构负责人(《水浒传》中写到鲁达曾经在老种经略公和小种经略公手下干过差,故而比较牛逼,也是其吹牛的主要资本之一)。
23、行人。供差遣出使。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
24、典宝。协司宝掌玉玺。相当于两办负责印章的副处级干部。
25、县丞。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相当于副县长。
26、主薄。掌钱粮、户籍。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27、检校。代理官职。秘书级。
28、教授。府掌训导考核学生。相当于省教育厅长。
29、教谕。县掌教学。相当于县教育局长。(海瑞刚混官场时第一个职务就担任过福建某县的教谕)
30、训导。掌协助同级学官教育所属生员。相当于教育厅局副职。
31、税课大使。掌县税务事务。相当于税务局长。
32、吏目。州之属官,掌刑狱及官属事务。市政府副处级干部。
33、总镇、总兵。镇守地方的高级武官。相当于大军区司令员。清代的提督相当于省军区司令。
34、参将。镇守地方的统兵官,分守各路。相当于大军区所属各军军长。
35、游击。位于参将之下,掌率兵防御。相当于负责防御作训的师职军官。
36、都司。位于游击之下,掌防汛军政。相当于负责防御后勤的团职军官。
37、州同。州之佐官。相当于副市长。
38、巡检。掌地方治安之官。相当于分管治安的县公安局副局长。
39、侍郎。宿卫侍从皇帝的官员。相当于中央警卫局官员。唐代的六部侍郎相当于现在各部副部长。
40、太史令、典籍官。掌官府书录图籍事务。图书馆馆长。
41、御史大夫,又名御史中丞,相当于副宰相。设立于秦代,沿袭于汉代,负责执掌文官百官的奏章,对皇帝建言,起草下达皇帝诏令,建设和负责国家监察事务,可以弹劾百官。到了明代设立的监察御史,也就是当时所谓的言官,官位低而权力大,可以弹劾任何级别的文武百官,包括对皇帝提出任何反对意见。
42、司马。殷商时期设立,春秋战国延续,汉武帝时代更置为大司马,作为大将军的加号,与大司空和大司徒并称为“三公”,相当于正国级领导。汉代以后,三公逐渐沦为荣誉虚职,位高而权虚。三国至唐代,司马相当于军队里的参谋长。白居易曾经被贬职为九江郡司马,就相当于江西九江军分区的参谋长,基本就是个闲职。
一、关于任职授官的有:
任(担当,担任)《史记·蒙恬传》:“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毅,蒙毅,人名)
授(授官,任命)《汉书·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赤韨縌,朱轮车,即军中拜授。”
除(任命,授职)李密《陈情表》:“除臣洗马。”
拜(授给官职)《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拜亮为丞相。”
用于布衣任官的多为“征、辟、荐、举、起、拔、点”等:
征(征召,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史记·吕太后本纪》:“赵相征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
辟(音bì,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晋书·谢安传》:“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当初受司徒府征召,拜官为佐著作郎)
荐(推荐,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荀)彧荐嘉。”
举(推荐,推举,也指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孟子·告子下》:“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或重新启用,任以官职)《战国策·秦策二》:“不如召甘茂于魏,召公孙显于韩,起樗里子于国。三人者,皆张仪之雠也。”
提(提拔)《北史·魏收传》:“然(魏收)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浮华轻险之徒,虽有才能弗重也。”(名行:名望和德行)
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李白《与韩荆州书》:“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
此外,还有:
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封号或爵位)《孔丛子·答问》:“(陈涉曰)六国之后君,我不能封也。”
《史记·李斯列传》:“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后一例“封”动作名用)
赠(用于追封已故者以爵位)《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步夫人卒,追赠皇后。”
赐(赏赐有功之臣以爵位)《汉书·苏武传》:“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
赏(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二、关于提升职务的有:
擢、升、拔擢(用于由低级到高级的升迁)《汉书·赵充国传》:“擢为后将军。”(后将军:武官名。)李密《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进(用于较高职务)《史记·孙膑传》:“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起复(恢复原职务)《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雨村道:‘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正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枉法,是实不忍为的。’”
超迁、超擢(越级破格提升)《谭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史记·贾谊传》:“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三、关于调动职务的有:
转、移、调、徙(一般的调动,调迁):
《汉书·袁盎传》:“调为陇西都尉。”《史记·淮阴侯列传》:
“徙齐王信为楚王。”《宋史·理宗纪》:“程大元、李和以下将士六百一十三人补转官资有差。”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汉书·翟方进传》:“方进转为博士。数年,迁朔方刺史。”《后汉书·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出(指出京受任)《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的相。)
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补(补充缺职或由候补而正式任命)《汉书·萧望之传》:“是时选博士谏大夫通政事者补郡国守相,以望之为平原太守。”
四、关于兼职的有:
领(本职之外兼较低它职)《晋书·谢安传》:“又领扬州刺史。”《宋书·范晔传》:“(范晔)服终,为征南大将军檀道济司马,领新蔡太守。”(服终,为父亲服丧结束)
摄(暂时兼代本职外更高职务)《左传·昭公十三年》:“羊舌鮒摄司马。”(羊舌鮒,人名。)
权(临时代职)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以京官权知,三年一易。”(权知,代理主管)
假(暂时代理)《汉书·苏武传》:“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行(代理官职)《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太祖行备武将军。”欧阳修《泷冈阡表》:“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
署(也有“代理,暂任”的意思,指代理无本官的职务)《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护(原官员短期离职,临时守护印信,“护”有“统辖,统率”的意思)《史记·陈丞相世家》:“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
五、关于降级免职的有:
罢、免、解、黜、夺(官员因过失而解除职务)《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汉书·贡禹传》:“免官削爵。”《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韩愈《送李盘谷序》:“理乱不知,黜陟不闻。”《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放(“委任委派”的意思,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
贬、谪(因过失而降级)《旧唐书·刘禹锡传》:“贬连州刺史。”《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革、褫(皆为“革除”的意思,指撤职查办。褫,音chì)谢庄《上搜才表》:“张勃进陈汤而坐以褫爵。”(张勃因推荐陈汤而被革除爵位)
左迁(降级使用,贬官)《三国志·魏书·卢毓传》:“心犹恨之,遂左迁毓。”
白居易《琵琶行》“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还有开缺(官员因故去职或者死亡,职位一时空缺,另选他人充任)、致仕(带职退休)等等。
以上所说的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常用术语,难免挂一漏万,要想较全面的掌握,就必须阅读大量古代作品、文献、典籍。才能比较好地掌握文言文中关于官职变迁的专门动词,对于阅读文言文,丰富自己的古代文化常识大有裨益,受益无穷,也乐趣多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