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韩讲的一个故事(老韩讲了一个故事)

高龄的冯老太太住在电力集团公司一栋很旧的楼中按说迈出一楼的家门不是一件难事,但对于她来讲也是很艰难的由于高龄导致的骨质疏松,她已经骨折过好几次了,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老韩讲的一个故事?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老韩讲的一个故事(老韩讲了一个故事)

老韩讲的一个故事

高龄的冯老太太住在电力集团公司一栋很旧的楼中。按说迈出一楼的家门不是一件难事,但对于她来讲也是很艰难的。由于高龄导致的骨质疏松,她已经骨折过好几次了。

她有老伴,但自年轻起俩人就貌合神离。她属于大家闺秀,小资意识甚浓;老伴出身根红苗正,一直是组织上依靠的对象。说不清是什么原因,月老硬把她俩用红绳牵在了一起。两人背后相互说起来总是充满怨恨,不知是生活原因还是政治原因。值得探究的是,她俩竟然能在一个屋檐下厮混至今。

她们住着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她和老伴各居一室,平常很少说话。吃饭也不在一口锅里,一直各做各的。家里有四条宠物狗,她两条,老伴两条。四条狗也分成两拨,有点水火不容。

白天,天一亮,老伴就牵着自己的两条狗出去散步了;冯老太太也前后脚牵着自己的狗出了门。冯老太太腿脚不好,走起路来慢慢悠悠、挪挪对对,两条小狗一前一后地围拢着她。早晨她出去买一个焙子,自己吃半个,剩余的半个就分给她的小狗吃了。

冯老太太走不动路,一般走在那里歇在那里。也许是马路牙子上、也许是店铺外面的台阶上。不管干净与否,腿脚稍有不适便随意坐了下来。

一个人每天如何度过这漫长的时间呢?坐在马路边看行色匆匆的人们上班是她唯一的乐趣;能够遇到熟人和她说话更令她无限开心。等到上班的人们走完了,她就返回家中睡个回笼觉。她看不了电视,因为自从装了机顶盒,两个遥控器,她实在无法弄清楚到底应该先按哪里,后按哪里。

她有两个孩子,女儿在山东大学教书、女婿在美国读研。半年前女儿赴美陪读去了。儿子原先在电建公司工作,九十年代下岗买断后下海做生意。开始在南方游荡,还不时联系,后来十几年竟音讯全无。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儿子及女儿的一切消息,成了支撑她活下去的全部动力。她天天盼望儿子能够突然现身,或者能够在电话里听到他的声音。近来就连女儿也十天半月不来一次电话,她的日子真可谓度日如年。失落、焦虑、悲观、无奈、担心,说不清是什么滋味。

塞外,好天气不多,春寒料峭、秋风怒号时节,等电话成了她的惟一乐趣。老伴有时晌午也不回家,家里就剩下她一人空守着这一套空落落的房子。

她独自在家时,常做三件事:第一是玩玩具,她把孙子当年玩的玩具都放在一个纸箱子里,每天都挨个儿玩一遍。特别是那个拼图,一次一次拼上又拆开;第二件事是翻看一本旧相册,每天都翻。这本相册看上去已经脏兮兮的,被翻得角都翘了起来;第三件事是翻看过去的日记,沉浸在往昔生活的回顾中。

从去年起,冯老太太很长时间因腿疼出不了门。虽然蜷缩在家中,但心里却很明白,如果老不走动,走路的功能很快就会丧失,那就真的走不动了。后来,她每天都要坚持在家门口慢慢地挪动,用毅力与死神作斗争。

有亲戚每周来一次,给她多做一点饭放在冰箱里。如果打开她的冰箱,你可以看到,芹菜都已经蔫了,胡萝卜也长了白须,看上去起码放了半个月了。平时她也就是把冰箱里的剩菜用微波炉热一下,囫囵吞枣地吃下去,多数时间就泡方便面吃。

我曾经问起她的饮食问题,她说:“我还吃啥饭呢?每天吃的药比饭还多呢!”为了对付好几种慢性病,她一次就差不多吃一小碗药,再喝点儿水,就啥也吃不进去了。

她的那条15岁的小狗已经死了半年了。现在这条13岁的京巴,也相当于人类的90岁,已进入风烛残年。因为它的体力无法支撑,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她拉得急时,这条狗会扭过头来向她示威,愤怒地抗议。

她渴望和人们交流,只要有人和她说一句话,她就像祥林嫂一样牵住你和你絮絮叨叨地说个没完。因此许多人见到她都会躲避,生怕影响自己的事情。

许多次,她打电话把水暖维修工及电工叫来,但人家并未发现有什么故障。欲加责难,她才说出实情:我叫你们来,只是想和你们说说话。唉!

她叫冯昭静,人们都说她是民国大总统冯国璋的曾孙女,是冯国璋次子之后。退休前在内蒙古电力建设公司从事管理工作,曾经的大家闺秀。我看过她年轻时的照片,相貌端庄秀丽,衣着高贵华丽。

如今意气风发的靓女们,你们会料到,自己有一天也会和她一样吗?(作者 韩丽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