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勒名单大结局解读(豆瓣9.5辛德勒的名单)

辛德勒名单大结局解读(豆瓣9.5辛德勒的名单)(1)

来源网络

每一代都至少应该经历一场战争的洗礼。——希特勒

前两天看了《辛德勒的名单》,这是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豆瓣评分高达9.5分,电影讲述的是二战时期,德国商人辛德勒在波兰开设工厂,雇佣犹太人为工厂工人,以此方式保住了1000多名犹太人免遭屠杀的故事,影片的最后,德国投降,工厂里的全部犹太人重获自由,主角辛德勒却踏上了流亡之路。

电影全长三个多小时,看得我既憎恨又无奈,看完后脑子闪过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这么多的战争影片背后受害的都是犹太人,激起了我想要去了解这段历史的兴趣。

经过对这段历史资料的查询,发现犹太人被伤害幕后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下面就从犹太人的发展历史、宗教问题、政治原因三个方面进行简单概述。

辛德勒名单大结局解读(豆瓣9.5辛德勒的名单)(2)

来源网络

(一)、历史发展因素

犹太人是一个游牧民族,曾建立起犹太王国,但后来被罗马帝国所灭,犹太人不甘被他人奴役,开始了迁徙之旅,现在世界各地都有犹太人的存在,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并没有自己独立的政权,就只是单纯的散落在世界各地,当时的欧洲对外来的犹太人有着强烈的抵制心理,这也是矛盾的激化点。

(二)、宗教问题

在西方宗教文化中,有着一种摒弃犹太人的情绪。基督教教义中提到,耶稣中12门徒之一的犹大出卖了耶稣,并且是犹太人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这就造成基督徒在情感上仇视犹太人。

其中德国国内反对犹太人的情绪表现得最为明显,统治者面临着反犹的任务,当本国的利益和犹太人的利益有冲突时,犹太人便成了他们首要清除的目标,此时厄运就会降临在犹太人身上。

(三)、政治原因

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德国,经济危机导致了国内阶级矛盾的分化,迫切的需要寻找出路,而希特勒提出的争霸世界的主张得到了极大的支持,可发动战争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犹太人大多是商人,有着充足的资金,富足的犹太人必然成为了他们首要关注的目标。

辛德勒名单大结局解读(豆瓣9.5辛德勒的名单)(3)

来源网络

综上几点就是犹太人被针对的一些矛盾激化点,在了解了背后的原因后,我对肆意发动战争的行为感到无比的厌恶。电影中,辛德勒是正义的化身,解救犹太人于水火之中,而纳粹军官阿蒙则是邪恶的代表,无视生命,滥杀无辜。

看到网上大多影评都是从辛德勒的正义作为切入点,赞扬他的伟大,今天我想换一个角度,以恶人阿蒙作为突破口,扒开在战争背景下,人物内心的变化,揣摩阿蒙分裂的人格以及影片给世人现实的意义,下面我将逐点开始分析。

一、阿蒙表面是纳粹军官,实际是战争的傀儡,被体制操控。

阿蒙是纳粹中底层军官和士兵的一种代表象征,他们手上有着些许的权力,能够掌控犹太人的生死,这是他们能够得以展开杀戮的基础。

正是这些所谓的“权力”,让原本只在本分职位上工作的军官人格发生了扭曲。人性是有着强烈的控制欲望的,当内心深处的这些欲望能够在现实中得到满足的时候,人就会展示出人性中最丑陋的一面。

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些军官一个个都是杀人不眨眼的原因,其实不只是军官,就连一个手上有武器的普通士兵,都表现出了极其丑陋的一面,对弱势的犹太人无情的杀戮,像是对待一个玩偶,一场游戏一样,完全没有人权和情感可言,这是战争背景下的一大悲剧。

辛德勒名单大结局解读(豆瓣9.5辛德勒的名单)(4)

来源网络

《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一段经典的对话:“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

纳粹军官阿蒙就是战争背景下被体制化的典型代表,他刚到犹太区时表现的极不情愿,对外界的一切都很反感,但后面却逐渐“乐在其中”。

战争束缚着很多像阿蒙一样体制内的纳粹军官,他们的行为完全被制度操控,只能按照战争要求的指令做事,表面上看阿蒙杀人如麻,是个十恶不赦的人,但在影片中可以看到,阿蒙其实是一个内心惶恐的人。

