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乘风破浪押韵的成语(乘风破浪正当时)

与乘风破浪押韵的成语(乘风破浪正当时)(1)

普林斯顿大学的经济学家弗里茨-马赫鲁普在他的《美国知识的生产和分配》(1962年)一书中创造了“ 知识产业 ”一词,受此启发,彼得-德鲁克创造了 “知识经济” 的概念。在其 1969 年出版的开创性著作《非连续性时代:我们不断变化的社会指南》一书中,“ 知识经济 ”已然被作为书中第12章的标题。遗憾的是本书至今未有中译本出版。

相比其他可以立马对号入座,快速实践的著作而言,本书更多着墨于世界变化的洞察前瞻,大师认为“ 知识经济 ”是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主要变化之一,称之为“ 第四种不连续性 ”。“知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经成为经济的中心资本、成本中心和关键资源。这改变了劳动力和工作,改变了教与学,也改变了知识的意义及其政治。”

而其他三种主要变化包括:

- 新技术的出现,能够产生新的行业和商业

- 从"跨国经济"到 "全球经济"的过渡,导致全球市场的建立

- 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政治矩阵正迅速变化,导致了新的社会政治现实

时至今日,当年德鲁克对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的设想已经成为现实。知识成为知识经济的驱动力,知识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有学者将知识经济定义为 “以知识密集型活动为基础的生产和服务,这些活动有助于加快技术和科学进步的步伐,同时也有助于快速淘汰。” 因此,它是一种创造、获取、转化、转让、传播和有效利用知识以促进经济发展的经济。知识经济一个主要特点是,与有形资源相比,它更多地依赖于无形资源和使用这些资源的认知能力。想想看,今天的汽车已不再是一种使用金属制造的产品,而更多地是一种融合了数据、信息、知识和大量智能的智能机器。这完全改变了我们生产和使用它们的思维方式。

同时,德鲁克也认识到人类在预测未来方面的困难,因为人类的思维总是关注连续性,也就是用今天的现实来推断近期的未来。通过评估工业和经济过去的发展,专家们可以衡量结果,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一些趋势。但他们无法预测不连续性,无法预测危机,无法预测到一个拒绝与活生生的现实相一致的未来。

与乘风破浪押韵的成语(乘风破浪正当时)(2)

因此,你会发现真正的问题不是数据、信息和知识的数量,而是我们分析和解读它们的能力。即使产生了大数据等新技术和数据挖掘的智能程序,我们在不确定条件下判断意图和做出决策的能力仍然非常有限。换个角度说,知识经济就是关于丰富的无形资源与有限的人类处理能力之间的那些事儿。

小时候上学,老师家长反复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那时候没有网,参考书也寥寥无几,显摆工整的笔记是好学生的重要标志之一;去年,网上曝光了清华学霸教科书级的结构化读书笔记,也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与乘风破浪押韵的成语(乘风破浪正当时)(3)

不难看出这反映了一个静态的、有限的知识世界,以及一种明确的思维方式。上面记笔记的例子是人类三个基本知识领域里,理性知识的现实表达。理性知识被认为是客观的,这使其适合于表达科学和技术知识。另外,西方国家的教育也是从客观的角度出发,强调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这意味着理性知识的首要地位。理性知识基本上是显性知识,由我们的推理思维和自然语言框定的。是一种遵循笛卡尔精神的建构。

除了理性知识外,情感知识是我们身体对外部环境的无言反应,它是情绪和感觉的直接结果。情感知识具有主观性和情境性。而第三类的精神知识则包含着价值观和伦理原则,在决策中至关重要。与理性知识不同,情感知识和精神知识都蕴含在隐性知识中,混杂在经验的模糊描述中。

知识经济之所以成为现实,是因为构建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创新阶层),使人们能够以其创造力为社会的新财富做出贡献。这个阶层由通过创造力增加经济价值的人组成。因此,它包括大量的知识工作者、语言符号分析者和专家及技术工作者,他们在经济中的真正作用是无以伦比的。同样存在的,在知识型组织中,关键的员工是知识工作者。他们的业务是思考和创造知识。他们不是由流水线聚集起来的,而是融入到相互关联的专业网络和社区中而形成的生态。

今天,我们还能坚持不懈地还记笔记么?这么多知识记得下来么?记下来之后什么时候还能记得派得上用场呢?我们能否成为创新阶层的一员?在外部环境复杂化,我们的工作 / 学习时间碎片化,知识结构烟囱化 / 静态化,知识来源日趋娱乐化 / 推荐化的当下,作为研究组织行为学的专家,我以为陈春花适时提出 “ 认知自我,认识世界与未来,认识能力,成为更好管理者 ” 的观点,不啻为一剂良方;我们不能当鸵鸟装不知道;人生苦短,时间都去哪儿了呢?正视及迎接未来的挑战;正本清源,克服自我提升的障碍,才能乘风破浪,步向未来。

与乘风破浪押韵的成语(乘风破浪正当时)(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