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剃头师修面(老手艺之行走的剃头匠)

“剃头”是以前的通俗叫法。剃头匠是理发行业特殊的称呼,出现于清朝。据说最初的剃头匠不是手艺人,而是政府官员。清廷为了推行剃发令,组织了专业的剃发人员,给他们配备了专业工具——剃头挑子:一头是个小火炉,上有铜盆,温着热水;另一头是小柜子,抽屉里放着剃头工具。


传统剃头师修面(老手艺之行走的剃头匠)(1)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剃头匠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受尊敬的职业,承包了整个村子的剃头任务。印象中成年男士一年下来理发的费用好像是20元,小孩的理发费用是10元,价格不贵,而且是年交,深受村民的欢迎。

传统剃头师修面(老手艺之行走的剃头匠)(2)

那时候农村剃头匠都是手提一个不大的木制箱子,里面放了一块白色的围档(就是一块白色的布),一个手推,几把剃刀,一把刷子,挖耳勺,剪刀,一个皮带(刮剃刀用)等(应该就这些东西了)。


传统剃头师修面(老手艺之行走的剃头匠)(3)


他们每天在村子里挨家挨户的剃头,有时候碰到家里没人,会用粉笔在地上或者门上写上一句话,代表来过,如果需要剃头,又刚好错过了,可以自己去到剃头匠家中理发。

传统剃头师修面(老手艺之行走的剃头匠)(4)

那时候剃头还刮胡子、掏耳朵、捶脖筋、推拿按摩等,我小时候的头发都是这样理的,每次理完,剃头匠都会用剃刀在我脸上,脖背上刮汗毛,就这样,我脸上的汗毛越刮越粗,现在都快成络腮胡子了。

传统剃头师修面(老手艺之行走的剃头匠)(5)

随着时代的变化,年轻人慢慢的习惯去理发店去理发,村里的老一辈逐渐的离开,剃头匠也没啥活了。

传统剃头师修面(老手艺之行走的剃头匠)(6)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尽管我们有那么多的眷恋,也免不去无尽的忧思和遗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