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意思(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近日因事务到长沙一游,抽空游览了岳麓书院和橘子洲。橘子洲简单恬适,舒畅自然,橘园景色美妙,轻松自在,站在洲头,顿觉湘江水如波涛奔涌,气势非凡。想起毛主席那句诗词: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主席那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气势,就是这湘江水滋养出来的,不禁有了意气风发的感觉。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意思(曾记否到中流击水)(1)

明辩事理

游览岳麓书院,充分感受了湖南特色文化,印象最深的就是岳麓书院正堂的两把椅子。这里每次上课,是由两位老师同题讲授,一边讲一边辩析的方式,学生学习是边听边理解。

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传承文化必定要经过的几个阶段就是思考这么几个问题:过去的知识对不对?过去的知识适不适用现代?过去的知识如何在现代生活中使用?两位老师上课,一边讲授知识,一边辩析知识的真伪与实用性。

有辩析的过程,是对知识活学活用的过程,每个人对于文化的理解不同,应用方式也不同,一边讨论理解一边学习应用,这样的文化才具有生命力,才能真正的成为对人类社会发展有助益的文化。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意思(曾记否到中流击水)(2)

经世致用

楚先民早在“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发展阶段,就孕育了强烈的事业进取精神。屈原放逐沅湘,始终念着富国强民。为解救祖国的危难和人民的疾苦,他表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启承转合,千载而下,湖湘士子发扬光大了先人的基本精神,提炼出湘人精神的基本内核———经世致用。

湖湘学派自宋代发轫一直倡导“求仁履实”。首先表现为重视人才的品德、操行、性格、情感、意志等素质的磨砺和塑造。湖湘学派第二代大师胡宏便把“有体”作为培养人才的标准。谨守伦理道德规范,谓之“有体”。其次表现为推崇“治事”能力和才干的培养。湖湘学派第三代大师张栻更强调教育应培养能“传道济民”的人才。

湖湘文化学派在产生之际,正值南宋朝廷风雨飘摇之际,所以他们有一种忧患意识,对民族文化的危机感,使得他们强调经世致用,把儒家理学变通应用到社会发展的推动上去,也努力的传承了儒家文化的精华。岳麓书院最早进行会讲的是朱熹和张栻,朱张会讲融合了闽学和理学的精髓内容。张栻强调“知行并发”,意思就是把文化和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意思。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意思(曾记否到中流击水)(3)

经世致用的方式,极大的保护了儒家理学知识文化的发展,也为文化发展找到了一条清晰的路径。使得儒家文化具备了脉博、成为了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的有血有肉的知识体系。促进了文化生命力的持续发展。

实事求是

毛主席对于“实事求是”这个思想情有独衷,他将这四个字解释为:“一切从实际出发”。应用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状况相结合的现实中,改变从城市建立政权、团结工人阶级,到团结广大农民、走农村包围城市路线的方针。终于带领全国人民走向了社会主义社会,走向了和平的国家状态。看国际社会的风云变幻,身在中国的我们不禁感慨:我们不是生在了一个和平的年代,我们只是生活在了一个和平而强大的国家!

曾国藩讲“血诚明强”,血性拼博动力,诚恳真实直率,直接有效。明辨事理,自强不息。湖南人在近现代历史上都有着出色的表现,为了天下人,去做天下事,是湖南人激扬文化中勇于任事的表现。

从上个世纪曾国藩创办的湘军,到抗日战争中的湖南军队,湘军的名号强盛不衰。近来更是有“传媒湘军”、“动漫湘军”、“出版湘军”、“网络湘军”等一批国内前沿文化实体,给国内的文化发展环境形成了激流勇进的局面。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意思(曾记否到中流击水)(4)

鸿鹄蠹虫

岳麓书院内教学斋有一幅楹联非常精巧,上联是:业精于勤漫贪嬉戏思鸿鹄,下联是:学以致用莫把聪明付蠹虫。意思是说,想要学业精进一定要勤面,不要一边听课一边想天边的大雁;学习要学而实习之,学到的知识要活学活用,不能读死书,做蠹虫。

这个楹联精妙的诠释了湖湘文化的精髓,也让我深深的被打动了。我们现代人,在学习传统国学文化的同时,有没有想过要发扬国学精华内容,身体力行去传承去应用。我们在学习任何知识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要去和现实实际相结合,从需要出发,从现实出发,自强不息,勇敢承担?

我想,这个话题,该是一个恒久的话题。文化的生命力,也就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延续着,如何延续,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机会。感染了湖湘文化的精神动力,一定能够丰富我的精神世界,使得我以后的生活有更多的选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