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黄白人种最好看(草民看历史黑棕黄白)

人类: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为啥黄白人种最好看(草民看历史黑棕黄白)(1)

依据当前的考古发现及分子人类学研究,无论什么肤色和人种,我们都来自同一个地方——非洲,所以,从遗传基因的角度来说,我们的身体里拥有近乎相同的血脉,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是人类进化中对于环境的适应以及基因突变才造成了我们之间极其微小的基因遗传差异,造就了不同的人种、民族,乃至拥有不同面孔、不同指纹的你我。

人们会按照肤色、鼻形等划分人种,但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类对环境的适应而造成的,以肤色为例:

肤色差异主要来自于血管分布和单位面积皮肤中黑色素数量的不同,人类皮肤会随着黑色素的多寡分布显现为黑色、棕色、黄色、白色皮肤。

人类产生肤色差异的原因在于:紫外线会刺激维生素D产生,过多的维生素D会导致维生素D中毒,而黑色素本身具有吸收阳光中紫外线的能力,深色的皮肤可以防止产生过多的维生素D, 也减少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所以,在漫长的进化史上,产生了黑色和棕色人种;而与此同时,原先生活在北欧的白种人则没有这方面的需求,因此北欧白人皮肤中黑色素极少。

至于说到鼻型等等,同样也是基于适应环境的需求进化而来——说到底,从遗传进化的角度来说,不同人种、民族之间从就如同兄弟姐妹一样,拥有血脉上不可分割的联系。我想说,真正令我们不同的,其实是思想和意识上的差异,比如习俗、价值观、信仰与宗教等等;另外,如果继续深究的话,这种不同会更深地体现在利益冲突之中。

想起曹植的诗句: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人类,何至于此!

人种的划分

为啥黄白人种最好看(草民看历史黑棕黄白)(2)

不同的肤色、不同的人种,这其实只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非原因。这个结果说真的不具备什么特别的价值,真正有价值的其实是我们人类之所以成为人,成为现在这个样子的起因以及整个进化的过程。

但无论如何,前人已经将人类分成了四大人种,并且对我们所有人产生了影响。我们已经习惯了称呼自己为黄种人,称呼他人为白人、黑人等等,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此有基本的了解。

历史上曾有不少的人类分类方法,但就以肤色分类来说:据说3000年前古埃及第十九王朝西提一世坟墓的壁画上已经用不同颜色来标注不同肤色的人种,其中,埃及人为赤色,亚洲人为黄色,南方尼格罗人为黑色,西方人及北方人为白色, 而这就是后来以肤色划分人种的先导——我未能查到这幅壁画,这种说法也请大家姑妄听之。

后来,还有参考肤色及其它因素把人类分成三大人种、五大人种、六大人种、八大人种等等分类方法,即使同样分作四种,具体的类别也不相同。目前比较通行的是三大人种和四大人种两种分法。

三分法将人类分为白色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将棕色人种也纳入了黑色人种之中。这里需要说明,实际上棕色人种和黑色人种在血缘和基因遗传方面是有比较大的差异的,不宜放在一起,所以,以下我们主要讨论将人类分为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棕种人这四种的分类方法。

四大人种

目前一般将人种划分为四大人种,包括:

白色人种:又称为欧罗巴人种,或高加索人种,或欧亚人种;

黄色人种:又称为蒙古人种,或亚美人种;

黑色人种:又称为尼格罗人种,或赤道人种;

棕色人种:又称为澳大利亚人种,或大洋洲人种。

依据1978年的数据(很古老了),四大人种在全球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为:白种人54%、黄种人37%、黑种人8.5%、棕色人种0.5%。如今,该数据的准确性值得怀疑,但人种问题是敏感问题,相关统计也较少公布,我只查到一个简单的、针对三大人种的估算数据:据相关机构估计,因社会福利、医学进步以及生育率的原因,各大人种占比发生了很大变化:白种人43%、黄种人41%、黑种人15%。

以上数据未必准确,但目前黑种人的生育率的确最高,然后是黄种人,比如印度的生育率就很高,而白人的生育率则相对很低;另外,中国目前的生育率处于较低的水平。

各大人种的渊源

为啥黄白人种最好看(草民看历史黑棕黄白)(3)

