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陈士榘支援中野情况(两大参谋长陈士榘和刘亚楼)

两大参谋长陈士榘和刘亚楼,一样的暴脾气,但又明显不同!

淮海战役陈士榘支援中野情况(两大参谋长陈士榘和刘亚楼)(1)

刘亚楼

说到陈士榘和刘亚楼这两位传奇参谋长,不得不提到他们各自所在的野战军。一个是华野,一个是东野,都是我军的重装集团,也是实力和战绩最好的两大野战军。

野战军的最高首长首先是司令员,其次是政委,然后就是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很重要,甚至地位高于参谋长,但在解放战争中,参谋长在很多情况下都排名更靠前,最有名的是东野的四位领导人的排名,先是“林罗谭刘”,后来就成“林罗刘谭”了,后来干脆就成了“林罗刘”!

四大野战军几大参谋长中,包括阎揆要、李达、刘亚楼和陈士榘等人,也包括宋时轮、萧克、赵尔陆、张震等不同时期的知名参谋长,为何刘亚楼和陈士榘的名声最大、最为传奇?没有别的原因,一是因为功劳大,二是因为有个性。

当然这样说并没有否定别的参谋长的意思,比如宋时轮也是一位知名将领,萧克在红军和八路军时期职务堪比元帅,赵尔陆也是1955年的开国上将,都是不可多得的将才。

但无疑说起个性参谋长,大家都会想起陈士榘和刘亚楼,因为他们身上也太多相似之处了。

淮海战役陈士榘支援中野情况(两大参谋长陈士榘和刘亚楼)(2)

陈士榘

陈士榘和刘亚楼的相似之处,除是优秀参谋长外,一是功劳大,二是有个性,三是能独当一面。

首先说功劳大,两人功劳有多大?看1955年授衔就能看出来,开国上将,在之前的评级中都是正兵团级。

全军千军万马,但在1955年成为上将的只有55人,强如王近山、张震、王必成、陶勇、秦基伟和梁兴初,只是中将军衔,至于有“中国巴顿”之称的钟伟,仅是少将!

刘亚楼对于东野来说最大的功劳绝不是幕僚长角色,他由于参与过苏联卫国战争,对于世界最强部队的正规化有直接的体会,所以东野部队的正规化其实是在刘亚楼手中完成的。东北部队在经过了初期的被动和混乱之后,越战越强,到辽沈战役前基本已经占据绝对优势,这一切不能不说刘亚楼起到了巨大作用。

陈士榘对于华野的作用是巨大的,他是115师在山东军区的老八路,却担任了新四军参谋长,也是随后华野的参谋长,不过,对华野来说,和刘亚楼一样,陈士榘也不仅仅是一个幕僚长,他在很多情况下是作为“矛”来使用的,经常率大兵团独立作战,而且是作为一支战略进攻力量,甚至在洛阳战役中指挥过陈赓,陈士榘之强可见一斑。

淮海战役陈士榘支援中野情况(两大参谋长陈士榘和刘亚楼)(3)

李克农、张爱萍、邓颖超、陈赓和刘亚楼

在林罗刘这东野“三巨头”中,个性差异很大。林总个性有些怪,但并不刁钻,而且还算随和;罗帅是典型的政工干部,为人无私而厚重;刘亚楼的个性从他的外号就可以看出来:雷公爷。所以,无论是东野还是后来的空军,很多将领都很怕刘亚楼。

陈士榘的个性类似于刘亚楼,也是典型的火爆脾气。华野的个性将领有不少,除陈士榘之外,还有许世友、宋时轮等人,这可能和华野的战绩出色、战力强大、重装设备攻坚能力强有一定关系,如果是个性柔弱的人,也不可能成为指挥千军万马的统帅,也不可能指挥陈赓大将了。

陈、刘二人还有一点类似,除了是野战军幕僚长之外,都可以独当一面。刘亚楼在平津战役中是战天津的主将,到了四野时代干脆去当兵团司令了;陈士榘率部独立执行战略任务的时间要早于刘亚楼,攻坚能力强大,枪管火烫。

当然,在陈士榘和刘亚楼之间,还有一些类似:都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首任兵种司令员,刘亚楼是空军司令员,陈士榘是工程兵司令员。同时,两人也都对重炮的独到的使用经验和情怀。

以上这些都是陈士榘和刘亚楼相似的地方,不过,这两位出色的个性参谋长之间,也有着显著的不同。

淮海战役陈士榘支援中野情况(两大参谋长陈士榘和刘亚楼)(4)

陈士榘和陈赓

两人同为进攻型参谋长,但陈士榘独当一面的时代显然比刘亚楼长。

刘亚楼参加过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坦克对决——苏联卫国战争,所以对坦克和重武器情有独钟,东野之所以炮火强大,除了他们拥有一个优秀的炮兵司令朱瑞之外,和刘亚楼也有直接关系。

在辽沈战役中,林罗刘在锦州布置了上千门火炮,轰鸣的炮火将锦州一战拿下,从发起总攻到结束战斗总共只用了31个小时。这场大战极大刺激了刘亚楼的战斗欲望,到了平津战役,干脆就直接上阵指挥战斗,战天津几乎是复制了锦州之战的辉煌,全程只用了29小时就拿下天津城,活捉陈长捷—— 不过,这个时候刘亚楼的职务还是东野参谋长。

