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水加压平衡顶管施工工艺流程(管道顶进施工中的泥水平衡顶管工艺及中继间使用)

随着现代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市政工程管道施工的主要技术工艺也在不断发展,我们所熟知的管道施工方法分开槽和不开槽两种,其中不开槽施工中泥水平衡机械顶管工艺已得到广泛应用,今天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下:

1、泥水平衡顶管工艺原理

泥水平衡顶管工艺基本原理是将已调成一定浓度和比重的泥水,通过送泥水系统送至顶管机头前挖掘面处,泥水在挖掘面上形成一层不透水的泥膜,可阻止泥水向挖掘面里面渗透,同时调节泥水压力来平衡地下水压力和土压力,达到稳定挖掘面的目的;顶管机头前进的同时刀盘切削土体,被切削下来的残土与泥水充分拌和后,由排泥系统输送至地面泥水分离设备进行处理,分离出的残土被运走,泥水再送入送水系统循环使用。

泥水加压平衡顶管施工工艺流程(管道顶进施工中的泥水平衡顶管工艺及中继间使用)(1)

2、泥水平衡施工特点

⑴ 适用的土质范围比较广,如在地下水压力很高以及变化范围较大的条件下也可适用;

⑵ 可有效的保持挖掘面的稳定,对所顶管周围的土体扰动比较小,因此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很小;

⑶ 与其他类型顶管相比,泥水顶管施工时的总推力比较小,尤其是在粘土、砂土层表现得更为突出,适宜较长距离顶管;

⑷ 工作坑内的作业环境比较好,作业也比较安全。由于它采用泥水管道输送弃土,不存在吊土、搬运土方等容易发生危险的作业;可在大气常压下作业,也不存在采用气压顶管带来的各种问题及危及作业人员健康等问题。

⑸ 泥水输送弃土的作业连续不断地进行,其施工进度快,能有效的保证工期。

3、泥水平衡顶进系统及进排泥系统

泥水平衡顶进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份组成:① NPD泥水平衡顶管机;② 机内控制柜;③ 洞口止水圈;④ 环形护口铁;⑤ 马蹄形顶铁;⑥ 主顶油缸;⑦ 主顶油泵;⑧ 激光。

泥水加压平衡顶管施工工艺流程(管道顶进施工中的泥水平衡顶管工艺及中继间使用)(2)

进排泥系统主要由以下几大部份构成:① 泥水分离设备(沉淀箱及分离器等);② 进水泵;③ 排泥管;④ 进水管;⑤ 基坑旁通;⑥ 流量计;⑦ 排泥泵;⑧ 进排泥泵控制柜;⑨ 进排泥软管;⑩ 流量调节器。

目前比较先进的为NFD型泥水加压平衡顶管掘进机。

4、泥水平衡顶管工艺流程

泥水加压平衡顶管施工工艺流程(管道顶进施工中的泥水平衡顶管工艺及中继间使用)(3)

泥水加压平衡顶管施工工艺流程(管道顶进施工中的泥水平衡顶管工艺及中继间使用)(4)

5、顶力估算及允许顶力

⑴顶力估算

根据规范及行业标准GB50268-2008和CECS 246:2008,顶力计算公式如下:

F0=π*D1*L*fk NF

式中:F0---总顶力标准值(kN)

D1---管道外径(m)

L---管道设计顶进长度(m)

fk--采用触变泥浆减阻,管外壁与土的平均摩阻力取16kN/m2

NF—迎面阻力,NF=π/4*Dg²*γs*Hs

Dg—顶管机外径

γs—土的重度

Hs—覆盖层厚度,取最大值6.0m

由上述公式可看出顶力主要受管道直径,一次顶进长度,是否采用触变泥浆减阻、土的重度、覆盖层厚度等因素影响。

⑵ 允许顶力公式

参照CECS 246:2008钢筋混凝土管道允许顶力验算公式如下:

Fdc=0.5*φ1*φ2*φ3*fc*Ap/γQd*φ5

式中:Fdc—混凝土管道允许顶力设计值(N);

φ1—混凝土材料受压强度折减系数,取0.9;

φ2—偏心受压强度提高系数,取1.05;

φ3—材料脆性系数,取0.85;

φ5—混凝土强度标准调整系数,取0.79;

fc —混凝土受压强度设计值(N/mm2),C50砼取23.1N/mm2;

Ap—管道的最小有效传力面积(mm2);

γQd—顶力分项系数,取1.3.

由上述公式可看出允许顶力主要受管道自身因素控制,这使得我们可以在实际运用时提高管道自身强度。

6、中继间

在长距离顶管中用于分段顶进而设在管段中间的封闭的环形小室。一般用钢材制作,沿管环设置千斤顶。优点该法之最大优点,能缩短硕节长度,从而减少千斤顶和后背的数量。

根据CECS 246:2008规程12.4.3条,当估算总顶力大于管节允许顶力设计值时,应设置中继间;当管道估算顶力小于允许顶力,可不设中继间。 同时根据GB50268-2008规范6.3.1第1条一次顶进距离大于100m时,应采用中继间技术,中继间数量可通顶管长度分别计算来确定。

笔者认为对于顶管中继间的我们应该慎用,虽然它能缩短硕节长度,减少千斤顶数量;但它的缺点也是较多:①造价高,单节中继间少则十几万,多则几十万;②中继间与混凝土管道间接缝处理困难,顶管过程容易出现漏浆;③中继间与管道刚度不同,对于温度及地质应力作用下变形不统一,对于中继间替代管道功能时,接缝容易开裂,存在质量隐患;④如若在管道顶进完成时,将中继间取出施工要求及成本均高。

笔者认为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及施工措施完全避免中继间的使用,在设计阶段尽量避免设计100m以上井段管道;若设计不可避免,在施工中我们可以采取提高混凝土管道壁厚及管道混凝土强度等级,可由目前的C50到C80,提高此类措施成本远低于中继间,也不存质量隐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