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活得通透(如何才能活得通透)

想必大家都听过这样的一句话: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很多人认为这句话简直太棒了,至此很多人把“诗和远方”当作了人生的理想。

可事实上,当人们回过神来,不得不面对糟心的生活、忙不完的工作,心中难免抑郁、低落。内心自言道:我什么时候才能摆脱这眼前的苟且?

所以,这句话只是给了人们短暂美好的向往,而随后又陷入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最早出自高晓松的《高晓松184天监狱生活实录:人生还有诗和远方》。

高晓松在《晓说》中说,他的护照48页,但每个终点都值得赞颂千篇。

高晓松也许真的活成了诗和远方。这是因为他的出身和资源,他有那种资本。

而现实生活中,大部分都是普通人,很多人连护照都没有。

据统计:中国有12.6亿人没有出过国。

再看看五一黄金周、十一黄金周,到处人山人海,这说明什么?难道人们不知道错峰出游吗?

当然知道,只不过没办法,无论是打工人还是创业者都太忙了,根本就没有多少自由支配的时间。

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去追求诗和远方呢?

这样看来遥遥无期。。。。。。

那么,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触不可及的理想岂不是非常痛苦?

也许,选择躺平的人正因如此。

其实,使人痛苦的并不是所处的境遇,而是人的思维。

“眼前”与“诗和远方”为什么非要对立起来呢?

为什么眼前不能有诗和美好呢?

是自己的思维限制了诗和美好。

活在当下、享受当下、自在地生活,才是最重要的,这是一种觉悟,我们并把这种觉悟称之为“通透”。

如何才能活得通透?

《学经》说:

知本而为,效师而行,诸事皆简,不相拘泥,是得自在。

什么是“知本而为”?

世间生灵,日月为母,气灵为父,水土为精血,是有得成,是有离失,此谓之本,本者,根也。

什么是根本?

日月、气灵、水土是根本,而且处于得成、离失的变化动态。

把这点想通,会明白很多事,想想看,现在的人们以什么为根本呢?

然今之世人,皆以势位功利为母,以假名巧取为父,以贪妄为气血,以执念为精神。忘本而为,为而有为,不知何为!

现在的人却是以欲望、贪念、虚妄为根本,不肯着眼于当下,无法看透事物的本质。

什么是“效师而为”?

这个世界上,什么是最好的老师?

《道德经》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意思是:人是效法于地的规律,地是效法于天的规律,天是效法于道的规律,而道则效法于自然的规律。

《学经》说:

小学者以人为师,中学者,以慧为师,大学者,以自然万物为师。

小学级别的人,向人学习,中学级别的人,向智慧学习,大学级别的人,向大自然学习。

所以,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举例说明一下:

自然界的山,越往上越安静,自然界的水,总是处下,填充于低洼之处,但可汇流成河,成于江海。自然界的花,结果后就会凋零。

想一想人们呢?

越往上越躁动,为了显示自己的高位。不肯着眼于低处积蓄自己的能量。有点成果,就会到处彰显自己,张狂到最后招惹不少麻烦。这都是不通透的表现。

人应该像大自然学习:逢高而静,遇低必就,得国则退。

这样才会越来越自在,越来越通透。

知本而为,效师而行,诸事皆简,不相拘泥,是得自在。

如何能活得通透(如何才能活得通透)(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