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靖康之变真实故事(迷逝东京悲风吹泪)

本篇是本系列文章的外一篇。原作者所写本篇较长,有随笔之性,但对靖康之难的原主题而言,稍有喧宾夺主之嫌。本篇对北宋开封的地位及繁华程度、城市建设有详细描述,颇有借鉴意义,故整理为外一篇发布。本篇10763字,阅读约需30分钟。

北宋时期的开封府与现在的开封市,在地貌环境上有着很大的不同。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是一座典型的黄河边上的城市,向北走出市区,用不了多长的时间,你就可以看到那条著名的“地上河”。而在北宋时期,由于黄河入海口在渤海湾,所以整个黄河河道向北移了一百多公里。这一百多公里,大约相当于保定到石家庄的距离,即便在现代交通条件下,这段车程也尚需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所以,若是站在1126年开封府的北郊,但凭目力所及,无论如何是看不到黄河的。  

也许正是这不多不少的一百多公里,使开封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威胁,从而初步具备了一个国家首都的条件。要是不考虑军事防卫的因素,但从政治、经济、交通方面去考量的话,处于河南腹地,四通八达的开封作为十一世纪中原王朝的首都,勉强还算可以。

北宋靖康之变真实故事(迷逝东京悲风吹泪)(1)

1、五京四辅,宋辽类同。

如果翻开十一世纪宋朝与辽朝的行政区划图,你就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两个“兄弟”之邦,对国境内特大城市的规划,都是实行“多京制”的。辽朝是“五京制”,而宋朝是“四京制”。辽国“五京”一京管辖一道,五座“京城”分别控制不同的地域。上京临潢府管理契丹本部与属部;中京大定府管理奚族地区;东京辽阳府管理渤海女真;南京析津府与西京大同府管理燕云汉地。辽国“五京”大概就类似于我们今天的“直辖市”,辽朝在首都上京建有皇宫,而在中京、东京、南京分别建有行宫。

每一年从正月上旬开始,统治着长城以北诸多游猎民族的契丹皇帝,便收拾起了金色帐篷,率领着众多贵族与营卫骑军,来往于五京之间,游走在大辽帝国茂密的森林与青翠的草海之上,开始了他们快乐的打猎生活。契丹人给这种游猎的日子,起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叫做“四季捺钵”。春赏花、夏纳凉,秋猎鹿,冬捕鱼,契丹人在北纬四十度线以北的游猎日子,看花开花落,赏云卷云舒,四季皆有情调!

契丹的“五京”分布在东西两千里的广阔地域,而赵宋的“四京”却集中在黄河南岸东西四百里,南北不过六百里的地带上。除东京外,赵宋其他“三京”类似于我们今天的“计划单列市”。若是将“四京”作一条连线,你就会发现这是一个相当规整的直角三角形。在这个狭小而精致的三角形上,集中了当时北中国最繁华的四座城市。除了东京开封府之外,它们分别是京西北路的西京河南府(洛阳);京东西路的南京应天府(商丘);河北东路的北京大名府。关于这个三角地域,宋人给它起了一个很好记的名字叫做“四辅”。

四辅之内以东京为中心,呈辐射状向外围星罗棋布着一百多个卫星城镇,它们与四京联为一个整体,构成了一个人口密集,工业化与商业化程度很高的的城市绵延区。

一个大世纪以前,这个荟萃了“大河文明”的精华地带,对赵宋帝国的重要性,就如同是美国东海岸的“新英格兰”,德国莱因河畔的“鲁尔区”。

当时在这个方圆一万两千多平方公里的“四辅经济圈”上,共有四个纺织中心,两个陶瓷基地,人口超过二十万的消费城市共有七个 ,商税超过一万贯的城镇多达十余个,四京的商税集中度更是超到了百分之七十五。