从分子人类学的角度来讲,所有人类的父系祖先都可以追溯到单倍型亚当,然后才演化出单倍型类群A,在A之下又演化出单倍型类群BT。而BT有两个主要的分支谱系,即单倍型类群B和CT。

大约12万年前,BT之下分化出B-M60和CT-M168,除了A-M91和B-M60之外,无论是白色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还是棕色人种,其父系的祖先都可以追溯到CT-M168。在CT-M168之下则分成了深色人种和浅色人种。

CT-168之下分化出DE-YAP和CF-P143两个分支,DE-YAP继续分化为D-M174和E-M96;而CF-P143则分化为C-M130和F-M89。

以下我们开始对各大人种进行说明:

一、黑色人种

为啥黄白人种最好看(草民看历史黑棕黄白)(4)

现代的黑色人种主要是来自于E-M96,历史上他们曾走出非洲,随后又返回东非并扩散至西非,乃至撒哈拉以南。科伊桑人及俾格米人虽然归入黑色人种,但实际上与现代黑人血缘关系没那么近。

黑色人种之下主要包括两大族系:苏丹族系和班图族系。以赤道为界,北侧为苏丹族系,肤色纯黑;南侧为班图族系,肤色浅黑。

1、体质特征

一般情况下肤色黝黑,头发黑色,呈波浪或鬈曲,鼻子宽扁,鼻根低矮或中等,鼻突出度小、鼻孔横径较大,凸唇,口宽度大,嘴唇厚,胡子和体毛较少。

2、人种构成及分布

1)单倍群E-M96(M40)的主体为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是当今非洲黑人的祖先,E-M96只有其中一个小的分支为白色人种。现在南欧以及中东人里面也带有一些单倍体类群E的遗传。

2)单倍群A-M91所代表的科伊桑人被归入黑色人种,主要包含布须曼人、霍屯督人和贝达马拉人。其肤色为黄褐色,面部扁平多皱、单眼皮、小眼睛,有点类似 黄种人,所以也被称为非洲的黄种人,但实际上跟黄种人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科伊桑人主要分布在南非和纳米比亚的卡拉哈里沙漠地区。

3)单倍群B-M60所代表的尼格利罗人(俾格米人)被归入黑色人种。目前,俾格米人在刚果(布)、刚果(金)、加蓬、喀麦隆、中非、卢旺达、布隆迪、乌干达和安哥拉等国的密林中有分布,但人口很少,濒于灭绝。

二、棕色人种

为啥黄白人种最好看(草民看历史黑棕黄白)(5)

大约10万年前,C、D人群的祖先首先走出了非洲,棕色人种即源于这两支。

D人群曾到达青藏高原和现在的日本,但是大部分被C人群和后来的人种所替代、融合,他们是印尼安达曼人、堪察加半岛土著、日本阿依努人、藏族人的祖先。另外,与C人群不同,D主要发现于亚洲,而C人群在历史上曾广泛分布在除非洲外各大洲的古代人群中。

C的一支沿着印度洋岸边不断迁徙,在印度形成了达罗毗荼人。此后,他们继续前进,到达东南亚,并在大约6万年前到达澳大利亚及周边群岛。当海平面上升后,这批移民不得不孤单地生活在这片远离亚洲大陆的土地上。

C的另外一支则选择北上,到达中亚并形成游牧民族,随后扩散至中国东北,其中一部分渡过白令海峡到达美洲。

棕色人种主要分布在大洋洲、南亚次大陆、南洋群岛部分偏僻地区的深山或沙漠里, 主要包括澳大利亚土著人、美拉尼西亚人、巴布亚人和维达人(原始澳大利亚人)等支系。

1、体质特征

与其他三大人种相比,棕色人种在体质特征方面的特征为:粗壮的眉弓、长颅型头部、黑色的卷发、粗大的下颚、突出的下颌、巧克力色皮肤、深棕色或黑色眼睛。

2、棕色人种的构成

1)部分棕色人种源于单倍群C-M130,在亚洲和大洋洲分布很广。

说明:这并不是说C-M130人群都是棕色人种,其次,再次强调一下,以肤色来划分人种并不是很科学的方式。再次,从我个人的观点来说,所有的人群都应归类于“人”这个概念之下的,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无非是分成几个支系而已。

