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柿红富平柿饼(又是一年柿子红)
柿子红了
文/刘媛玲
深秋到了,柿子红了。
“未觉池塘春草梦, 阶前梧叶已秋声。”似乎一夜之间,繁华落尽,万物凋零,而柿树上却挂满了红红的柿子,好像要把积蓄了一年的力量都展示在这个秋天里,使了劲地耀眼、香甜。一树树、一棵棵,它们用自己累累的果实把已显萧瑟的乡村照亮,点燃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那一串串火红的柿子,仿佛春节喜庆的灯笼,温柔了岁月,惊艳了时光。让山乡沸腾,让柿林欢唱,处处都弥漫着柿子的甜香。
“七月核桃八月梨,九月的柿子红了皮。″ 深秋时节,是摘采柿子的最佳时节。“ 柿子要拣软的捏 ” ,轻拿一个成熟的尖柿,小心地剥去那层薄皮,唯恐那饱满的汁水破皮而出,以免“暴殄天物” 。用舌只那么一舔,清甜的馨香便溢满囗腔。咬上一口,甜甜的汁水,立刻充盈着味蕾,从舌尖一直甜到喉咙,让人欲罢不能。
柿子不容易保存,而柿饼却能让它的鲜味常在。经过削皮挂串揉捏等一系列的工序与阳光的晾晒,柿子的表面会结一层薄薄的糖霜,就像一位新嫁娘披上了美丽的婚纱,褪去了原来的青涩,却多了一份软糯甜蜜和醇厚的甜香。且还有润肺化痰、止渴生津、软坚散结、增进食欲、防止便秘、涩肠止血、解酒等功效。冬天咬一口,又甜又爽。用它来招待客人或当礼品送人,必是皆大欢喜,倍受喜爱。明万历年间太师太保孙丕扬就曾将柿饼作为贡品进献给神宗皇帝朱翊钧。
柿子果肥汁甜,外观喜庆,颇得文人雅士的喜爱。宋代孔平仲有诗云:林中有丹果,压枝一何稠。为柿已软美,嗟尔骨亦柔。风霜变颜色,雨露加膏油。大哉造化心,于尔何绸缪。荆筐载趋市,价贱良易求。剖心无所有,入口颇相投。为栗外屈强,老者所不收。为枣中亦刚,饲儿戟其喉……北宋诗人张仲殊也赞美柿子:味过华林芳蒂,色兼阳并沈朱,轻匀绛蜡裹团酥,不比人间甘露。
汉代文豪司马相如赞美柿子 “ 色胜金衣美,甘逾玉液清。″老舍写他理想的居所时也说:院子里一定要有几棵果树。于是他就在小院里种了几棵柿子树,还给院子起名叫“丹柿小院”。更有人将柿子拍成电视剧,由陕西女子王茜华主演的《岁岁年年柿柿红》更是让富平柿子闻名全国,“甜蜜中国” 。
文人墨客们如此,作为盛产柿子的”柿子之乡″ 的柿农们更是如此。这些天,各个平台每天都可看到写柿子赞柿子的诗和散文,充分表达了丰收后人们的欣喜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富平人” 文化传媒录制发布的 “ 宣传大美富平,助销富平柿饼 ” 以及 " 富平柿饼,甜蜜中国 ″ 的视频一浪高过一浪,让人目不暇接。从富平走出去的秦腔名演员杨升娟、名歌手张小凤也都回到家乡,为家乡富平的柿子产业助力。
身处柿乡当自豪,漫山红遍更妖娆。
从今迈向康庄道,致富发家在今朝。
柿子还是吉祥美好的象征。因 “柿” 谐音 “事” ,人们便巧妙地将诸多喜庆吉祥的内涵融入其中,如 “ 柿柿如意 ” “ 柿柿顺利” 等。在这个深秋,它们俨然成了最时髦的“祝福语” 。
深秋到了,柿子红了,来富平看看富平的柿子,多吃点富平的柿子吧,愿我们都能 “柿柿” 如意,心想 “柿” 成 !
作者简介:刘媛玲,西安市灞桥区退休教师,陕西富平人。喜爱文学创作,多年来勤耕不辍,先后在《中国教育报》《教师报》《陕西日报》《西安晚报》《陕西广播电视报》《八小时以外》《家庭生活指南》等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发表作品千余篇(首)。在陕西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纪念改革开放征文活动中荣获二等奖。《泾渭文苑》原创平台签约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