就在这片土地上,“心灵手巧”的女人们织出了那“举之若无,真似霞雾”的汴梁纹纱;“富于创新”的男人们烧出了那“色如翡翠,雨过天晴”的汝州青瓷。

2、文化唱戏,经济发展

说到位于“四辅”中心的汴京,自然就要提到那位“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了。此人何德何能,好长的一串儿“谥号” !他是谁啊?他就是赵宋帝国“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第三代领导人——宋真宗赵恒。

要说起这位真宗皇帝,那“故事”可就多了去了。宋史《真宗本纪》记载,赵恒一出生,左足指上就纹有一个“天”字,至于这个“传说”是真是假,外人多无从知晓。因为谁也不能掰开他的脚去验证。不过有一点倒是肯定的,这位宋太宗的“三儿子”从小就不是“省油的灯”。宋真宗赵恒在“孩提”时代就爱“拔尖”。

男孩子小时候都爱玩打仗,我们真宗皇帝也喜欢玩这个。不过他从来都当“司令员”不能当“小卒子”,这个“小顽童”经常自封“元帅 ”,指挥平辈哥们们“排兵布阵”。伯父赵匡胤喜欢他,将他养在宫中,他经常跑上万岁殿,坐在御榻上玩。那“小样儿”太可爱了,赵匡胤一点也不生气,抚着他的背问:“天子好做吗?”他顽皮地答道:“全由天命啊!”

古代人认为政治谶言经常隐藏在童谣里,小孩子的话往往道破“天机”。二十多年以后,大宋帝国的“天命”还就是落到了他的身上。

总而言之,历史就是伟大的戏剧!在与美丽的平民孤女刘娥发生了那段“王子与灰姑娘”的爱情故事之后,998年老爸一死,二十九岁的皇太子赵恒终于如愿以偿的,坐到了幼年就常坐的那个御榻之上。“男孩淘气有出息!”这话一点没错,不过后来证明,宋真宗这点聪明劲,全用在歪地方上了。   

赵宋天水皇族堪称“表演世家”,赵匡胤导演了经典名剧“黄袍加身”;赵光义搞出千古悬念剧“烛光斧影”;因为太吸引眼球了,欲罢不能又推出了家庭纠纷剧“金匮之盟”;而在两位皇帝表演艺术家相继辞世之后,宋真宗传承了他们的衣钵,终于出品了震撼全国的神鬼大片“天书封禅”!

从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开始,神神鬼鬼的总导演宋真宗,带着一帮神经兮兮的大臣,鼓动着一群疯疯癫癫的军民万姓,一步步将“天书封禅”这部神鬼传奇推向高潮!

这部神鬼大戏,从真宗入梦开始,紧接着就是天书下凡,万民请命,泰山封禅,祭谒孔庙,天出祥瑞,外邦来朝。一环一环,环环相扣;一折一折,花样迭出;让人一唱三叹!其间,北宋帝国的文人们,拿出了看家本事,掀起了一个“歌功颂德”的文艺创作高潮。《封禅朝觐祥瑞图》、《天书仪仗图》、《大中祥符封禅记》,各种吹捧的书画词赋让人眼花缭乱。

要说大宋帝国第三代领导人宋真宗赵恒,他诗写得不怎麽样,偏爱写诗;他字写得不怎麽样,偏爱题词!作为泱泱大国之君,他轻薄露骨的千古绝唱“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无需介绍,咱们已经很熟悉了。他的另一篇具有划时代的书法诗歌作品,必须得向大家做一番介绍。因为从艺术上讲,它没有任何价值,但从政治上讲,它具有非凡意义.

真宗皇帝即位之初,国际局势很不太平,宋辽关系异常紧张。1004年冬天,在北宋建国44周年的时候,契丹大举南下。幼年爱扮“大元帅”的宋真宗,此时被吓得“六神无主”,在元老重臣的督促、强迫、簇拥之下,终于仗着“龙胆”,来到黄河以北的澶州。年末,宋辽两国缔结澶渊之盟,赵宋承诺放弃燕云十六州,并确立了向契丹帝国长期提供“无偿经济援助”的制度,史称“岁币”“岁帛”

花钱能买来和平吗?花钱有时候确实能买来和平!

