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桥外(朱雀桥边.乌衣巷口)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诗读来朗朗上口,浅白易懂,但背后的历史文化却极其的深远。

朱雀桥外(朱雀桥边.乌衣巷口)(1)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大诗人刘禹锡由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

途经金陵(今南京)写了一组咏怀古迹的吊古诗篇,总名《金陵五题》的第二篇,即《乌衣巷》。

一条乌衣巷,半部六朝史

朱雀桥:六朝时金陵正南朱雀门外横跨秦淮河的大桥,今南京市秦淮区。

野草花:即指衰败的花草。

乌衣巷:金陵城内的街名,位于秦淮河之南与朱雀桥相近。

三国时期,吴国曾设军营于此地,乃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的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俗称乌衣巷,此地当年极盛,入唐后乌衣巷沦为了废墟。

刘禹锡路经此地看到盛极一时的乌衣巷沦为了废墟,故而感慨万分,这才写下他的吊古诗代表作之一《乌衣巷》

朱雀桥外(朱雀桥边.乌衣巷口)(2)

旧时:即古时候

王谢:指王氏和谢氏两大家族。王姓,东晋时期的“琅琊王氏”家族。大名鼎鼎的书圣王羲之就是出生于琅琊王氏家族。

谢姓,指挥“淝水之战”的宰相谢安就是出生在谢氏家族,“咏絮之才”的才女谢道韫就是谢安的侄女,也出生于谢氏家族。

王谢两家在东晋时期是出了名的名门望族,书香门第,人才辈出历经几百年,赫赫有名。

堂前堂:即家燕,古时候的豪门士族家,建的房子容易聚集燕子。

寻常:即平常。

朱雀桥外(朱雀桥边.乌衣巷口)(3)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首句就对仗工整。

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

桥同河南岸的乌衣巷,不仅地点相邻,历史上还很有瓜葛。东晋时,乌衣巷是高门士族的聚居区。

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肥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旧时桥上装饰着两只铜雀的重楼,乃谢安所建。

字面上“朱雀桥”“乌衣巷”对偶天成,用朱雀桥来勾画乌衣巷的环境,既符合地理位置的真实,又有对仗的美感。

还可以唤起相关的历史联想,可谓“一石三鸟的”选择。

句中引人注目的是桥边丛生的野草和野花。草长花开,表明当时是春季。

“草花”前面加一个“野”字,就给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气象。

刘禹锡在“万户千门成野草”(《台城》)的诗句中,就用“野草”象征着衰败。

朱雀桥外(朱雀桥边.乌衣巷口)(4)

此诗的“野草花”正是表明,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己经荒凉冷落了。

“夕阳斜”斜字对应相上句中花开的花字,更是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惨淡景象。

本来鼎盛时代的乌衣巷口,应该是衣冠来往,车马喧闹的。而现在刘禹锡那一抹斜晖就将乌衣巷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

经过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之后,笔锋一转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出人意料的把笔触向了乌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燕子。让人沿着燕子飞行的方向去辩认,

朱雀桥外(朱雀桥边.乌衣巷口)(5)

如今的乌衣巷里己经居住着普通的百姓人家了。为了让读者明白诗之意图,刘禹锡特地指出,这些飞入百姓家的燕子。

过去却是栖息在王谢权门高大厅堂的檐檀之上的旧燕。

“旧时"两个字,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自份。

“寻常”二字又特别强调今时不同往昔。

刘禹锡看着夕阳斜照中,断璧残垣的乌衣巷,生出了无限的感慨。

曾何几时,“一条乌衣巷,半部六朝史”的王谢两大家族,随着金陵的没落,王朝的替更,贵族时代的结束。

乌衣巷的繁华鼎盛己不在,王谢两家更不知道去向,乌衣巷也换了新的主人。

一个历经百年的名门望族被遗忘在了历史的角落里。叹息!叹息!

朱雀桥外(朱雀桥边.乌衣巷口)(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