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实现共同富裕的新思路)

共同富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实现共同富裕的新思路)(1)

这是政邦藏书架的第152文章

文丨李稻葵(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

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党中央提出了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并将其作为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围绕如何实现共同富裕,中国社会各界进行了许多讨论,一定程度上也产生了不少误解。很多人担心共同富裕是不是意味着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的财富将会以某种方式上交给政府,再由政府分配给那些收入和财富相对较低的群体,会不会导致企业家的财富无法被正常传承,导致企业家和投资者积极性下降,经济运行效率下降,甚至运行不畅。

事实上,共同富裕是一个人类社会的美好愿景,如何实现共同富裕更是一个重大的世界性难题。《互惠经济》这本书为回答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崭新视角。

共同富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实现共同富裕的新思路)(2)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传统市场经济社会中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通常认为,传统的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两个过程的复合,其一,充满活力的企业家和各类生产要素(包括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的所有者,在参与经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自己的回报,效率最大化是该过程的主要目标;其二,由政府或者其他社会机构,自愿或非自愿地对于不同群体的财富和收入进行再分配,实现社会公平是该过程的主要目标。于是,这就出现了一个效率与公平此消彼长的两难问题:如果照顾效率,就意味着要减少再分配,往往使得全社会不同群体间收入和财富的差距会被拉大;如果照顾公平,增加了再分配,往往会导致关键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经济回报下降,其积极性受挫,全社会的效率损失,甚至陷入高福利陷阱。

效率与公平的两难问题是传统的市场经济社会的基本的矛盾,在美国尤其突出。美国的市场经济模式在生产侧是相当高效的,我们不妨沿着扎克伯格的足迹来探讨这一模式。扎克伯格作为一个受过极好教育、年轻有为的社会精英,高中读的是美国最精英的艾克塞特学校,然后进了哈佛大学,还没大学毕业就已经有了创业的想法,进而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凭借其极其发达的商业头脑和不懈努力,迅速跻身全球最富有者行列。在美国的模式下,下一步扎克伯格会做什么呢?若干年以后,大概率扎克伯格会完全从企业退休,然后把公司通过股市转给社会公众,把自己变现的财富投向公益事业,这就是共同富裕的美国模式。该模式的优点是效率非常高,年轻有为的社会精英有巨大的动力进行创新创业。但也存在两方面显著缺陷:其一,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扎克伯格这样高的境界,在取得成功后把财富捐献出来,所以财富高度集中始终是困扰美国社会的难题,近年来随着科技革命加快,新企业新财富加快涌现,这一矛盾尤为突出;其二,在该模式中,有大量的年轻人按照中国人讲的“996”的方式辛勤工作,他们得到的回报相对于其付出并不一定是匹配的。其三,这种以利润为目标的公司在运行和扩张过程中往往罔顾公众长远利益,事实上,扎克伯格的公司已经陷入了众多社会争议的漩涡。

讨论至此,互惠经济的想法出场了。互惠经济是什么呢?互惠经济的想法是要在经济的生产阶段就要把共同富裕的目标考虑进去,而不是像刚刚扎克伯格的例子里,先在生产的过程中追求效率、积累财富,然后再分配财富。互惠经济提倡,一个企业不应是完全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体,一个企业从本质上讲应该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是包括企业的投资者、管理者、员工、顾客、上下游供应商,乃至整个社会在内的一个利益共同体,类似于一个生态或者平台。企业所追求的目标也应该是所有利益相关者的福利最大化。

互惠经济这个概念听上去很美好,到底有没有成功的案例呢?我第一次接触到互惠经济的成功案例是一家美国的以生产巧克力等食品为主的家族企业,叫玛氏公司。玛氏家族已经经营了这家公司上百年,其产品遍布全世界,在市场上极具竞争力,但迄今为止,玛氏公司一直没有上市。公司里还有一条明确的规定,即公司挣得的全部利润不许分红,必须留在企业进行再生产,或者从事其他的公益活动。互惠经济这个概念最早就是由玛氏公司的掌门人之一斯蒂芬·巴杰在2007年提出的。他的想法是说,公司既不能以投资者为中心,也不能以管理者为中心,而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是一个平台,各方的利益都要照顾到。按照互惠经济的原则,在一个经济体的生产过程中就已经考虑了整个社会的福利效应,实际上已经贯彻了共同富裕的原则。以咖啡生产公司为例,在采购过程中,要考虑到种植咖啡豆农民的利益,留给农民足够的经济回报;在生产过程中,要考虑员工的利益,要给他们提供足够的假期、福利保障和教育培训机会;在销售过程中,要考虑顾客的利益,要保证产品是健康无害的。

也许就是互惠经济这个理念及其实践,玛氏家族至今仍然团结一心,大家不被财富所累,每年超过百人的大家族热热闹闹聚会一次,其乐融融,实属传奇!