1004年,那个奇寒而又奇险的冬天终于过去了!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宋真宗不禁心潮澎湃,激动不已!1005年,有一位年轻人站在中国的黄河边,写下这首回銮诗:

我为忧民切,戎车暂省方。旌旗明夏日,利器莹秋霜。锐旅怀忠节,群凶窜北荒。坚冰消巨浪,轻吹集嘉祥。继好安边境,和同乐小康。上天垂助顺,回旆跃龙骧。”

寒冬过去了,黄河上的坚冰消融在巨浪中,轻轻的春风送来了祥和。边境上一片安定,大战一时还打不起来!和平发展是一股潮流,让我们抓住历史契机,共同奔向小康。上天保佑我国,在我结束北巡,准备返回伟大首都的时候,我那匹心爱的龙骧战马都高兴地奔腾飞跃了起来!

在这首回銮诗中,宋真宗为以后的内政路线画了一个调调,确立了大宋帝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为了给大宋帝国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三代“官家”不惜“忍辱负重”;为了给大宋人民营造一个稳定的内部环境,第三代“官家”不惜“无为而治”。1005年,也就是人类步入第一个千禧年后的第五年,大宋帝国在宋真宗的领导下“和同乐小康”。大家都忙着追求“黄金屋”“颜如玉”去了!被经济狂热冲昏了头脑的人们,也确实迎来了一个经济大发展的时期

三百年后,蒙古人修撰“澶渊之盟”,“真宗回銮”到“天书封禅”这段宋初历史的时候,曾经一针见血的指出“一国君臣如病狂然!” 一个国家都没有几个头脑清醒的人了,这话确实有一些夸张,但是这句话也确实勾画出了那个“浮躁浅薄”“疯狂可笑”的年代!

也许一代人种下了“恶因”后,不见得会享受到“恶果”,但是这个“恶因”终究会在这片土壤里“生根发芽”,也许一代,也许两代,它终究会有“破土而出”的那一天!

注释: 

(1)“四季捺钵”参见《辽史.营卫志》

(2)“五京制” 参见《辽史.五京道》(3)宋四京地区四个纺织城市是:洛阳、开封、濮州、大名。两个陶瓷制作城市是:汝州、郑州。采自史念海《中国历史地理纲要》宋代手工业和经济都会分布图。

(4)宋代四京地区的商税资料来源于张锦鹏《宋代商品经济研究》。四京地区十个商税超过一万贯的城镇是:开封、洛阳、大名、郓州、濮阳、许州、蔡州、陈州、汴京属县太原县、雍丘县、郓州傅家岸。 

(5)宋真宗事迹与“天书封禅”参见《宋史.真宗本纪》

(6)宋真宗契丹出境碑与回銮诗现在河南濮阳。

3、真宗定调,弱宋渐成。

仔细研究宋朝国初的这段历史,也许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北宋大势,兴在太祖,弱在太宗,而国风士气崩坏于真宗之际。辉煌之后是暗淡,激情过后是无奈。

也许经历了建国初年的那段激情,又面临了高粱河畔与陈家谷口的惨败,赵宋“意气飞扬”的统一之火,还没充分地燃烧,就剩下最后一丝灰烬了!

每一个王朝在建国之初,都面临着两种选择: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是对内?还是对外?是激进?还是保守?是开拓?还是退缩?

在这个十字路口,究竟走向哪里,也许就在一念之间,但却关乎到一个民族的命运。最初向左的,也许会变为向右;最初向右的,也许会变为向左;而不管向左向右,经过几代的传递之后,他们最终都会向右走!这也许就是每一个王朝的规律!

秉承着这个规律,退缩的西汉在70年的“和平”中,选择了战争,而崛起的赵宋却在44年的“战争”中,选择了“和平”!汉武帝与宋真宗,“强汉”与“弱宋”的差别,也许就真差在一个人身上,但就是这麽一个人,有的时候,便足可以让一个民族永远的衰弱下去!

