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rhouse宠物会所(未了笔会印象饲养室)

唤起温馨与感动,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dearhouse宠物会所?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dearhouse宠物会所(未了笔会印象饲养室)

dearhouse宠物会所

唤起温馨与感动

宋武平

人生的路上有许多值得回忆的事情,美好的回忆常常能给人带来许多温馨和感动。“印象饲养室”是我读到作者数篇回忆性文章中的一篇。作者无论对军旅生涯的回忆还是对农村的生活的回忆,读来都有一种回味不绝的感动。

“印象饲养室”是对上世纪农村集体生产队饲养牲口(牛、驴、骡、马)这个当时条件下农村主要生产工具的回忆,也是对十几年如一日勤勤恳恳精心饲养牲口的饲养员父亲的回忆。那个时代,生产队的饲养员虽是个不起眼的工作岗位,但其重要性仅次于生产队长,没有敬业精神的人是选不上的。饲养员干得如何“不但影响牲口是否健壮,粪肥积攒多少,还关乎牲口是否繁殖、繁殖多少,队里集体财产是否保值、能否增值等大问题”,关系到全队农业的生产和发展。作者从小跟父亲在饲养室睡热炕,耳闻目睹父亲在生产队饲养室的辛勤劳作。作者从一个微小的侧面真实地反映了那一代农民的朴素情怀,表达了一个亲历者对故乡、对父亲深深的愛,反映了时代给作者心灵深处留下的难以忘怀的印象。文章朴实无华,文笔流畅,娓娓道来,情切感人。

作者简介

俱旭辉 陕西乾县人,高级政工师。

曾在部队服役20年,转业后在宁夏区直机关工作,担任过处长、副书记、巡视员,兼任宁夏文联委员、宁夏党史学会常务理事、宁夏思政研究会副会长等职。现为宁夏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有论文、时评、通讯、散文、诗词等散见于军队和地方报刊。

印象饲养室

俱旭辉

春节因新冠肺炎疫情,不能出门,战友之间网络聊天,成了打发时间的一种消遣。期间,战友老杨发来了他有关往事的文章,一些内容勾起了我的感慨和回忆。《生产队的饲养室》便是其中之一。

01

上世纪五六七十年代,农村走集体化道路,饲养室是生产队公共财产之一。

我们队有两个饲养室。一个在川底下,一个在塬上。其所以如此,是由饲养室的主要功能和本队的地理环境所致。

故乡在古肖河北梁,自古是个镇点,也是公社的所在地,共有11个生产队。我家在五队,和六队都在南街。两个生产队坐北朝南,东西一字排开,各自门前有大约十来倾土地。其中一半在村口到南塬根约一公里的川里,另一半在塬上。为了种、收方便,在川底下和塬上各建了一个饲养室。只不过,塬上饲养室养的是牛,川底饲养室喂的是马、驴、骡子(本地人把牠们叫“高脚”或者“高脚头狗”)。

我对饲养室有特殊的感情,一个主要原因是,我的父亲是一个干了十几年的饲养员。从小,我就跟着父亲在饲养室睡热炕,一直到我上高中。

在当时的农村,饲养员并不起眼。有人还会忽视这些人的存在。但在我看来,他们对一个生产队的重要性,地位作用仅次于队长。因为,饲养员是饲养室和牲口的直接管理者和第一责任人,其工作态度和劳动效率,不但影响牲口是否健壮,粪肥积攒多少,还关乎牲口是否繁殖、繁殖多少,本队集体财产是否保值、能否增值等大问题。

饲养员非常辛苦。在集体生产中,社员们多数情况下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需要使用牲口的活,每天早上或者下午,按生产队长的分派,到饲养室牵牲口,套牛套马,或拉犁,或拉车,等等。中午、晚上收工时,把牲口送回饲养室,就各回各家吃饭睡觉了。每逢过年,遇到雨雪等恶劣天气,社员可以享受“老天爷给的假日”,不出工。饲养员不一样,每天几乎是连轴转,常年四季,没有一天休息日。

