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燥湿行气祛痰(祛痰利水第一方)

前些天吃过饭在楼下散步,碰到了邻居家的大姐,在闲聊中她告诉我,最近自己常常感觉到头晕目眩的,有时还会感觉被压的胸闷喘不上气,随之而来的头晕、腹胀、胃口也很差,难受极了。

健脾燥湿行气祛痰(祛痰利水第一方)(1)

于是具体和她聊了聊,基本情况熟悉下

50岁女性,主诉:头晕目眩,心下满闷,泛恶,气短,善太息,背部寒冷,夏日酷暑亦不能离毛背心,病已七年之久,经西医检查诊断为“神经官能症”,曾用许多中西药物治疗,均无效果。

诊见:精神尚好,体质肥胖,面色晦暗,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舌苔灰白而腻,脘腹平软,按之无痛,两下肢按之微陷不起,脉沉缓无力。

诊断为留饮,治以温阳化饮,健牌和胃。

方用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水煎,分两次温服。

健脾燥湿行气祛痰(祛痰利水第一方)(2)

服用3剂,病情明显好转,全身轻快,头目清爽,背冷大减。继服上方3剂,尿量增多,下肢浮肿消失,余症基本痊愈。

因虑其病年深日久,劝其坚持每月服2剂,连服半年,以巩固疗效,追踪观察,疾病末再发作。

按语:辩证时须注意从人体运行角度来分析,心下满闷、气短、善太息都是胃有停饮上压迫于肺所致,背部冷也是因为水饮停于胃,其实并不复杂,加上头晕目眩的主诉,以及舌象、脉象的佐证,因此只需治水即可。

健脾燥湿行气祛痰(祛痰利水第一方)(3)

痰饮是怎么回事

苓桂术甘汤是医圣张仲景的一个十分经典的方剂,在《金匮要略》原文中记载:“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

可以很清晰地从原文中看出,苓桂术甘汤主要治疗的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中阳不足,饮停心下之痰饮病。

水液进入人体后,主要由脾输布于周身,若脾胃功能正常,水液能正常输布,津血和调,则痰无由生,反之如果脾胃功能失常,那么水液则停聚而为痰为饮。

健脾燥湿行气祛痰(祛痰利水第一方)(4)

痰饮聚集在中焦,液体具有流动性,它会随着身体里的气升降流动,无处不到。

如果水气相挟而上,上凌心肺,就会导致心悸、心慌,甚至呕吐,感到心下有水,短气而咳;痰饮停于胸胁,就会出现胸闷、憋气;痰饮留滞在中焦,清阳不能上升,就会出现头晕、目眩,同时痰湿在中焦阻遏脾胃,就会产生胃胀、纳差等情况。

而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饮,健脾利湿的功效,就可以很好地应对这种难缠的痰饮。

健脾燥湿行气祛痰(祛痰利水第一方)(5)

苓桂术甘汤的用药十分精简,只有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四味。想起一句至理名言:大道至简,大道相通。将这个让衣服干的方法,运用到“苓桂术甘汤“中,可谓异曲同工。又由于整个组方,白术从脾胃往上走,可升发清阳;茯苓从脾胃往下走,降掉湿浊;桂枝强心阳,温热脏腑;灸甘草稳固脾胃。有阴有阳,有升有降,有浮有沉,有补有泄,可谓天衣无缝。

所以说,医圣就是医圣,用药如用兵,几味药就将湿气打得稀里哗啦,溃败而逃。

苓桂术甘证主要针对的是心下也即是中焦停水,水气上冲的症状而设,要注意的是上冲有二,一个是水,一个是气,无水不可滥用。而面色偏黑,水斑,脉沉紧或沉弦,水舌等都为有水的特异性指征。起则头眩,动脉悸动,以及心下振水音皆为辩证要点,当细审之。

健脾燥湿行气祛痰(祛痰利水第一方)(6)

由于生活习惯和环境的变化,现代人被痰湿困扰得越来越多,但是面对体内的水饮,我们也不可一味采用一种方法利水祛湿,要弄清楚水的来源,才可对症下药,一招制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