他一方面沉浸在“权力”带给他的极大满足感,另一方面同时也在迷失自己,一点点让自己沦陷到战争的黑暗中。

影片中有着多次阿蒙和辛德勒的对话,在他的眼神里,能够看出他对辛德勒有着很强的敬佩感。

辛德勒能够按着自己的意愿做事,沉稳冷静,面对各种情况都能够灵活果敢的应对,在影片中和阿蒙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对比,这是阿蒙想拥有却做不到的能力。

辛德勒名单大结局解读(豆瓣9.5辛德勒的名单)(5)

来源网络

在影片的后半段,阿蒙甚至开始模仿辛德勒的一些行为,自己的犹太佣人海伦在给辛德勒倒酒之后,辛德勒习惯的回应一句“谢谢”,这个举动马上就被阿蒙模仿了,阿蒙随即也说了句“谢谢”。

这个细节很巧妙,在这样的战争背景下,他能对一个犹太人女佣人说一句谢谢,这和战争罪恶的意图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让人看到阿蒙除了杀人如麻的一面外,还藏在被他压制的另一面,让人看到善与恶的同时存在。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福克纳在其代表作《八月之光》中提到:

“没有足够的个人自由,人就丧失了个性;一个人一旦丧失了个性,他也就失去了值得拥有或者是保持的一切东西。”

从这个层面来说,阿蒙也曾试着做一个“好人”,可当他在体制的规训下待久了之后,早就习惯了按命令做事,使用暴力、乱杀人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这相当于他作为一个军官的“工作职责”,他原本性格中拥有的个性和独立,早就被一点点吞噬耗尽。

可当他看到辛德勒的所作所为后,他好像找到了一个标杆,他开始尝试的改变自己的想法,也想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做一些事情,去学着宽恕,学着善意。尽管这些尝试最后都以失败告终,但是从这里也能看出阿蒙人性中善的一面,同时也体现了战争阴霾下,人无法挣脱束缚的本质。

二、阿蒙内心与现实的冲突,使他更加分裂,最后都对现实妥协。

(一)、权力与内心的冲突

阿蒙对于权力有过反思,在他和辛德勒酒后聊起权力的话题时,他对辛德勒说:“你从来不会喝醉,那是绝佳的自制力,自制力就是权力。”可见他对于自己拥有的权力有过较深的思考,但又苦于掌控能力不足,这也是他羡慕辛德勒的其中一点。

对于阿蒙而言,他对权力的挥霍滥用,本质上是他在教条规训下对欲望的宣泄,就像他喝酒经常都会喝醉一样,他控制不了自己在权力下的挥霍欲望,这也是导致他杀人不眨眼的根本原因。

辛德勒名单大结局解读(豆瓣9.5辛德勒的名单)(6)

来源网络

当辛德勒说:“滥杀人属于制裁,这不是权力,所谓的权力,就是当我们有绝对的理由去杀生时,但我们却不这么做”时。

阿蒙的眼神都变了,这句话在他心里造成了强烈的冲击,这完全否认了之前他对于权力的认知,让他再次进入了思考, 尽管内心还是很抗拒,但是他却在辛德勒肯定的眼神中选择了相信,并开始尝试改变。

在随后的一些行为中,阿蒙开始效仿辛德勒口中说的权力:“能做但选择不做”。当他再马厩中看到犹太人对他心爱的马鞍保管不善时,他内心极度愤怒,但是他选择了克制,他原谅了这个对马鞍保管不善的犹太人,并因此获得了小小的满足感。

当一个人发现尝试改变能让他带来满足感时,他会乐意继续这么做。

弗洛伊德在精神结构理论中提出,人格结构划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超我是抑制本我的冲动,遵循道德原则;而自我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用于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

阿蒙的这次善举,是克制了本我的欲望,平衡内心善与恶后自我行为的体现。

辛德勒名单大结局解读(豆瓣9.5辛德勒的名单)(7)

