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所未有的变局(变局中孕育变革)
新华社北京1月2日电(国际观察)变局中孕育变革
新华社记者刘丽娜
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全球变乱交织,风高浪急,波谲云诡……“这世界还会好吗?”疑问不断挑战着全球思想者。从个人,到机构,到国家,再到国家间互动,从物质现实到思想观念,在各个领域,人们感受到各种变化都在加速。
国际秩序:在分裂剧变风险中探索
治理困境、安全困境、身份政治、大国博弈、军事冲突、疫情灾害、气候变化……种种挑战叠加投射到政治关系上,变局加剧,世界面临的分裂风险上升,国际秩序在变化中探索新的平衡。
在一些西方国家,公共治理难以跟上时代变化,“美式民主”面临制度性衰落。2018年11月,“黄马甲”事件暴露法国治理难题。2020年5月25日,美国非洲裔男子乔治·弗洛伊德遭白人警察暴力执法致死,随后美国爆发“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2021年1月6日,美国国会山发生空前骚乱,进一步加剧“美式民主”衰相。
地区关系上,多边机制问题迭出。2020年1月31日,英国正式“脱欧”,结束了47年的欧盟成员国身份。长达数年的“脱欧”过程尽显英国社会严重撕裂,成为西方民主陷入体制困境和治理危机的又一佐证,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影响深远。
各国内部挑战也投射到国际关系领域。美国为维护霸权加紧大国博弈,给世界带来巨大不安定因素。五年前,特朗普政府宣称“美国优先”,不断“退群”,破坏国际秩序。2019年,美国单方面宣布退出《中导条约》,国际军控体系受到挑战。2020年9月27日,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在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纳卡)地区爆发军事冲突,使高加索及周边地区的地缘政治平衡更为脆弱。2021年8月30日,美军仓促撤离阿富汗,长达20年的阿富汗战争以美国失败告终。随着各种安全危机和军事冲突的出现,可以观察到地缘政治逻辑的回归。
2021年8月31日,阿富汗塔利班人员进入喀布尔机场。美国中央司令部前一天宣布,美军已完成从阿富汗撤出的任务,美国在阿富汗近20年的军事行动正式结束。新华社发(塞夫拉赫曼·萨菲摄)
2022年2月24日,不断被北约挤压战略空间的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欧美与俄陷入严峻的地缘政治冲突。乌克兰危机升级彻底改变俄与西方关系,引发国际安全格局大调整。
美国以意识形态划界,修筑“小院高墙”,挑起对华“战略竞争”,宣称要与中国“脱钩”“断链”。
全球治理赤字不断增大,世界面临分裂和对抗的风险越来越高,让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深感忧虑。如何“在分裂世界中保持和平与发展”,成为2022年全球多家智库研讨的主题。
德国前副总理兼外长约施卡·菲舍尔不久前在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发文说,“我们正在目睹大小危机史无前例地汇聚集合”,“这些危机有许多不仅是衰败的迹象,也是新世界秩序正在诞生的迹象”。
世界经济:在低迷与通胀中寻路
2013年以来,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多次强调,全球经济进入了“长期停滞”。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大流行使得世界经济更加步履维艰。低增长、高负债、大衰退、高通胀、贸易战、能源战、金融战……全球经济困难重重。
根据联合国数据,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经济萎缩4.3%。经过2021年的温和复苏后,到2022年年底,世界经济面临更严峻挑战,大通胀时代来临,一些国家再度陷入严重衰退。
为摆脱经济困境,美国等一些国家挥舞保护主义大棒,对主要贸易伙伴挑起贸易战。
几年来,国际油价剧烈震荡。分析人士认为,其背后是能源大国的激烈博弈。2022年乌克兰危机升级,全球能源格局再度调整。同时,为打击俄罗斯,美西方以金融为武器,把俄罗斯卢布从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系统剔除。美元霸权的蛮横霸道再次暴露无遗。
疫情扰乱了全球供应链,一些国家以“经济安全”为由,开始加紧调整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布局。冷战结束后获得大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进程遇阻,逆全球化趋势加强。
前期累积的政策风险最终酿成通胀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2年10月发布报告预测,全球通胀率将从2021年的4.7%飙升至2022年的8.8%。
全球贫困问题恶化。联合国《2022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陷入极端贫困的人口新增9300万人。在通胀和地缘冲突等因素影响下,未来全球贫困与饥饿问题或将更加严峻。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其疫情和通胀应对政策对世界造成巨大外溢冲击。疫情发生后,美国在货币政策上大规模“放水”,同时在财政政策上大力刺激,为通胀飙升埋下伏笔。2022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为抑制通胀,开始“疾步”加息,导致全球美元回流美国,各国货币对美元贬值严重,许多脆弱国家面临债务危机。
2022年12月14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50个基点到4.25%至4.50%之间。2022年以来,美联储已累计加息425个基点。图为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当天在华盛顿出席新闻发布会。新华社记者刘杰摄
几年来,世界经济面临重重挑战,但许多进展和亮点不容忽视。
2019年7月7日,非洲联盟特别峰会宣布正式启动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一个最终将覆盖12亿人口的统一大市场呼之欲出。这是非洲一体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对非洲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2020年11月15日,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建立了世界上参与人口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自贸区。
几年来,中国保持对世界经济增长最大贡献者地位,发挥着关键的增长引擎作用。2020年,在世界经济整体因疫情深度衰退的背景下,中国是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以长周期视角看,当前是世界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重要阶段。在新加坡学者马凯硕看来,西方主宰世界的时代正走向终结。随着亚洲国家回归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历史地位,一个不同的时代已经开启。
科技发展:在不断蓄势中酝酿突破
当前,人类科技酝酿新的巨大变革,新一轮产业革命蓄势待发。但科技创新将在何时何地、会以何种方式引领人类社会走向新一轮繁荣,目前仍是未知。
近年来,全球新科技成果不断涌现。虚拟现实、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呼啸而来。
在国际舆论构想着“元宇宙”里美好新生活的同时,迅速发展的虚拟世界也可能会为网络钓鱼、身份盗窃甚至间谍活动提供便利。如何建立网络空间的核心安全原则,使人们能够安全地工作、购物和娱乐,仍是待解的新题。