  • 澳大利亚土著人

为啥黄白人种最好看(草民看历史黑棕黄白)(6)

澳大利亚土著人

虽然被称为澳大利亚土著,但实际上他们也是在大约4万多年前迁徙到这里,只是随着冰期结束,海平面上升,他们与世界其它地方在地理上完全隔绝,在漫长的历史中孤独地生活着。

从1788年开始,英国人开始正式来到并征服这里,也给这里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在此之前,澳大利亚土著共有 500 多个部落,人口约75万,但因殖民者屠杀及其带来的疾病,到1933年,只剩下大约7万人口,几近灭绝。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到2012年,澳洲土著人口逐步恢复到约67万,但总体上,澳洲土著依然生活在社会底层,生存环境恶劣,平均寿命比非土著居民低17岁(题外话,美国黑人平均寿命比白人要少4年,主要原因在于更容易患上心脏病、中风和糖尿病等,同时,美国年龄在18岁至34岁的黑人被杀的可能性是同年龄段白人的九倍)。目前,英裔澳大利亚人是澳大利亚人口占多数的民族,占全国人口的82%。

澳大利亚土著人的基本外貌特征与巴布亚人相仿,通常为长颅型,深棕肤色,眉弓隆起,突颌厚唇,所不同的是澳大利亚土著人鼻子较为宽塌,头发多呈波浪形。他们的平均身高1.72米,属中等身高,身材一般比较粗壮。

  • 美拉尼西亚人

为啥黄白人种最好看(草民看历史黑棕黄白)(7)

美拉尼西亚人

美拉尼西亚源自希腊语,意思是“黑人群岛”。

美拉尼西亚人是太平洋西南部美拉尼西亚岛群的民族,包括所罗门人,瓦努阿图人,新喀里多尼亚人、斐济人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美拉尼西亚人等,共约100多万人口,属澳大利亚美拉尼西亚类型。

美拉尼西亚人肤色黝黑,头发带有卷曲,脸部较宽,鼻子宽鼻,下颌部突出,使用多种语言,属南岛语系-美拉尼西亚语族。他们崇拜图腾和首领,迷信巫术和占卜,有专职巫师和祭司,但后来部分人改信基督教。

另外补充一点,美拉尼西亚人的身上居然有丹尼索瓦人的基因遗传,这是非常罕见的。

  • 维达人(原始澳大利亚人)

为啥黄白人种最好看(草民看历史黑棕黄白)(8)

维达人

维达人(Vedda、亦作Veddah)是斯里兰卡唯一的土著,又成为吠陀人。他们源于印度,人数极少,生活在斯里兰卡东南部低洼地带。

在遥远的史前时代,维达人就在斯里兰卡森林里生活,以狩猎和采集为生。他们身体矮小、 皮肤黝黑,属于原始澳大利亚人种,但随着外来人口进入,彼此间的融合,其身体特征以不再明显,自身的文字也已消失。

  • 巴布亚人

为啥黄白人种最好看(草民看历史黑棕黄白)(9)

巴布亚人

巴布亚是欧洲航海家对岛上居民的称呼,原意为毛发丛生的人。

巴布亚人是澳大利亚人种的一支,是生活于太平洋西部新几内亚岛及其附近岛屿上的土著民族。

他们的主要体质特征与美拉尼西亚人相同:皮肤黝黑,头发弯曲,前额后缩,眉脊隆起,鼻翼宽阔,嘴唇较厚,胡须不密,颌部突出。

在西方殖民者入侵之前,他们还停留在原始的父系氏族公社阶段,生活来源于刀耕火种加上渔猎。

2)矮黑人种源于单倍群D-M174,归入棕色人种。目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沿海,包括印度、缅甸和中国西南一带,以及日本岛地区。

为啥黄白人种最好看(草民看历史黑棕黄白)(10)

安达曼人

  • 日本的阿伊努人、西藏最早的居民、孟加拉湾东部的安达曼岛土著人等都是这一支的后裔,其中安达曼土著人是比较纯粹的D。
  • 中国西南一带D的比例也比较高,其中藏族为50%左右(其中白马藏族的D接近100%),普米族为70%、四川羌族高达50%,纳西族为18%,彝族有16%。
  • 日本和韩国的D比例大约为三分之一,其中琉球人高达5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