等东野更名为四野之后,参谋长位置就变成老将萧克,刘亚楼冲到了第一线,担任第十四兵团司令员。可能对刘亚楼来说,在前线指挥打仗比当参谋长更过瘾。

与刘亚楼在四野时代才冲到第一线不同,陈士榘在华野时代就被当成兵团司令员使用,特别是在刘邓大军从大别山出来、中野和华野协同逐鹿中原时开始,多次承担重要角色,他和唐亮的组合就是典型的兵团级组合,特别是在攻克洛阳的战斗中,陈唐组合居然指挥陈谢组合,要知道,陈和唐都是上将,唐亮还是副兵团级上将,而陈赓在大将中排名第四,谢富治也是正兵团级上将。

战洛阳中陈士榘的个性发挥无遗,他在战后大讲火炮的重要性,如果不是后来陈老总批评他,他都没有意识到这让中野将士多难堪。

淮海战役陈士榘支援中野情况(两大参谋长陈士榘和刘亚楼)(5)

林总和刘亚楼

陈士榘没有参加过卫国战争,但刘亚楼又没有参加过抗日战争,两位名将各有所长。

陈士榘和刘亚楼都算是出身中央红军的红一军团,但后来的经历就大不一样了。

1927年,陈士榘追随毛泽东主席参加了秋收起义,随后上了井冈山,从那以后,经历了所有的国内历史时代,无一缺席:是红军干将,参加了长征,在抗日战争中当过八路军115师参谋长,抗战结束后,他又担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参谋长以及后来的华东野战军参谋长。

井冈山时代、中央苏区时代、长征、抗日战役和解放战争出满勤,无一缺席。

刘亚楼就不一样,他比陈士榘的资历略低一些,他是1929年在福建参加红军的,随后就进入中央苏区,以及随队长征。中央苏区和长征这两大阶段中,刘、陈二人的经历是重合的。

不过,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后,陈士榘继续在国内奋斗,先后成为八路军115师的骨干将领,他和林总和罗帅的缘分继红一军团之后再次延续,后来随罗帅到山东,一直到抗战胜利。同期的刘亚楼却没有参加抗日战争。

抗战爆发,刘亚楼先是任抗大教育长,在1939年到苏联进入著名的伏龙芝军校学习,和我军名将林总、刘帅、左权等人成为校友。苏德大战爆发之后,刘亚楼参加苏联红军投入战场,被授予少校军衔。

1945年8月份,日本投降前夕,刘亚楼随苏联红军打回东北,不久即和林总汇合,参加了东北部队——陈士榘没有参加过卫国战争,刘亚楼没有参加过抗日战争,这也许是两人经历的最大不同吧。

淮海战役陈士榘支援中野情况(两大参谋长陈士榘和刘亚楼)(6)

陈士榘和粟裕

陈、刘二人都是火爆脾气,但他们和上级的关系却有着微妙的不同。

刘亚楼和林总、罗帅有一个共同点:三人都有在苏联生活的经历,刘亚楼是“纯留学”,林、罗二人则不同,林总在被友军开枪误伤之后,到苏联治伤;罗帅则是去苏联治病,他在那时做手术割掉了一个肾——我军曾有不少领导人去苏联治伤治病,但似乎效果都不好,林总的伤留有严重的后遗症,罗帅的肾病也没有治好后来英年早逝,甚至周恩来总理去苏联治臂伤,但右臂终生都伸不直。

林总去苏联后不久,刘亚楼也到了,两人在苏联的交情不浅。

所以对刘亚楼来说,和林罗的关系又是上下级,又是老朋友,再加上林总是军事天才,刘亚楼对此非常佩服,而罗帅则是典型的忠厚长者,刘亚楼对他又很敬畏,这其实就是林罗刘三人的关系,林罗两位上级是拿刘亚楼当小弟弟看待的。

而陈士榘和华野领导的关系则有明显不同,因为他和陈毅及粟裕在之前都没有太多交集。

三人虽然都出自中央苏区,但陈士榘是红一军团,陈毅当时是江西军区总指挥,粟裕在长征之前则是红七军团参谋长,交集不多。后来陈士榘随军长征,而陈毅和粟裕却没有参加长征。到抗日战争,陈士榘是八路军将领,陈毅和粟裕则是新四军骨干!

一直到陈毅到山东接替罗荣桓之后,陈毅才和陈士榘正式开始合作,至于陈士榘和粟裕的合作,更是要晚,正式合作是在华野成军前后。也就是说,陈士榘和陈毅以及粟裕根本就不熟悉。

所以,在工作中陈士榘更多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有不同意见也会直言不讳,他的个性的暴脾气不仅体现在对兄弟部队和同僚,对于自己的顶头上司粟裕和陈毅,也照顶不误。

淮海战役陈士榘支援中野情况(两大参谋长陈士榘和刘亚楼)(7)

黄永胜、陈赓、邓华、李克农、刘亚楼、杨至成和赖传珠

两人还有一点最大的不同,陈士榘享年86岁,而刘亚楼却是典型的天妒英才,去世时只有55岁。

陈士榘于1995年7月22日病逝北京,享年86岁,算是高寿了。

他去世时,华野的老领导基本都不在了,华野副参谋长张震来差别老领导和老战友,哭道:“华野的老领导都走了,将来谁来送我啊?”

刘亚楼的去世很让人痛心,绝对的英年早逝,他于1965年5月7日逝世于上海,年仅55岁。

刘亚楼的去世震惊全军,周恩来总理、少奇同志和朱老总等领导人参加他的追悼会,据说刘亚楼追悼会的签名册是有史以来领导人签到最全的一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