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年版三国连环画(八个样板戏及其改编的连环画)
八个样板戏的诞生汇集了几代人的心血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尽管其存在着三突出、样式化等模式,但其优美的唱腔曲调和舞台设计使古老的京剧赋予了现代的新鲜血液,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不能不说是京剧改革的成功尝试,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57年版三国连环画?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57年版三国连环画
八个样板戏的诞生汇集了几代人的心血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尽管其存在着三突出、样式化等模式,但其优美的唱腔曲调和舞台设计使古老的京剧赋予了现代的新鲜血液,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不能不说是京剧改革的成功尝试。
据悉,《沙家浜》是由沪剧《芦荡火种》改编,最早的故事情节是,地下工作者阿庆嫂借救胡传魁一命之机,周旋于敌伪之间,胡传魁要与阿庆嫂成婚,新四军巧计奇袭,解放沙家浜的故事。显然,一个革命者怎么能与敌司令结婚呢?这完全不符合突出正面英雄人物形象的标准,即使是假结婚也不例外。最后,就改成了现在的模样,阿庆嫂帮助胡司令张罗结婚。剧中汇集了谭派后人谭元寿、马派后人马长礼以及洪雪飞等名家,共同演绎了沙家浜的故事。《沙家浜》连环画曾有丁斌曾、王仲清的绘画老版本,曾获全国连环画二等奖。
《智取威虎山》则取材于《林海雪原》(智歼惯匪座山雕)的片断,五十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电影《林海雪原》也只是智取威虎山的故事。由罗兴、王亦秋绘画的《林海雪原》比较接近原著,连友朋友如果有时间的话,看看原著最好,书中描写少剑波和白茹的爱情一段是蛮感人的,还有最初版本中杨子荣在剿灭土匪谢之东的战斗中,被惯匪郑三炮用大肚匣子打中小肚子壮烈牺牲的场面会令你久久不能忘怀。相对比较,连环画是用画面讲故事,概括性强一些,更抽象一些,但与读原作毕竟是两回子事。
舞剧《红色娘子军》取材于中国工农红军琼崖纵队女子特务连的真实故事,娘子军连在一个拂晓遭到国民党军与地方土匪的偷袭,几乎全军覆没。几位幸存者现在都已八、九十岁了,人们在电视中有时会看到她们。当时创作舞剧《红色娘子军》时,创作组考虑"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用现代革命故事代替才子佳人、帝王将相,受舞剧《天鹅湖》启必。但《天鹅湖》在当时显然不符合中国国情,想到娘子军的故事(全都是女的),用大裤头代替了《天鹅湖》中的小裤头(不裸露符合国情),配上美丽的海南椰林背景及动人的音乐与芭蕾舞蹈艺术,一炮打响,成为现代舞剧的经典作品。
歌剧《白毛女》早在延安时期就已是家喻户晓,长影拍摄的同名故事片,也搞成故事片加歌剧的形式,是一败笔。而舞剧《白毛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为人们所喜爱。上海出版社的样板戏舞台演出本绘画精细,也同样受到了众多连友的欢迎。
《红灯记》的原始故事人们可从浙江版张剑维绘画的老版本《红灯记》中看到其雏形。张剑维绘画的《红灯记》(上下册)惟妙惟肖的白描手法颇象《铁道游击队》的风格;65年的顾炳鑫、韩和平、罗盘等人绘画的《红灯记》同样精美,只是故事与样板戏相近了;72年样板戏演出本与以上三本书都是精品。
八大样板戏初创于65-67年间,经过了无数次演出,不断完善,不断提高,至72-73年间分别由北影、上影、长影拍摄成电影,达到升华,也算是一大总结。最初八大样板戏的提法见之于67年《红旗》杂志与《革命样板戏文集》,指的七大样板戏和钢琴伴唱《沙家浜》。渐渐至七十年代,钢琴伴唱《沙家浜》显然落伍了,究其原因是不宜普及与大力推广,其位置亦被《龙江颂》所取代。革命现代样板戏主要是为以后创作树立榜样,也确实达到了预期效果,其后创作的《杜鹃山》、《平原作战》、京剧《红色娘子军》、舞剧《沂蒙颂》、京剧《盘石湾》、《节振国》、《苗岭风雷》、《夺印》等基本上均未超过八大样板戏的水准。
上海出版社根据舞台演出本绘画的连环画样板戏均出自戴敦邦、颜梅华等名家之手,但当时都以集体创作署名,每场开头都配以小场景,底封配红旗和"革命现代样板戏"字样。山东版《奇袭白虎团》捷足先登,得到了众家认可,也是上海未出《奇袭白虎团》的原因。八大样板戏连环画风格比较统一,绘画均以传统白描技法塑造人物,受到连友的珍爱。另上美版40开本《红色娘子军》、《沙家浜》、《红灯记》等书,浙江版48开《红灯记》初稿本,天津版《红色娘子军》初稿(60开),《沙家浜》初稿本(60开),《平原作战》(施大畏画,64开)等版本,印数不多,品相好的难求,值得去寻觅。
..........
(作者:张海滨)
图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