耻辱也罢,不耻辱也罢,有一点应该肯定的是,宋真宗确实给赵宋迎来了和平发展的契机,和平不仅仅意味着一段美好,有的时候,它也意味着是一段凄风苦雨似的消磨!

四十二年不识兵戈矣!” 当契丹皇帝耶律洪基(天龙八部中萧峰的结拜哥哥),拉着宋朝大使的手,激动地热泪盈眶的时候,北宋帝国的军事机器已经在六十年的和平岁月中,被消磨的只剩下一幅庞大的空架子了。锋利的牙齿被消磨掉了,只剩下一幅空荡荡的巨大口腔还摆在那里,它还能“咬”谁呢?

这就如同是一个疏于锻炼,武功渐废的男人,血气没了,胆魄没了,斗志就更没了,不敢与恶汉“叫板”,只敢关起门来教训教训老婆孩子一样!他多大的能耐呀!老婆孩子惹不起他,听话了,温驯了,但是作为一家之主的他,身子骨是越来越糟!就这样,甜蜜蜜,美滋滋地等啊,等啊 ~~就这样,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盼呀,盼呀 ~~一直盼到许多年以后,一个大恶人突然闯入了家门,搞起了灭门惨案!于是,这个美好富裕的“小家庭”终于被送上了西天!

4、政策加持,汴京受惠

之所以谈到了宋真宗,不仅因为真宗时代是北宋王朝最重要的一个大转折时期,而且在整个开封发展史上,真宗皇帝,也称得上是一位值得聊一聊的人物。

真宗皇帝与开封有不解之缘,这倒不是因为他“生于斯,长于斯”,更重要的是,他青年时代曾在父皇的授意下,以“皇太子判开封府事”。按现在的话说,这位帝国的合法接班人,曾当过一段时间的“开封市长”。没有资料表明他在这段时间,搞过什麽冤假错案,相反的有充足的资料证明,他在这段时间,还是相当勤勉的。

至道元年(995年)八月,随着宋太宗年事渐高,费尽心机搞到手的这个江山,也确实面临一个传承的问题了。赵恒在这个时候,被册立为皇太子,并出任“首都市长”,不仅是为今后的继位做一个过渡,更重要的是宋太宗要向天下表明,经过“烛光斧影”与“金匮之盟”的众多非议之后,这个江山,还是要由自己的子孙永远的继承下去。这个“案”不能翻,这个“天”不能变,自己的这一派绝对不能倒!

为此,他要在头脑还算清醒,身体还能干得动的情况下,尽快地选择培养接班人,扶上马并亲手送上他“一程”。自从“金匮之盟”之后,迫于政治形势与舆论压力,“得国不正”的太宗皇帝,好长时间,不敢公开确立接班人。这等大事,一直在“半遮半掩”地拖着,以至于成了一块“心病”,如今时机趋于成熟,也是到了该摊牌的时候了!

宋太宗最终选择了宋真宗,宋真宗也自然理解宋太宗的苦心。无论怎麽说,赵恒在任“首都市长”期间,表现得还是相当出色的!赵恒的老爸也当过“首都市长”,不过他从来不去政府办公,而是选择在自己的私邸晋王府中处理日常政务。虽说父子两代都当过“开封市长”,但“小赵”比“老赵”要敬业得多了!

据史书记载:这段时间,已贵为“接班人”的小赵“市长”,一般不回家,吃住就在开封府。每天到点上班,表现得很能干。同时,他还非常的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尽量与同僚们打成一片。“开封市府”的各级官吏们见到当朝太子,按“组织条例”是要“跪拜称臣”的,但小赵“市长”推辞不受。有宾客李至、李沆前来拜访,叙谈之后,随和的小赵“市长”亲自将他们送到市府大院门口。另外,为首都人民“日夜操劳”的小赵“市长”非常关心政法事务,亲自过问重大案件的审结工作,理诉讼,平冤狱,大力整顿首都治安。在任职期间,小赵“市长”将“开封市府”的各项工作,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堪称“干净利落脆”!为此,“国家元首”屡次下诏书,通报表扬他。

就这样,三年以后的至道三年(998年),“深孚众望”的赵恒终于如愿以偿的在父皇灵柩前继位。这之后,原本“谨小慎微”的他,一旦“大权在握”又少了头上的“紧箍咒”,就渐渐地露出了“原形”!