来源网络

而后当犹太女人在工作时抽烟被发现时,阿蒙的选择不是直接杀死她,而是放过她,并要求她以后不要再这么做,阿蒙的这两次“善举”让这两个犹太人生命得以保住。

不过,这些善举都和阿蒙之前的处理方式形成强烈反差,对他来说,原有的麻木残酷早就侵蚀了他的精神世界,导致他的克制显得特别的吃力,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

当看到李谢克连他的浴池都不能清理干净时,他再次压制着怒火选择了原谅,让李谢克赶紧走,为了说服自己,他还对着镜子,模仿练习古代皇帝赦免他人的姿态,可当他发现手在触摸了浴池后,给手指甲造成了伤害时,他那敏感又阴暗的内心瞬间被引爆,随即开枪射杀了李谢克。

片中有个细节,就是在阿蒙射杀李谢克时,前面两枪都没有中,这点和他之前在阳台百发百中的枪法形成反差,这个细节可以看出阿蒙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辛德勒名单大结局解读(豆瓣9.5辛德勒的名单)(8)

来源网络

至此,阿蒙的善举终止,作家毛姆曾说过:大多数人所成为的,并非是他们想成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为的人。此时的阿蒙显然已经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内心和行为,成为了战争的奴役。

尽管阿蒙有尝试过“向善”,但是他早已被自己的心魔控制,战争的规训也深入骨髓,数次反抗无果之后,阿蒙彻底放弃,爆发出更丑陋的面目。

(二)、现实因素和内心情感的冲突

影片中最受争议要数阿蒙和海伦的感情纠葛了,阿蒙喜欢海伦,但他内心极度惶恐,在他受的教育中,犹太人并不是人,可是他又无法克制内心的喜欢,他一次次尝试靠近,却又一次次退缩,直到最后完全放弃,可以看出阿蒙内心的挣扎。

如果说辛德勒利用工厂之便救了1000多个犹太人,那阿蒙也用同样的方式救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海伦。在选择佣人的过程中有个细节,从他的眼神中,一开始就看中了海伦的在众人中不一样,但却没有直接选择她,而是通过筛选的方式最后确定了海伦。

他害怕在众人面前,展示出自己对于海伦的些许偏爱,这是他最不想让别人知道的一面。

在后面的剧情中,更证实了这一点,阿蒙喜欢海伦,想方设法的把海伦留在身边,却又不敢做得那么明显,因为在当时的环境中,这绝对不能够被允许,他们是不可能有结果的。

辛德勒名单大结局解读(豆瓣9.5辛德勒的名单)(9)

来源网络

最大的悲剧莫过于理想和现实的强烈冲突,内心很爱对方,但是现实却告诉自己不能,这是阿蒙心中最大矛盾点。

英国学者沃尔波尔有句名言:“这个世界,凭理智来领会是个喜剧,凭感情来领会是个悲剧。”从阿蒙喜欢上海伦的那一刻起,悲剧就已经开始了。

但阿蒙有过幻想,希望战争结束后,能够带着海伦走,可现实的情况扼制了他的想法,所以才有了地下室那一段极度矛盾的对话。

那是他内心和现实冲突的写照,他开始怀疑自己,怀疑这个世界,当他试着面对自己真实的情感,不断向海伦靠近时,他却害怕了,他怕自己控制不了这个局面,害怕面对自己的内心,随后又将海伦推开,甚至用殴打的方式,来遮掩内心的不安。

阿蒙为了海伦,有尝试过对现实进行反抗,尽管不那么明显,但是他的确做了。

辛德勒名单大结局解读(豆瓣9.5辛德勒的名单)(10)

来源网络

影片中当辛德勒当众亲吻犹太人女孩的时候,可以看出阿蒙内心极度的惊恐和羡慕,那是他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情,这一幕超出了他对自己的控制范围。

随后辛德勒因为亲吻犹太人被抓入狱,是阿蒙出面替他求情,让辛德勒能够快速的从监狱里出来。

当人陷入绝望中无法挣脱时,只要看到一点点的希望,都能让他感受到莫大的动力。

此时的阿蒙是心存侥幸的,他看到辛德勒对犹太人的做法,并没有造成他想象的沉重后果,他觉得自己看到了希望,并打算自己带海伦走,但是辛德勒制止了他的想法,给他分析后果,他很清楚后果,但同时内心也很挣扎。

