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煨武力值(段煨忠明相伴不没兄名)
要论西凉军中谁是寿终正寝的,首先让人想到是贾诩。最为汉末著名的“毒士”贾诩先在李、郭等西凉军阀中混摸滚打,再到曹魏时代的太尉,终以七十七岁寿终正寝。但如果说谁是西凉军中最长寿的统帅,许多人会想到张辽。的确张辽一生可谓是传奇,先从丁原账下的并州小卒到京城大将军何进账下部将,后又随董卓、吕布,最后在曹操账下成为当世名将。只不过张辽并非西凉军出身,也非董太师所信赖。若说谁是寿终正寝的统帅,那就不得不提一个人,他与贾诩颇有渊源,终在汉末乱世中平稳渡过一生,他就是段煨。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身处乱世的人们都有自己的选择
纪明族弟段煨,字忠明,武威郡姑臧人。汉末群雄并起也诞生许多草根军团,这其中西凉军就是典型的代表。其首领董卓是实打实的西凉小吏,部众绝大部分为草根人士,诸如牛辅、李傕等人都是寻常百姓,郭汜、杨奉更是贼寇出道。当然也有例外,比如上文所提的贾诩是名门之后,其祖上贾谊(过秦论的作者)为西汉初年著名的文学家(这点存疑),不过那也是西汉时期的事,到了贾诩一代俨然与平民无异。要说在东汉末年还拥有显赫名号?那段煨可谓是当仁不让。其族兄段颎(jiǒng)为“凉州三明”之一(另两位为皇甫规、张奂),早在桓帝时期就以平羌之功名震边陲。显赫的身世也可以推算出他是何时加入西凉军,据《三国志 董卓传》记载董卓在熹平年间(公元172年—178年)出任并州刺史、河东郡太守。而段颎在光和二年(公元179年)因司隶校尉阳球诛杀宦官王甫之故受连下狱畏罪自杀,其家属也被朝廷流放边陲。作为族弟的段煨却没有受到任何处罚,故可以推测他已加入董卓军中(极有可能以宾客的身份成为董卓的幕僚)。收下段煨却成了董卓一件头痛的事,要知道董卓的一生与“凉州三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董卓第一次入朝公府的推荐人正是时任并州刺史段颎,张奂是董卓早期的领导,皇甫规的侄子皇甫嵩又是董卓的死对头。总之段颎是自己的贵人,张奂是自己上司,皇甫规是对头的叔。正是自己的贵人与上司立场不同导致不和(注:张奂是大将军梁冀征辟入朝,后梁冀因权倾朝野被宦官支持的桓帝所诛,段颎依附的正是宦官集团),这也解释为何董卓派兄送缣,老上司张奂果断拒的原因之一。不过段煨入伙对董卓来说是利大于弊,主要原因是董卓希望吸纳凉州本土豪族子弟来提升自己的影响力,除了段煨以外,还吸纳胡轸、杨定等人。这些人随董卓南征北战斗,平羌乱,定匈奴,都以他人的部曲进行作战。很快董卓与西凉军迎来首次作为主力身份的战役,初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之乱爆发,原北中郎将卢植因得罪小黄门左丰被罢官免职,朝廷转拜董卓为东中郎将接替卢植的军务。结果在边陲身经百战的董卓却失去光辉,被黄巾军杀的节节败退。自己也被罢官免职转交给死对头皇甫嵩,直到天下大赦得以赦免。由于黄巾之乱的挫败,让董卓在后来的美阳之战、王国之乱中以偏部的身份统军御敌。不过命运的车轮,将西凉军推到历史的舞台。
或许投入董卓账下也是段氏一族的策略,毕竟像诸葛家族的现象在汉末乃至三国比比皆是
清流浊土中平六年(公元189年),灵帝驾崩,宦官与外戚之争愈演愈烈,最终这场自桓帝党锢之争以来的闹剧以双方灭亡告终,洛阳城内一片混乱。诸大臣们为寻找被宦官劫持的少帝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最后的赢家自然是董卓,从而开启董卓之乱的序幕。入京之后董卓将段煨提拔为中郎将,只不过与牛辅、徐荣等人相比段煨这中郎将倒像挂名,既不像徐、胡、董那样在阵前厮杀,也没有像牛辅那样去虚张声势。正所谓“盛者转衰如沧桑”,成为权臣的董卓非但没有中兴大汉,却成了东汉王朝的祸害。朝野上下被搞的一塌糊涂,最终灰溜溜的跑回长安,留下了牛辅屯安邑,段煨屯华阴、董越屯渑池的战略部署,自己却在长安还做着他的太师梦中。常年的战乱让段煨明白百姓之苦,跟其他西凉军将士不同在华阴屯守的他新修农田,百姓安居乐业,俨然成为西凉军的一股清流。但在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这种平静就被打破,原先关东联军虽土崩瓦解,不过董卓败退长安也让一些忠于汉室的臣子看到希望。汉末名将朱儁(jùn)就认为讨董兴汉时机已到,屯兵中牟,传信于州郡之间,召请讨董。这一响应也得到徐州牧陶谦的响应派三千精兵前来相助,并上表朱儁为车骑将军。而朱儁起事地正位于段煨的防区,只是董卓却没有让段煨前去平乱,相反的让较远的牛辅派李傕、郭汜等人前去平定。这其中包含了董卓对他的猜疑:一来董卓留下的牛辅屯安邑,段煨屯华阴、董越屯渑池的策略看似是对段煨的绝对信任,实则是绝对不信任。牛、董二人的防区在自己上、右两边,身后就是镇守长安的董太师,那么无论怎么样段煨陷入包夹之中。即便段煨追随关东联军,以牛、董两支精锐能够很快的平乱,董太师本人在长安高枕无忧。