钱钟书在小说《围城》中,对那位赵辛楣的老师,后任国立三闾大学校长的高松年,有过这麽一番精彩的评论:人就像猴子,做老百姓时蹲在地上,别人看不见它丑陋的红屁股,一旦做官,就像攀爬在树上,那红屁股就供人尽情瞻仰了。

高松年爬得没有那麽高,不过就是一个国立大学的校长,他的“猴屁股”已经被全校师生瞻仰了,而宋真宗爬到了“天下第一”的高度,成为了“国家元首”,他那“美丽”的“猴屁股”也就自然而然的供全国人民尽情瞻仰了~~

前两年,有一款美国开发的叫做《中国皇帝的崛起》(龙之崛起)的城市经营类游戏。

游戏中赵宋汴梁城一片繁华:

高耸的尖顶佛塔,气氛庄重的儒教学宫,烟雾缭绕的道家宫观,星罗棋布的祖先祠堂。皇宫里饲养着珍禽猛兽,大戏院里上演了第六出《西厢记》(美国人搞不清西厢记是元朝的杰作)。

北宋靖康之变真实故事(迷逝东京悲风吹泪)(2)

四通八达的道路通往市场,瓷器店出售着光泽艳丽的瓷器,亚麻店供应着人们必须的亚麻,餐馆里烧制着鲜美的饭菜:红烧肉,青菜炒肉片,蔬菜豆腐汤~~

郁郁葱葱的私人花园里,种着桃树,梅树,还有一座座美丽的喷水池点缀其间。草药医生与针灸大夫提供着“上门服务”。人们在精致寓所里过着应有尽有的豪华生活,仓库与贸易站里囤满了各地货物,税务官乘着小轿来回收税~~

每到过年的时候,你也许会听到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与载歌载舞的人们。在欢乐而忙碌的人群中,也不时出现一两个失了业的“京漂儿”,打着铺盖卷,黯然离开了这个伟大首都。他们边走边嘟囔着:狠心的财主,将我赶了出来,但愿“龙”吃了他~~!

今天不好好工作,明天就要努力找工作,明天努力了,你还找不找工作,只能下岗没工作!历史和现实就是如此残酷而美丽~~ 对于大多数善良的人们来说,不会盼着“龙”吃了谁,倒是傻傻地期盼着“龙”能够救救他~~

也许游戏总归是游戏,与千年以前那个“活生生”的汴梁城相比,它无非是管中窥豹,沧海一粟罢了!

北宋靖康之变真实故事(迷逝东京悲风吹泪)(3)

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对中国宋朝是这样评价的:“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费正清也认为:宋代是一个科技时代,经济时代。历史也许总在辩证中发展,这个持续一个世纪的伟大的“商业革命”,其最初的开拓者恰恰是那个“丧权辱国,纳币求和”的宋真宗。

正像有的学者认为,中国虽说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工业资本主义”,但是从古至今,它的“商业资本主义”都是异常发达的。这句话的另外一层含义是说,“心眼活分”的中国人对经商做生意,似乎有着异乎寻常的灵感。规则内的事情,他们在做,规则外的事情,他们也在做,对中国人而言,没有规则恰恰是一种规则。

在十一世纪初,那个辉煌的经济时代中,宋真宗带领大家发展经济富起来,“富裕起来”的人们,自然是“吃水不忘挖井人。”

真宗皇帝在出任“首都市长”期间,在开封府的办公与居住场所,被后任的宋仁宗辟为“潜龙宫”。天子在没有即位之前,犹如“潜龙在渊”即位之后,便犹如“潜龙出渊”。“潜龙宫”顾名思义就是真宗皇帝当年“龙之崛起”的地方。

每当大宋子民在开封府“潜龙宫”前驻足的时候,就会情不自禁地缅怀老一代封建皇帝的丰功伟绩,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开封府“潜龙宫”,对大宋群众而言,便犹如“忠君主义基地”,可惜三十六年之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2年)开封府遭到火灾,潜龙宫化为灰烬,大宋“忠君主义基地”最终变成了一片废墟,这实在是太可惜了~~防火防盗,重中之重嘛,教训呦~~!