最后他同意了让辛德勒带走海伦,这应该是他做得最彻底也最正确的选择,可他却也没有忘记要从辛德勒手上拿到一笔钱。

既有希望,就免不了有失望。对于海伦, 阿蒙已经尽了他最大的善意,为了她,阿蒙一次次的和现实冲撞,但这些挣扎都显得太无力,阿蒙依然还是那个杀人如麻的纳粹军官,战争悲剧下的傀儡。

辛德勒名单大结局解读(豆瓣9.5辛德勒的名单)(11)

来源网络

三、阿蒙的死是一种救赎,敬畏生命,伸张正义。

阿蒙最后死于绞刑,为他的罪行付出了应有的代价,这是自食其果。影片中阿蒙被行刑时,被处死的只有他一个人,可以看出在战争的体制下,阿蒙是执行者,也是受害者。

当然,不可否认他的确该死,但是像他这样十恶不赦的人还有很多,他的上级,以及其他更多的军官和士兵,但是最后被行刑的却只有他一个人,他致死都喊着那句深入骨髓的口号:“希特勒万岁”,从这个角度来看,阿蒙只是战争丑陋面目下的挡箭牌,始终被操控着。

阿蒙的死是必然的,这也是发动战争后的必然结果,这是一部强调反战,拥抱和平的影片,战争背景下,必然会有无数的牺牲,阿蒙的死也证明了,战争之下没有胜者,最后总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沉重的代价。敬畏生命,伸张正义正是这部影片要传递给人们的思想。

这类战争题材的电影,总能够引起人更多的反思,战争不会让人过得更幸福,敬畏生命,拥抱和平,这是这类影片带给我们最现实的意义。

辛德勒名单大结局解读(豆瓣9.5辛德勒的名单)(12)

来源网络

影片最后,辛德勒的工厂并没有像他之前承诺的那样,为军队制造枪支弹药,辛德勒说,如果我们工厂生产出了任何可以被发射的弹壳,那我会非常不高兴的。

这是一个极其冒险的行为,一旦被发现,这个工厂的所有人,包括辛德勒,都有可能危及生命,可是最后并没有,他们等来的是德国投降的消息,获得了解放。

这是影片巧妙的地方,一方面宣扬了辛德勒正义果敢的一面,另一方面也在告诉世人,战争丑陋的阴谋都不会得逞,正义不会缺席,黎明总会到来,这是给人生的希望。

辛德勒最后踏上了逃亡的路途,在临走前,他还在忏悔自己没有赚更多的钱,花费更多的财产去救更多的人,犹太人为他准备了签名信,为他的正义作出解释,还送上了象征正义的戒指,至此,辛德勒正义的形象完全立住,他的努力保全了1000多人的生命,正义获胜。

就像这枚戒指所寓意的那样:当你挽救了一条生命,你就等于挽救了全世界。

这是影片最后的呐喊,作者想要通过这句口号,告诉人们生命的意义, 任何用生命作为代价的的阴谋都将破灭。

辛德勒名单大结局解读(豆瓣9.5辛德勒的名单)(13)

来源网络

四、影片现实的意义。

(一)、控制欲望

欲望是一种人性本能所产生的需要,它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人可以有欲望,但是不能纵欲。

庄子说“嗜欲深者天机浅”,欲望过重,总有一天自己会被欲望所吞噬。

电影《千与千寻》中千寻的父母因为贪念最后变成了猪,身处危险却丝毫不知,无脸男在被欲望俘虏后也变成了一个让人厌恶的有钱人,这些都是因为欲望过重导致的迷失,会把自己推向罪恶的深渊。

从历史看,无论什么战争,其背后都充斥着权力和金钱,可其表面却被蒙上了改变世界的美名,无数人被这样的表象所迷惑,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那些高举着改变世界旗帜的阴谋家,脚下都踩着无数的尸体,这背后只是他们欲望的宣泄和满足。