我最早接触互惠经济的概念,是由本书的作者之一布鲁诺·罗奇亲自介绍的,他在玛氏公司工作,向我介绍了玛氏公司的传奇发展。后来,我又在博鳌论坛见到了玛氏公司的掌门人,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我自己的授课和研究中,我也经常引用玛氏公司的案例。

今天世界上还有很多其他公司,已经走上了互惠经济的道路。比如说德国的博世、贝塔斯曼,丹麦的马士基,这些都是全球最知名的跨国公司,他们的创始人及其家族成员早已退出了公司的经营,把自己的股份转让给基金会,由公益的基金会来参与管理。因此,这类公司与美国像扎克伯格的公司的行为表现是不太一样的,他们往往更能兼顾平衡的、多元化的目标,如环境保护、员工福利、客户利益、长期研发等。我本人之前研究过的德国市场经济模式,编写过《德国市场经济模式》一书,德国市场经济模式就是建立在互惠经济的原则基础之上的。

《互惠经济》这本书是基于作者之前的研究而撰写的,与之前的研究相比有两个重要的创新。第一,本书力图让互惠经济从经济学概念走向实际运用。例如,作者提出要为企业设计新的资产负债表,不仅考虑传统的金融资产负债,也要考虑社会资本的资产负债。第二,本书提供了大量的实际案例。除了玛氏公司的案例外,这本书还提到了包括全球最大的办公室地毯生产商英特飞企业、英国著名的玛莎百货公司的案例,通过这些案例,让读者能够最直接地理解互惠经济的概念及互惠经济型企业的运行方式。

互惠经济这个概念运用到中国经济是否可行?我的观点是,总体上互惠经济这个概念在中国经济是可行的。其实中国的华为公司,已经部分的在践行互惠经济的理念。华为并不追求投资者或者是创办人的金融回报,他追求的是包括研发创新、员工福利、上下游客户等在内的整个社会的利益。本书中提到京东公司的案例也说明了互惠经济的概念在中国已经得到了逐步应用。

互惠经济要想在理论和实践中真正推广开来,我认为还需要加一个新的维度,这也许是本书强调不够的地方,那就是政府也是互惠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任何的现代市场经济体中,政府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和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在一般的发达国家,40%左右的GDP都是通过政府之手进行分配的。因此,互惠经济这一概念要想进一步推广,必须把政府的利益考虑进去,政府的利益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社会福利最大化,其包括了维持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增加就业、扩大税收等方面。我自己负责的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提出了政府与市场经济学(government and economics)的概念,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学新兴领域加以研究,为此创办了国际学会、出版了学术期刊,也开发了相关的教材和研究生课程。政府与市场经济学认为,政府是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直接参与者,政府的行为和激励直接影响了市场经济的表现。为此,必须要建立一套机制,激励政府培育与监管市场经济的发展,从而让政府的作用与市场的作用同向发力。因此互惠经济的进一步研究和推广离不开政府与市场经济学。

总之,互惠经济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在实践中已经进行了很多有益探索,为我们实现共同富裕提出了一个新思路。如果能与政府与市场经济学进一步结合的话,互惠经济有望在理论和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深化推广。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号“中译出版社CTPH”。

共同富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实现共同富裕的新思路)(3)

《互惠经济》

作者:科林·迈耶、布鲁诺·罗奇

出版社:中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7月

共同富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实现共同富裕的新思路)(4)

推荐语:在一个日益全球化、复杂化和相互关联的世界中,企业管理者认识到,他们不能再仅仅依靠企业自身资源和经营理念保持竞争力,他们已经看到,创新可以来自任何地方,并且往往来自公司的直线价值链之外的领域。在这种情况下,现代企业不仅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信任,还需要在其所处的社会中建立信任,并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实现协同。企业的经营目标变成了解决人类和生态的问题,因为人类和地球为企业提供了可利用的机会,使企业、人类和地球都能从中受益。本书的意义不仅在于弥补企业的缺陷,解决人类和地球的问题,而且在于促进国家和国际经济的运作。学习本书中有关互惠经济的理论,以及借鉴书中各大企业在互惠经济实践中的真实案例,对解决世界上许多最紧迫的社会和环境问题,以及帮助我们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有着宝贵的实际意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