真宗皇帝崩殂后,享受了很高的“尊谥” 在长达十四个字的评语中,“德”“明”“武”“圣”“孝”,五种美德争奇斗艳。这些美德就如同是一个美丽的“光环”,一旦他的王朝“烟消云散”,人们谈论他,各抒胸臆,不再有任何“禁忌”的时候,这些美丽的“光环”也就“花流云散”了。

不过平心而论“老顽童”宋真宗也不能说没干过一点好事。尤其在首都开封的城市发展史上,宋真宗是一位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公元998年(宋至道三年)三月,“老市长”调到中央当“皇帝”去了,对百万首都市民而言,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不喾是“旱地里一声春雷”。

十八年之后的公元1016年(宋大中祥符九年),“天书下凡”也折腾得差不多了,平生爱搞“形象工程”的宋真宗,推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大手笔——下诏扩建首都新城

中国历代封建皇朝的经济发展,都遵循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反规律。不是经济决定政策,而是政策决定经济。中央政府倾斜性的经济政策,可以使一个地区迅速地繁荣起来,其作用之大,甚至于超过了千百万人的劳动,而首都就是这一政策的最大受益者。

真宗皇帝在建国五十七年的时候,对自己当年“生活过,战斗过”的地方,搞了点政策倾斜,这预示着首都汴京要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了!

公元1016年以后,首都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突飞猛进。也就是从这年开始,汴京城“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那个五代时期的旧汴梁,逐渐淹没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新汴梁中。

如果问那个时代的老百姓,能有什麽感慨的话,只能是那句“变化太快了,我几乎认不出来了~~!”

北宋靖康之变真实故事(迷逝东京悲风吹泪)(4)

注释:

(1)斯塔夫里阿诺斯关于宋朝的评论参见《全球通史》P438

(2)潜龙宫参见王偁《东都事略》

(3)宋真宗扩建京城参见《宋史.地理志》

5、三环八厢,千年大计。

公元1016年,在建国五十七周年的时候,汴京新城建成了。北宋首都随即迎来了一个“房地产开发”的高潮!短短的数年间,在汴京城内,豪宅拔地而起,商号开张营业。北宋京城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洞,吸引着全国的投资。正所谓“花阵酒池,香山药海。别有幽坊小巷,燕馆歌楼,举之万数,不欲繁碎。”

北宋靖康之变真实故事(迷逝东京悲风吹泪)(5)

开封人口最高峰时,全城固定居民,十三万七千户,人口近一百五十万。“其人烟浩穰,添十数万众不觉多,减十数万众不觉少。”许多后迁入的移民在汴没有固定居所,或租房居住,或沿街建房,以至于东京衢巷越发狭隘。从大中祥符二年(1010年)到天禧四年(1021年)十一年间,“开封市府”曾三次下文,禁止外来人口在京侵街建房,并拆毁违章建筑,但是面临城市人口的急速膨胀,这些措施收效甚微。

宋朝中叶后,京师几无空地,城区之内,地皮越发珍贵。一些权贵为了修建别墅花园,竟然非法侵占惠民河道,以至于夏天频遇暴雨,积水成灾。随着汴梁城的房子越来越贵,不少中下级“公务员”在汴梁没有居所,纷纷租赁民宅。许多外地来京人员,白天进城公干,傍晚则回城外居住。因此,开封郊区也得到了开发,人口越聚越多,民房栉次鳞比,日渐繁华。久而久之,在汴京城外,逐渐形成了八个“城市边缘集团”,当时被称为“汴京新城外八厢”,用现在的术语应该叫城市副中心吧。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北宋政府,在“京城外八厢”设立新政区,正式并入首都区划。 