从影片中可以看到,阿蒙身上始终充斥着各种欲望,对于权力,他挥霍滥用,杀人无数;对于金钱,他从辛德勒身上不断谋取利益,所有的条件都离不开钱;对于女人,他玩转在各个女人之间,那都是他宣泄情欲的工具,就是这些所谓的欲望,使得人在这其中越陷越深,最后彻底沦为欲望发泄的躯壳。

学会控制欲望,这不仅仅是放过他人,更是在拯救自己。

辛德勒名单大结局解读(豆瓣9.5辛德勒的名单)(14)

来源网络

(二)、敬畏生命

敬畏生命,是尊重生命的伟大,将生命平等对待。

不管是《美丽人生》还是《辛德勒的名单》,或是其它任何的战争片,我们首先能看到的就是无尽的牺牲,每个发动战争的阴谋家,都能冠冕堂皇的给出一堆的言论去说明战争的必要性,但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杀戮就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

每个生命都有其自身生长发展的规律,你说那路边的小花,屋顶上的野猫没有存在的意义么?不是的,它们的存在,是告诉你生命中存在各样的形态,告诉你生命中无限的可能性。

人作为这生命体系中最高级的存在, 更应该懂得生命诚可贵的道理。

影片中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就是走在人群前面穿着红色衣服小女孩的镜头,那是全片唯一的一抹彩色,我无法知道导演对于这一幕的真正意图,但在我这里,这是一个生命的警示,用亮眼的红色表达出对生的渴望。

战争剥夺了太多人生存的权力,违背了生命的自然规律,也终将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无论在任何时刻,生命都应该被尊重,不允许任意践踏。尊重别人生命的可贵,就是在尊重自己。

辛德勒名单大结局解读(豆瓣9.5辛德勒的名单)(15)

来源网络

(三)、反对战争

如果说过去的战争对于我们来说还有什么现实的意义,那一定是反思,无尽的反思。在和平年代,没有人会希望有战争,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绝不是我们想要的追求。

李诞曾在《奇葩说》中说过:“这个世界的维系,靠的是我这样‘自私’的人。我们这样自私地活着,但是不伤害别人,这个世界才能运转。而正是那些为了所谓宏伟的事业,为了一些远大目标,不计后果地牺牲别人,牺牲别的小猫的人,频频地让我们这个世界陷入大火。”

战争就是这场大火,我们只是这当中的一只小猫,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大火带来的只会是生灵涂炭,但却有人给它冠以改变世界之名,让人可悲可气。

影片中有一幕耐人寻味,就是当阿蒙要开枪杀一个工作中偷懒的人时,无论怎么开枪,枪都不能正常使用,就算是拿周边士兵的枪,也同样是无法正常工作,最后这个工人得以保命。

我无法知道导演设计这一幕时的真正想法,但从这里可以看出导演对于战争的极大不满,加深了人们内心对于战争的厌恶,反战思想在这里得到了极大的体现。

人类最大的危险和灾难都来源于内心不满足的欲望,战争不过是为了达到目的和野心的一种极端手段,我们要遏制这样暴力的手段,拥抱和平。好在历史也验证了这一点,以暴力、战争去解决问题的人,最终都受到了惩罚。

无论怎么说,我们要铭记历史,要记得战争带给我们的伤和痛,作为一个普通人,最希望的是世界和平,我们并不幻想有改变世界的壮举,珍惜现在拥有的,感恩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安定和幸福,过好每一天,这就够了。

辛德勒名单大结局解读(豆瓣9.5辛德勒的名单)(16)

来源网络

结尾:

优秀的电影作品总有艺术加工的成分,反派存在的意义,并不只是让我们谩骂,而是让我们看到这样的人物背景下,藏着对于战争,对于生命,对于正义的无尽思考。

对于这样惨痛的历史,我们无法用准确的言语对它进行评价,回忆很痛,但我觉得应该记住这种痛,这是在和平年代时还能提醒我们要居安思危的一种真实感受,应该被铭记。

在任何时代,不管历史背景有多灰暗,也总有人性的光辉在闪烁,优秀的作品不会因为缺少色彩而让人觉得乏味,它带来的价值更高于作品本身。

作者简介:@大毛0,一个爱读爱写的程序员,感恩遇见,期待能写出更好的文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