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土灶台(怀念一下八九十年代农场里的大灶台)

先看图:

80年代土灶台(怀念一下八九十年代农场里的大灶台)(1)

炒土豆丝

这几天看《隐入尘烟》有瘾,总是想起老家,从外爷的土坯房,到老爹工作过的园艺场,一些甘肃农村的生活场景总是浮现在脑海里。前两日和老友聊起家乡美食,突然想到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农场、工厂大食堂,仿佛都能闻到蒸馒头的超大笼屉的味道,就特别想吃上一口。

炒了三个硬菜:

说干就干,吃,我从来不犹豫!回家后翻菜篮子,找了三个土豆一根胡萝卜,削皮切丝(刀工退步,切成了土豆粗丝),胡萝卜也切丝,加几根小青菜点缀。炒个豆豉老干妈土豆丝吧,加醋加辣子爆炒,一盘带点脆的土豆丝。虽然和那个年代的土豆丝有很大区别。

一个菜不够回味,于是凭着记忆,想起了老爹农场的那个大灶,可以搭配起三菜一粉汤:爆炒土豆丝、辣皮子炒农家猪肉、土豆丝煎鸡蛋和浆水凉粉。为啥是这几个菜呢?

八九十年代的食堂:

老爹所在的那个单位,是园艺场,国企,没经营多少园艺,倒是种了三百多亩的苹果树,养了四五十号职工。八九十年代,这个园艺场的苹果可是供着周围好几个县市,效益好,价格还很高,职工貌似都吃香的喝辣的,白天快乐上班,晚上看集体电视电影,娱乐活动可多了,篮球赛、乒乓球赛、足球赛,还有拔河下棋比赛,我家有几个大搪瓷盆,还是当年老爹比赛挣来的,那时候他们的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园艺场的蔬菜都是自己种的,猪也是自己养的。炒土豆丝是大灶经常做的,特别是秋天新洋芋下来的时候,土豆切丝爆炒一个菜;土豆丝淘洗后的淀粉,做土豆凉粉一个菜;土豆丝的边角料加几个笨鸡蛋煎金黄金黄的,给职工的小孩子们吃,也算一个菜。库存的封缸肉炒新晒的红辣椒一个菜。

是不是缺一些绿菜?是的!那时候绿菜很少,只有夏秋的时候,才有绿菜吃,冬天和春天,吃的都是储存下来的大白菜、土豆、青萝卜和大葱这些,最多生个黄豆芽吃一下。

排队打饭,嘻哈吹牛:

那个时候,一到中午就停工开饭,职工们从果园干活回来,洗把脸,拍拍身上的尘土,都拿着自己的大搪瓷碗、大铝饭盒,端着罐头瓶里熬的或泡的春尖茶,拿着饭票去食堂排着队打饭。

每人一大碗土豆丝,一锅铲辣子炒肉,两根筷子插四个大馒头或花卷,吃完了再去打一碗浆水凉粉。大食堂门口,陆陆续续围满了吸溜着吃饭的人们,有蹲散水台边的,有坐砖砌花池上的,有靠着水泥乒乓球案的,反正都不去室内餐桌上吃,全在院子里,边吃边吹牛,嘻嘻哈哈说着小孩子听不懂的玩笑。吃完了去院子里一排水池边,洗刷各自的碗筷,然后晃晃悠悠地各回各宿舍午休,下午两点半,继续进果园干活。有孩子的职工,打两份饭,带回宿舍给娃吃。

80年代土灶台(怀念一下八九十年代农场里的大灶台)(2)

辣皮子炒猪肉

80年代土灶台(怀念一下八九十年代农场里的大灶台)(3)

猪肉夹馍

80年代土灶台(怀念一下八九十年代农场里的大灶台)(4)

土豆丝煎鸡蛋

80年代土灶台(怀念一下八九十年代农场里的大灶台)(5)

大花卷

80年代土灶台(怀念一下八九十年代农场里的大灶台)(6)

春尖茶

一晃三十多年,在我的记忆里,那时候的土豆丝吃没吃不知道了,只记得大厨房里的超大笼屉,笼屉的味道记忆深刻。有时候和小伙伴们,专找下午没人的时候,合力撬开笼屉,有时候里面存着中午剩下的馒头、包子和花卷,够得着了抓一两个出来分着吃。既要防着大师傅,还要防着被笼屉夹到手。

人的大脑真是奇怪,近期发生的事情,常常忘得一干二净的。而尘封了很久的记忆,确是越来越清晰,是人老了?爱回忆过去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