扩建后的新汴梁,面积达到27.37平方公里。有三道城墙组成的“交通防御体系”将全城分为大内、内城、外城三部分。内城始建于五代,周长20.4里。套用现代城市概念,汴京内城的城墙与城门恰似城市“二环路”。十座城门组成的“交通枢纽”控制了“四纵两横”六条主要干道,构成了城市核心地带。而新建成的外城周长50.5公里,其作用相当于东京的“三环路”

开封御街州桥以西,嘉肃门以南至梁门以内的整个地域,集中了帝国“两府五省”众多的军政机关,其作用相当于京城的“中央公务区”。

各国“驻宋大使馆”多半集中在市区西部,其中辽国“大使馆”(都亭驿)位于相国寺桥东北的城市黄金地段,紧邻“丁家素茶坊”。高丽“大使馆”(同文馆)在“西二环”梁门外的安州巷。比邻“建隆观”与蔡相的府邸隔着一条梁门大街。西夏“大使馆”(都亭西驿)位于“西三环”万胜门内,比邻“京城守具所”虽说位置稍微远点,但不远处就是风景秀丽的大佛寺与金明池。可见城西这一大片地域,称得上是首都的“使馆区” 。

东京最繁华的地段当属宋门以内, 御街州桥以东的地区了,这里堪称汴梁的“中央商业区”,特色商业街林立,商号栉次鳞比。“玉楼山梅花包子”“贾家鱼羹”“各式羊肉饭”“熟羊肉铺”“特色南食店”“青鱼内市”“果子行”“肉行”“胡饼店”令人眼花缭乱。逛累了,也有消闲去处,自可驻足看几段张金线的“傀儡戏”,听两出尹常卖的《说三分》~~~

北宋靖康之变真实故事(迷逝东京悲风吹泪)(6)

在这座“花团锦簇汴梁城”中,花光满路,无限春游;箫鼓喧空,谁家夜宴?无数快乐小资们过着各自的幸福生活。其中当然也少不了《东京梦华录》的作者,自称“幽兰居士”的孟元老。南渡之后,幽兰居士与亲朋旧友论其旧都风情,无限感伤,遥想当年全盛之时,回首怅然,宛如一梦。南宋绍兴年间,居住在临安的他,黯然神伤地写下了这段话:

我从小跟随父亲游历南北,崇宁初年来到京城。我们家就住在城西金梁桥西夹道。在天子脚下的首都,我渐渐长大了,这时国家也进入了全盛时期,太平日久,人物繁阜。梳着羊角辫的小孩子,天天学习唱歌跳舞,素质教育搞得很好。白头发白胡子的老爷爷,都不知道打仗是怎麽一回事。

京城的中产之家是很喜欢旅游的,每到时节转换的时候,总有可玩的地方。什麽“灯霄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一年四季,不知疲倦。

京城的建筑物也是很漂亮的,到处都是青楼画阁,珠帘绣户。行走在汴梁的街道上,无数匆匆过客擦肩而过,消失在城市人群中。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柳陌花衢之中,有人轻歌巧笑;茶坊酒肆里,谁在调弄管弦?

汴梁的物价也很便宜,花七十五文就可以买上一壶羊脂美酒,即使到了寒冬腊月,从黄河上刚捕捞的新鲜活鱼,用车子运到开封城内,每斤也不过一百文。

这段时间,国家的外交搞得有声有色,许多国家都同我朝建立了外交关系,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首都市场没有贸易壁垒,市场上贩卖着四海珍奇;厨师们烹饪着天下美味。白天大街小巷,到处都是鲜花,步行其间犹如畅游春风;夜晚侧耳聆听,隐隐传来箫鼓阵阵,是谁家在宴请宾客?