人工智能是又一柄科技“双刃剑”。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与社会研究所研究员刘禾看来,人工智能不仅给人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也对人类既有的知识秩序和精神生活形成多重严峻挑战。
世界继续太空探索热潮。2019年4月,在国际合作下,人类首次“看见”黑洞。中国、美国、阿联酋等多国在太空探索中各有突破。
新能源领域,光伏科技方兴未艾,人类踏进新能源革命的入口。有研究认为,一旦人类实现光能的普及利用,将重塑全球经济秩序,甚至形成新的商业文明形态。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自然灾害使人们感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任务更加紧迫。2022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我们正驶在通往‘气候地狱’的高速公路上,而且还脚踩油门。”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警告世人,“人类有一个选择:要么合作,要么灭亡。它要么是气候团结公约,要么是集体自杀公约。”从2015年《巴黎协定》通过到2030年协议落实最后期限,时间已经过半,前路依然艰难。
2022年11月2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在埃及海滨城市沙姆沙伊赫闭幕。图为闭幕会现场。新华社记者隋先凯摄
科技进步不断重新定义人类社会架构。机器可以节省人力,也可使人类失业。高级算法能够带来便捷服务,也使人们的个人信息安全面临风险。如何做好引导和监管,使科技始终是向上向善的力量,考验施政者的治理智慧。
社会文化:在焦虑乱象中寻找定心之锚
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地缘冲突、粮食与能源短缺以及极端天气事件给全世界数十亿人带来灾难性影响。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22年9月发布《人类发展报告——不确定的时代,不稳定的生活: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塑造我们的未来》指出,各种不确定性正在层层累积、相互作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动摇生活根基。广泛的挑战正在造成巨大的不确定性,2020年、2021年,全球人类发展指数首次出现连续两年倒退,超过90%的国家和地区在2020年或2021年指数下降,连续两年下降者占40%以上,这表明当前全球性危机对许多国家而言影响仍在加深。
在这样的背景下,民粹主义、极端民族主义、排外主义、种族主义……各种歧视和偏见在一些国家愈演愈烈。
在美国,人们看到了“文化战争”。部落化、碎片化的社会,使美国政治学者弗朗西斯·福山无奈慨叹,对于如何扭转严重撕裂的社会,重建温暖的社区,使有机的社会文化生活成为国家的基石,决策者似乎无能为力。
2022年11月15日,全球人口达到80亿。这一数字对人类社会究竟意味着什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认为,如不进行一场更为彻底的变革,世界可能会面临贫困与不公的进一步加剧。
多年的全球化发展,让现代社会中几乎每个人的生活都已超出了本地性,与遥远世界交织相连。以地理疆界为标识的“本土文化”失去了清晰的轮廓。有人拥抱“开放”,有人叹息“混乱”。
今天的现代人,大量时间沉浸在虚拟世界。新冠疫情进一步促使人们在网络空间排解情绪,网络暴力和戾气令人忧虑,网络与现实的相互影响更增加了公共治理难度。
这是一个正在激变的大时代。以前,变化可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现在,变化成了生活本身。人们在焦虑和乱象中寻找确定性,期盼稳定的力量。
中国应变:胸怀伟大目标稳健前行
“极不寻常、极不平凡。”在2022年12月举行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中共中央用这八个字形容过去的五年。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和平发展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中国放眼长远、胸怀天下、坚定信心,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点亮灯火,照亮人类前行之路。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五年来,中国在努力做好自身建设的同时,开展奋发有为的积极外交,与时俱进地提出新理念、展开新行动,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日增。
互利合作方面,“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发展倡议并举。对标落实好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国在世界范围内推动高质量发展合作。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启。“连续五年如期举办进博会,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释放了中国全面扩大开放、加强国际合作的积极信号,展现了同世界分享市场机遇、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中国担当。”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研究中心共同撰写的《世界开放报告2022》如是评价。
2022年11月6日,观众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进博会上参观“中国这十年——对外开放成就展”。新华社记者张建松摄
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库恩认为,人类发展需要两大准则保证,一是稳定,二是增长。没有稳定和增长,其他都无从谈起。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就是专注于保障这两大基本准则。
稳定增长方面,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世界其他主要国家相比,中国给世界提供了稳定的政策预期。如今的中国不仅是世界经济增量的最大贡献者,同时在越来越多国际合作领域展现出大国担当,为世界提供了更多全球公共产品,为全球发展事业尽心出力。中国全面落实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缓债总额在二十国集团成员中最大,为有关发展中国家渡过难关提供了支持。
共同安全方面,2022年4月21日,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议。这一倡议旨在弥补世界和平与安全赤字,实现持久和平和普遍安全。
开拓创新方面,新时代的中国,不断推进科技创新、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探索全球发展新路径。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期待向中国寻求发展的经验。
2022年12月举行的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再次让世界看到,“平等相待”“互惠互利”是中国坚守的与世界相处之道。
……
在“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背景下,中国之稳、中国之治来之不易。中国在用新理念和实际行动证明,这个超大规模国家是推动世界和平、进步的力量,是值得信任、合作的伙伴。
追寻伟大梦想,注定风雨兼程。
在这个大开大阖、变局加剧的世界,在这个迷茫而又充满希望的时代,我们仍然相信,这个世界终究会向着光明前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