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集你认为粟裕该评元帅吗(49年姬鹏飞调任外交官)
引言: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本政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随后这则消息,经由法新社的电稿传遍了世界各地,西方各国都想看看,究竟会是哪个国家,率先与中国建交。
建国伊始,友邻互派大使
10月2日,苏联政府外交部副部长葛罗米柯致周恩来外长照会,照会指出:“苏联已经收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十月一日发布的公告,苏联政府始终想要与中国人民建立友好关系,故特此通知阁下:苏联政府决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
同一天,葛罗米柯代表苏联政府向国民党政府驻莫斯科“大使馆”代办发表声明,就此断绝与国民党政府的外交关系,由此,苏联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国国家。
10月3日,毛泽东在听取了周恩来关于中苏建交的报告后,决定同意苏联与中国的外交关系,同时他也决定任命王稼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联首任大使。
于是在当天,周恩来复电葛罗米柯,欢迎中苏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并准备互派大使事宜。
中苏确立了建交关系,两国大使却还未就位,于是为了方便工作,苏联政府外交部任命原驻北平总领事齐赫文斯基为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参赞兼临时代办。
中国政府外交部则任命戈宝权为,驻苏联大使馆参赞兼临时代办,戈宝权也由此成为了新中国成立后,派往国外的第一位外交官。
戈宝权有着多年的记者和报社编辑经验,又曾经在苏联生活过三年,此次他一马当先,就是为了给祖国驻苏联大使馆扫清障碍,好让接下来到来的王稼祥能够顺利展开工作。
10月5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任命王稼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联大使。苏联政府也正式任命罗申,为苏联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
中苏两国的建交,逐渐踏入正轨,而这也给世界其他国家做出了正确的示范。
其实,早在苏联承认新中国之后,世界范围内就刮起了一阵飓风,英美的思想也在动摇,英国方面曾表示:“因为苏联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英国也有必要重新考虑与中国的关系……”
美国的态度则含糊不清:“我们关注这个事情,但目前还不急于行动……”
不管英美的态度如何,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却已经跃跃欲试,纷纷想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从1949年10月到1951 年 5 月,新中国先后同苏联、保加利亚、波兰、匈牙利、朝鲜等 18 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从根本上粉碎了蒋介石集团想借由英美势力孤立新中国的意图。
然而,外交关系确立了,外交官该怎么选呢?又该选谁去做新中国的外交官?
这两个问题像一座小山一样,沉甸甸地压在了周恩来的心头,不久后,一场精彩的“点兵”大戏粉墨登场。
将军大使,征战中外交流
1949年11月8日,晚上八点,北京东城区外交部30号楼东礼堂内人声鼎沸,今晚,就要在这里召开外交部成立大会。
早前3号,外交部召开第一次会议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相关工作人员,而这次的大会,则是为了进一步确定其他外交工作人员,在场的众人皆不由地心潮澎湃。
晚上8时整,周恩来在李克农、王炳南等人的陪同下来到了二楼大厅,他们在几张旧桌子拼在一起的主席台坐下后。
大会开始前,周恩来收到了由李克农和王炳南确定的外交官花名册。
花名册中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有久经沙场的将军、也有饱经历练的干部,之所以要从这些人中选择新中国的外交官,就是因为他们要么经历过战争的考验,自身素养过硬;要么是有丰富的组织领导经验,说话办事较为牢靠。
李克农说:“同志们,我们的成立大会,首先请周总理给大家讲话。”
周恩来神情突变:“首先,我要纠正李克农副部长的一个错误。”
会场立即变得严肃起来,大家不清楚李克农有什么错,李克农也茫然。
周恩来继续说道,“我是外交部长,今天到外交部上任来,你们是不是该称我周外长?不要叫我周总理嘛。”