容艳超人的妙龄女伎是市民的偶像,她们演艺的节目精采绝伦,吸引着千万眼球。大家喜欢消费,越奢侈越觉得精神百倍!我居住在京城的这些年,频频看到“公主下嫁”“王子纳妃”的盛况,大饱了眼福!每当赶上朝廷“举子唱名”“武人换授”之时,也是大家看热闹的好时候。我在汴梁住了几十年,玩了几十年,都没有看够玩够!

侨居汴梁数十载,要论给“幽兰居士”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天子脚下”的精神文明。他深有体会的回忆道:

京城人情高谊,如果见到外乡人被本地人欺负了,大家必定救护他。外乡人在京居住,左右邻居也很热情好客。家里的用具不齐全,可以向邻家去借,有不明白的地方,只要问到了,大家都会热心指点。邻里街坊之间,非常关心,频繁走动,相互敬茶,问寒问暖。但遇红白之事,贺喜吊唁的人络绎不绝。凡开酒店的人家,只要有客买过两三次酒,就敢借给他价值四五百两银子的银质酒器。就是贫穷之人,前来买酒,也用银器供送。有夜里饮酒的,次日再取回也无妨。汴梁人的这种热情好客,阔绰大方,还是很让人感慨的

总而言之,在北宋王朝最后的二十年里,在这个富庶平和的汴梁城中,处处呈现出一片祥和景象。“成长在阳光下”、“沐浴在皇恩里”的孟元老也过着惬意的小日子,数不清那浪漫的事儿~~

住在新郑门内金梁桥的他,冬天逛州桥夜市,夏天就去郑皇后宅旁的大槐树下乘凉。绿酒初尝,小窗浓睡,看不完的“公主下嫁”“王子纳妃”赏不尽的“雪际花时”“丝竹笙簧”。醉清风后醉太平,赏心乐事谁家院?真乃春风自在杨花!

这一切的一切,就是这个“奇迹王朝”的伟大首都。她处处体现着“日新月异”,她整整繁荣了一个世纪。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流水潺潺,处处灯红酒绿,丝竹管弦,也有那幽坊小巷里,雨打梨花深闭门~~

而这一切的一切,在金兵渡河的噩耗中,都嘎然而止了。这个“花团锦簇汴梁城”,那个“良辰美景奈何天”,也随着这年纷飞的白雪,被撕成了一片片~~

没有强大的国防,一切繁华都是浮云。

注释:

(1)东京户口数字参见周宝珠《宋代东京研究》;吴松弟《中国人口史》第三卷。

(2)汴京外城城门有正称和俗称之分,比如戴楼门正称为安上门,新郑门正称顺天门,卫州门正称安肃门, 新宋门正称朝阳门等等。本文中的外城城门采用当时的俗称。

(3) 北宋中后叶,中下级官员在京租赁民宅一事,参考王曾瑜的考据。

(4)汴京城市功能区域与商业分布参见《东京梦华录》的记载与与北宋东京考古 地图。

(5)汴梁的物价水平与民风民俗参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6) 张金线与尹常卖是北宋宣和年间汴梁艺人,《东京梦华录》中有记载。

本系列文章,原作者“王佐之才”,自2006年6月10日后再无更新,殊为可惜。

迷逝东京、悲风吹泪——深度解析北宋靖康之变(一)

迷逝东京、悲风吹泪——深度解析北宋靖康之变(二)

迷逝东京、悲风吹泪——深度解析北宋靖康之变(三)

迷逝东京、悲风吹泪——深度解析北宋靖康之变(四)

迷逝东京、悲风吹泪——深度解析北宋靖康之变(五)

迷逝东京、悲风吹泪——深度解析北宋靖康之变(六)

迷逝东京,悲风吹泪——深度解析北宋靖康之变(七)

迷逝东京,悲风吹泪——深度解析北宋靖康之变(八)

迷逝东京,悲风吹泪——深度解析北宋靖康之变(九)

迷逝东京,悲风吹泪——深度解析北宋靖康之变(十)

迷逝东京,悲风吹泪——深度解析北宋靖康之变(十一)

迷逝东京,悲风吹泪——深度解析北宋靖康之变(十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