一大早,饲养员要把牲口一个一个拉到饲养室的院子里,让它们呼吸新鲜空气,溜弯儿撒欢,然后再栓到室外的圈里,让它们排泄粪便,等待出工。牲口被套走出工后,又开始忙活挖土、晒土。晒干后,用车把土推到饲养室里去,多多益善。因为,干土不但要够一天使用,还要防备阴天下雨下雪,尤其要攒够当年长达一个多月雨季的用量。而春天、夏天和秋天,每天早上,饲养员还要到苜蓿地去割青草,割够牲口一天吃的,背回饲养室,用铡刀铡碎备用。每天午休和晚上,才是饲养员喂牲口的时候。牲口下地干活回来,辛苦无比。饲养员要给牲口饮水,一遍一遍地添草加料,直到夜半更深。等牲口吃饱喝足了,饲养员才能睡觉。

塬上的饲养员,又比村口的饲养员要辛苦一些。因为,饲养室离家有段不长也不短的路程,孤独寂寞不说,仅每天到村里保管室给牲口领取精细饲料,加上往返三趟回家吃饭,长年累月下来,也是个不小的折腾。

02

正如老杨文中所说,热炕是饲养员的特殊待遇。饲养员的孩子,跟着父辈享受饲养室的热炕,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了。

我跟着父亲在饲养室睡热炕十多年。从早到晚,亲眼看着父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成年累月地在饲养室辛勤劳作。以至于从村里到村外,从村口到塬上,饲养室换了几个,队里的骡子、马、驴、牛,他喂了个遍。饲养室里的每件事情、每个细节、每道工序,我都烂熟于心。稍长大点儿后,一有空,或多或少我会帮着父亲做这干那。饲养室里里外外所有的活儿,我都做得来。

父亲其所以“蝉联”十几年饲养员,根本的原因,是他有爱心。

父亲从小历尽磨难,是共产党让他和全家人翻了身,过上了安生日子。他热爱新社会,热爱国家,热爱集体,热心走集体化道路,热爱生产队。跟着父亲在饲养室多年,从对比中,我知道,他把这些爱,都倾注在了喂马喂牛中。

某种程度上,饲养员是个良心活儿,没啥硬性标准。干多干少,干粗干细,没人督促检查,也没有人及时讲评。但父亲说,牲口跟人一样,灵醒地很,别看它们不会说话,心里有数呢。只有牲口心里舒服了,才会健壮,才会卖力干活。所以,他总是把草铡得短短的,喂的时候,把麦草麦糠筛了又筛,拣出里面的长枝枝,为的是让牲口吃起来好嚼好咽。为了让牲口干净舒服,他自制了一把刷子,每天一有空闲就给牲口梳毛,嘴里还叫着他给牲口起的名字,念念叨叨。父亲的饲养室,干净、整洁、气味小,与其他饲养室不一样。他养的牲口,膘肥体壮,毛色光堂,干活劲头足还温顺,繁殖得也多。

父亲勤劳朴实。作为庄稼行里的“老把式”,农活样样精通。给队里干活,他从来不惜力气。按规定,饲养员只管喂牲口,但在夏收秋收农忙时节,他总是主动要求队里不要派人,实在累了,就叫上我一起干。还给我说,人怕干活,活怕人干;勤快的人,人喜欢,懒汉子人见不得,没人缘,所以,他每年都被评为模范饲养员。

03

塬上饲养室在南塬靠坡上头的边上。我们队和六队他北我南,各有十来孔大窑洞。其中,各有三个窑洞是喂牲口的,每个窑洞养十来头牛,其他窑洞或者堆麦糠,或者放农具。

窑洞的崖畔上,长着一些不大不小的灌木。多是椿树,也有槐树、构树等,盘根错节,密密匝匝,给窑洞顶面箍了一道天然的加固网。春天,枝头上嫩芽吐蕊,翠金点点;夏天,绿叶婆娑,带来习习凉风;秋天,每个树上都是果实累累,各色各样,给人以喜庆的愉悦;冬天,霜叶飘落,枝杈显现,挤挤攘攘,好似抱团取暖。