看到名单,周恩来心下有了主意。随后便开始了提名。“有的好久没见面了,有好些人是第一次见面,我来点点名,认识认识。”
“第一个是王稼祥,他是外交部副部长,也是我国的第一任苏联大使,因为形势紧急,他早已经出发去莫斯科了,现在已经在莫斯科举行升旗仪式了。 ”
“第二个则是李克农,克农副部长现在主持外交部常务工作,有很丰富的情报经验。”“而武修权将军跟美国人打交道有经验,又在俄罗斯留学过,就由他来主持东欧司”……
周恩来将外交人员花名册上的同志一个一个都点到了,点到熟人,还开一两句玩笑。
点了一圈,周恩来点到了姬鹏飞,驻英大使一职还空缺着,就交由姬鹏飞来担任了。
而这一纸调令,对于当时的姬鹏飞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相比于外交官这个新颖的工作,姬鹏飞更留恋部队生活,并且有这种想法的也不止他一个人。
当时被点到名的王幼平将军,对自己工作变动很是诧异,他曾回忆:“我在调入外交部工作前,正担任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政治部代主任。1949年11月15日,我所在的队伍正要攻打贵阳的时候,我接到了去北京的命令,当时我马上辞别了司令员和政委,去找邓首长要个解释,想让邓首长收回成命,但是邓首长说我干外交还可以,没办法,我也就去北京赴任了。”
另一位被点到名的韩念龙将军,则更是摸不着头脑:“1949年12月中旬,我正在杭州参加解放定海的作战会议,月底、却接到通知让我到外交部报道,这个消息太突然了,我没有心理准备,于是我还去找了陈毅同志求情,看能不能不调动工作,但是陈老总让我赶紧执行命令,我也就没再纠结。”
留恋军队和战友,不了解未知的工作,听不懂、说不会英语,都成了摆在新中国外交官面前的难题,姬鹏飞也是如此。
突接调令,辗转与老首长谈心
在接到工作调动前,姬鹏飞刚打完了几场胜仗。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代表团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解放全国的战役由此打响。
当晚21点15分,王建安、谭启龙和姬鹏飞率领第七兵团开始猛烈渡江,他们多次击退敌人的进攻,终于在22日渡江成功。
等到了24号,第七兵团又冒雨行进浙江省会杭州,终于在5月4日傍晚成功入驻杭州市,姬鹏飞由此兼任浙江省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5月份才刚打完胜仗,自己也出任了浙江地区的干部,短时间内就要调整面貌担任外交官的工作,这让姬鹏飞内心充满了忐忑。
尽管事发突然,姬鹏飞还是准备听命进京,只不过在中途他绕了个路,先是去了上海,希望老首长粟裕能给自己一点建议。
姬鹏飞向粟裕倾吐了自己的想法和留恋,希望粟裕能帮自己向毛泽东和周恩来讲情,免除自己外交官的工作。
粟裕听完姬鹏飞的想法后,给出了自己的意见:“你是军人,国家有需要,将军无选择啊!”粟裕一席话就让姬鹏飞想通了。
粟裕是姬鹏飞很信任的上级,听到粟裕这么说,姬鹏飞也打消了自己的那些想法,收拾妥当进京报到去了。
初担重任,勉励恪尽职守
周恩来曾用“外交无小事,切不可掉以轻心。”这句话来提醒新中国的外交官们,而姬鹏飞,则是他看重的,十分严谨细心和努力的人,事实证明,周恩来没有看错人。
原本,周恩来是想让姬鹏飞出任驻英大使,奈何中英建交谈判久久不能落幕,于是在同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命名,姬鹏飞改任中国首位驻民主德国外交使团团长。
临行前,周恩来在中南海接见了姬鹏飞,嘱咐他道:“你要到马克思主义的发源地工作,任重而道远,要注意对西欧国家的研究工作,注重对国际形势的研究……”姬鹏飞也不负众望,在职期间积极拉进中欧合作关系。
1951年6月,德国政府决定举办德中友好活动,姬鹏飞抓住机会,邀请了包括中国人民法院院长沈钧儒在内的一众国内人士前往参加。
活动期间,姬鹏飞亲自带领国内代表团参观了德国的知名企业、工厂和实验室等地,为国人了解德国打开了新的契机。
1954年7月23日,周恩来应德国总理格罗提渥的邀请,首次对德国进行访问。
在姬鹏飞的陪同下,周恩来参观了李卜克内西变压器厂、马克思展览馆等地,后来姬鹏飞又邀请陈毅参加德国国庆五周年活动。
在姬鹏飞的协调配合下,中德交往越来越密切,双方的经济援助合作也更近一步,两国都获得了有利的发展,姬鹏飞也被德国总理威廉·皮克称赞为“将军大使”。
“外交官是离炮火最近的人”这句话并不是说说而已。如今,随着祖国的壮大,国人终于可以放心地进出国内,我们当以古人勉今人,以自己,为国家。
参考文献:
「1」宗道一.姬鹏飞_医生·将军·外交家[J].党史博览 ,2000:211-213
「2」陈鹤锦,张衡,陶炳才.流逝的昨天[M].江苏.江苏文史资料编辑部出版.1993.209-211
「3」陈辉.姬鹏飞:将军大使中的唯一外交部长[J].党史博采(上),2022(8):4-9
「4」吴跃农.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的“一个中国”外交立场[J].党史文汇 ,2022:41-44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