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的短诗十首(苏洵一首经典诗作)

"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温杯里泡枸杞。"

这是近两年来网上流传最火的一句话,可见,"养生"这个遥远的词汇,终于从老年群体,扩散到了中年人;当然,事实上是年轻人也已经开始养生,喝最烈的酒,吃最贵的胃药,熬最长的夜,植最多的头发——脱发,已然是年轻群体所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

在"唐宋八大家"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三苏",而苏洵正是苏轼苏辙兄弟的父亲。

苏洵绝对是大器晚成的经典例子: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

说到这里,肯定有人会疑惑,二十七岁,正是年轻力壮,怎么能叫"中年发奋"?要知道,宋代可不像现代的医疗条件,人们的平均寿命都很短,二十多岁确实称得上中年。

然而,这世上并非勤奋就能解决一切问题,苏洵虽然是苏轼的父亲,还真就没有苏轼的才情,三十七岁了,还是没有考取什么大功名——人们常说,古代无非十年寒窗苦读,我们现代人,单单从小学到高中就已经十年了,这才是学海无涯苦作舟——苏洵就告诉我们,即便你有儿有女,还是要一次次倒在科举考试的考场。

也是这一年,苏洵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出路不在考试,当即烧毁了十多年来为了备战考试所写的百篇文章,刻苦读书,最终读出了属于自己的道路,跻身"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洵的短诗十首(苏洵一首经典诗作)(1)

九日和韩魏公

——宋·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苏洵的短诗十首(苏洵一首经典诗作)(2)

1056年,苏洵四十八岁,这才拿到两位贵人的推荐信,进京拜见韩琦;与此同时,两个儿子全部考中进士,轰动京都,人人都知道"三苏"的名号,以至于当时无论是朝廷官方的新闻报纸,还是一些刊载花边新闻的小报,争先恐后刊登"三苏"的文章。

韩琦也对苏洵给了中肯的评价:贾谊不能过也——贾谊何许人也,那可是西汉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与开创浪漫主义先河的屈原齐名,合称"屈贾"。足可见,当时的京都贵胄,多么欣赏苏洵的才华。

一时间,苏洵的成功,再次印证了两个道理:

其一,勤能补拙,无非是大器晚成。考取功名不是唯一的出路,毕竟天下人才那么多,而功名就那么几个,但人一定要不断学习、不断读书;

其二,世人千万,又有多少出身显赫,又有多少能遇名师?正如《霸王别姬》中的一句台词,"人是要自个成全自个"。

苏洵的短诗十首(苏洵一首经典诗作)(3)

老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

现如今,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时代不会为某人停步,只能是我们紧跟时代的步伐。

无惧年纪,却要畏惧安稳的生活,要不断让自己的更新换代,才能获得成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