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北塔护国法寺简介(带你了解沈阳中华寺的历史渊源)
沈阳中华寺,国家4A级景区,始建于唐朝,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华寺位于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王滨乡中华寺村内的拉古河畔、中华寺庙之上,跨越沈抚两市,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佛教道场,横跨沈阳、抚顺两市,是集佛教、道教于一身的大型宗教旅游风景区。中华寺在历史上一度曾是佛教中心。自唐朝以来,就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为数众多的寺藏文物,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和诸多信众前来赋诗作画、观瞻礼佛。
一、基本简介
中华寺始建于唐朝,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位于抚顺县拉古乡刘山村内的拉古河畔与沈阳市东陵区王滨乡中华寺村、中华寺庙山之上,横跨沈阳、抚顺两市,是集佛教、道教于一身的大型宗教旅游风景区。中华寺在历史上一度曾是佛教中心。自唐朝以来,就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为数众多的寺藏文物,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和诸多信众前来赋诗作画、观瞻礼佛。
二、寺庙传说
相传唐朝取得天下后,寻天下龙脉。一日宰相魏征夜观天象,见东北有条龙脉,便亲自考察。他发现被称为灵山的山脉宛如一条巨龙,且龙头的下面有条大河,古云:“气成风则散,界水则止”,蛟龙近水,已渐成气候。据说蛟龙到河中央便会腾空而起,威胁大唐江山。因此,魏征特派大将尉迟恭率兵在龙头上建庙,起名为“灵山寺”,并在龙背上挖一条沟,叫“断龙沟”,以镇住龙脉。根据史书上记载,灵山龙脉是沈阳最早的有帝王之相的风水宝地。与沈阳素有的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的美誉遥相呼应。因此,中华寺周围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沈阳是帝王之都,灵山中华寺是帝王之源。凡是到了中华寺的信众,都能达成心愿。
灵山寺传至第四代时,寺中僧人海顺法师养得两条巨蟒,其中母蟒额头正中央处显“中”字斑纹,公蟒额头正中央显“华”字斑纹,遂称此两条巨蟒为“中蟒”和“华蟒”。后来,“中华”二蟒成仙,化为寺中护法。
到清初时,根据“中华”二蟒的功德,改“灵山寺”为“中华寺”。
三、寺庙重建
可惜的是,这一具有悠久历史的著名梵刹,在文革时期惨遭毁坏,致使古寺顷屺、钟鼓绝音数十载。现今国运昌隆,法业大兴,2004年,中华寺的修缮及中华寺旅游风景区的建设工作开始启动,经过两年的紧张建设,再现唐朝古寺风貌的辽宁省中华寺旅游风景区于06年9月21日正式向游客开放。风景区内的建筑风格采用唐朝风格,古朴大方,气势恢弘,建成后的中华寺风景区由中华寺、万寿宫、中华万佛塔等七个部分组成,占地60多公顷。中华寺整个工程保持了唐朝的建筑风格,入口处是由赵朴初题词的大型牌坊,主要景点有中华寺、万寿宫、祖师塔院、五百罗汉堂、念佛堂、讲经堂、中华万佛塔等。寺内主体建筑风格雄伟庄严,气势恢弘。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佛教道场,由辽宁省佛教协会会长上照下元老方丈主持。
中华寺风景区是抚顺县“十五”时期引进的重点项目,中华寺重新修夏项目由沈阳国苑集团建设,于02年开始规划,2003年开始建设,2007年建成完工。中华寺规划面积60公顷,建筑面积8307平方米,景区绿化率90.3%。成为东北旅游胜地。
四、寺庙风景
中华寺风景怡人、风水上乘、世界瞩目、国内罕见。是佛道合一、祭祖超度、颂扬儒学、展示禅佛文化、民族艺术,集旅游观光、消遣休闲为一体的东北佛道文化活动中心,整个建筑采用唐朝建筑风格,气势恢弘,雄伟壮观。重新修复的中华寺处于龙首之腰,离唐朝原址稍偏,变魏征镇龙之图为如今释龙如水之意。整体布局呈风气水生、龙腾虎跃之象。重新修复的中华寺将成为东北乃至全国较大的宗教活动场所。
中华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历朝历代推崇的灵山圣地,造就了一代代英才、贤士,留下了大量诗文、石刻和碑记,这里香火旺盛,降香朝拜者如云,历代著名的高僧和道长,以及江湖术士均视中华寺所在地区为风水宝地。
现在的中华寺风景区由中华寺、万寿宫、念佛堂、讲经堂、祖师塔院、中华万佛塔以及处子龙背环绕中的中华寺佛家墓园组成。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