入冬,相对农闲。麦苗儿在田里蓄根,牲口在圈里倒草(反刍咀嚼),很少有犁地套车的活儿了,来塬上饲养室拉牲口干活的人也少了。随着牲口大半年的吃喝,盛放麦草麦糠的那几个窑洞也慢慢有了空间,给一些爱耍钱的人提供了场所。

有个冬天快过年了,家里好不容易喂大了的一头猪病死了,父亲心疼得整天不说话。那天晚上,他坐在饲养室的炕头上突然对我说,咱过去赌几把。我愣了一下,眼泪汪汪地说:咱不去、不去。父亲也热泪盈眶,摸着我的头说:对,咱不去,不去!他说,耍钱是叼人呢,凡是耍钱的,都是一个想法,就是一心把别人的钱弄到自己的腰包里来,靠不劳而获的人,就是置下金山银山,他这个人也不值钱。这些话刻骨铭心,我永远忘不了。这辈子,也没有赌过一分钱。

04

“公社是棵常青藤,社员都是藤上的瓜”……每当想起饲养室,儿时这首家喻户晓的《社员都是向阳花》的旋律就会在脑海里回荡。是的,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年代,饲养室无疑是集体经济的主要成分,它之于社员,当之无愧属根脉所系。

饲养室朴实无华,甚至不乏简陋、破旧,但却是名副其实的“聚宝盆”。它承载着社员们的福祉,也背负着农家人无限的希冀。无论是槽头兴旺,还是粪肥广积,都是农家人最期待、最愿意看到的。为此,我们队曾倾尽所有,派两名社员远赴甘肃山丹军马场,买回两匹退役的怀驹老马,换来了连年“添丁进口”的喜悦;曾力促公社兽医站一位最有名望的兽医,举家从偏僻的乡下搬迁到我们队安家。

饲养室敦厚持重,貌似粗俗,但实实在在,内核有序,还是个说事论理的场所。农闲时,国家的政策规定,上级的指示精神,村规民约,家长里短,是是非非,都在饲养室里扯起来。听讲中、争论中,思想教育有了,意见、分歧统一了,矛盾、隔阂也化解了。走出饲养室,大家就会步调一致,信心满满,劲头十足。

饲养室看似孤寂,却是人气最旺的地方。尤其是村口的饲养室,房子容量相对大,成了社员情感交流的场所。每天晚上,社员们要到这里记工分,雨天雪天不能出工时,很多人都会来谝闲传。逢年过节,队里会在饲养室磨豆腐、杀猪、宰羊、分红。正月里,村里敲锣打鼓耍社火,饲养室又成了排练场和化妆间,男女老少,挤挤攘攘,喜气充盈。

饲养室疏离村落,不屑喧嚣,但无论你在不在意,它都在那里,不乏温情暖意。田间劳作时,它是社员躲避狂风骤雨的最近处;盘算收成时,它是农家人心里最有数的“压箱本儿”。尤其是塬上的饲养室,也是个民间小驿站。地处乾普公路中间最长最陡的坡头上,南来北往的人和车走累了,会到饲养室里歇歇脚,找口水喝。父亲和饲养员们总是热情接待,许多生人就此成了见面打招呼的熟人和朋友。

多年后,随着改革开放,农村实行包产到户,生产队和饲养室都不在了。再后来,父亲和与他一起当饲养员的老人们也不在了。但每次回到故乡,我还是要去饲养室旧址看看,徘徊在残垣断壁前,在渐次坍塌的窑洞外,在已经成为农田的晾晒场上,在曾经堆积如山的粪肥场边,父亲和饲养员们的音容笑貌、挥汗如雨操劳的场景、绘声绘色谈古论今的神情、孜孜不倦谆谆教诲的声音,便会浮现在眼前,回荡在耳旁。

饲养室啊,有我儿时太多的记忆。这里,给了我很多温暖、很多滋养、很多知识、很多劳动的技能,还有,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本期监审 | 朱岱云

本期监制丨马 哲

版面设计丨徐 旸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