(这点从后来董卓死后,郭、李二人当权,段煨并未任何反抗的意思。)二来就是段煨的行事风格,可谓是西凉军的另类。加上其族兄为汉末名将势必董卓有所忌惮(这点最好的例子就是在朱儁、皇甫嵩、卢植身上),就将其留在前线由牛、董两人监视。三来段煨的指挥能力确实不行,这点从后来李、郭二次前来可以体现,倘若朱儁这次起兵成功,原本所瓦解的关东联军将又一次集结,这对董卓极为不利。李、郭等人到前线之后,很快将朱儁击退,但朱儁这一退却让百姓遭殃。击破朱儁之后,李、郭二人并未回安邑驻地,而是在陈留、颍川之地大肆烧杀劫掠。让段煨对这他们心生厌恶,只是现在的他虽有中郎将之名,却没有中郎将之实,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烧杀劫掠。不过长安发生的重大变故让他们停下脚步。
与族兄段颎折节向学一样,段煨则改变了西凉军阀一味的杀烧形象
忠献明汉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董卓被刺,其女婿牛辅在一片惊恐中被部下所诛。东汉王朝似乎迎来久违的曙光,作为董卓部将段煨则继续驻守在华阴保境安民。只是短暂的平静下战乱还持续着,关东地界各个诸侯为抢夺地盘相互厮杀,白波、黑山义军虽被打的节节败退但还继续活动着,长安也并没有因董太师的死恢复久安。大功臣的王允开始居功自傲,在对西凉军的问题上摇摆不定,最终被郭、李等人反攻长安城破身亡,吕布则在下属拼死保护下逃出长安。成为权臣之后的郭、李等人不仅继承了董太师优秀的传统,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开始进行大乱斗,樊稠在内斗之中被李傕所诛,张济则因外屯弘农逃过一劫。朝廷上下则由李、郭两人把控,双方都视彼此为眼中钉,大打出手,更要命的是三辅地区遇到难得一见的大旱,关中大乱。比起长安来看华阴则是一片世外桃源,据《魏略》记载当时大儒董遇与他兄弟董季中前往华阴投靠段煨。兴平二年(公元195年),由于张济赶来协调,厮杀数月之久的李、郭两人达成协议,同意汉献帝迁向他处。后经几次劫驾千辛万苦来到华阴,天子到访作为汉臣段煨自然以高规模接待。《后汉书 董卓传》记载:“宁辑将军段煨乃具服御及公卿以下资储,请帝幸其营。”对于面临风餐露宿的护卫队,段煨显然尽臣职责,至少对于献帝及百官来说不用担惊受怕。这事引起杨定妒忌,杨定虽与段煨为同郡人士,但地位却始终不如他。董卓在时封手下五大中郎将就没有杨定什么事,同样作为地方豪族的胡轸(zhěn)、段煨却封为中郎将。更重要的是献帝东迁是由张济提出的方案,弘农郡也是张济屯军之处,张济如果想要劫驾也是合情合理(事后郭、李两人劫驾。张济反水可以作证)。对于张济来说内应极为重要,杨定作为护送队的重要力量势必可以争取。杨定也想有块根据地,毕竟总是被追杀也不是个事,华阴在段煨治理下算是一片净土,适合招兵买马。于是向献帝进说:“段煨要谋反。”献帝半信半疑,后与杨定关系甚密的种辑就进谗言。即便是太尉杨彪以命担保段煨不会谋反,献帝却信以为真准许杨定攻打,毕竟西凉军在献帝眼中都一模一样。这一闹虽然段煨还是提供吃穿以表忠心,却把郭、李两匹狼给引过来,以打着救援段煨旗号前来劫驾,原本护卫天子的张济反水。至于段煨的态度史书上没有记载,但可以断定心里是绝对矛盾。一方面段煨此时被杨定打的岌岌可危,李、郭到来那是雪中送炭,但所谓塞翁失马,颍川之掠的阴影可以说让段煨难以忘记,这也解释后讨伐李傕他会如此积极。另一方面,即便段煨在天子面前如何表忠,李、郭前来就让自己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所幸护卫军虽损失惨重,但天子无恙。在此之后,段煨一直驻守华阴,对他来说自己并无争霸天下的野心,只是想守住华阴保境安民。直到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为解与袁绍大决战前的后顾之忧先后出兵张绣、吕布。盘踞在关中的李傕自然而然也成了后顾之忧,于是派遣裴茂都督段煨等关中诸将讨伐李傕,最终李傕在黄白城中被梁兴、张横等击败斩首,关中地区也引来久违的平和。后朝廷拜段煨为大鸿胪、光禄大夫。直到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寿终正寝,此时所存的原西凉军人士也只有他的老朋友贾诩而已。
贾诩与段氏一族颇有缘分,年轻时候以段颎外孙之名逃过一劫,后又短暂投靠段煨另寻明主。
客观来说段煨是幸运的,在董太师时代由于族兄段颎的名义被拜为中郎将。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华阴渡过,在当时群雄逐鹿,关东诸联军也没有把三辅地区当回事,任由李、郭二人厮杀,更不会关注段煨这等小人物。而他去世时间点又恰恰是在曹操赤壁战败不久,无暇顾及关中地区。后曹操征讨马、韩之时,早已是他身后事。不可否认,正是段煨“修农事,不掳掠,百姓安之。”让自己成为西凉军一股清流的同时,也未辜负族兄美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