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与城市相伴而生(千年运河奔向未来)
5月3日晚,江苏扬州京杭之心上演灯光秀表演。
“秋,吴城邗,沟通江淮。”《左传》寥寥数笔,记载了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邗沟的历史。千年运河,源自江苏。
近日,来自美国、加拿大、巴拿马、瑞典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18家海外华文媒体记者深入大运河江苏段,先后赴扬州、苏州、南京等地采风。此次采风活动由中国侨联指导,江苏省侨联主办,南京、苏州、扬州三市侨联共同承办。
在为期6天的大运河之旅中,采风团一路走来,欣赏江南大地的春日盛景,感受流淌千年的深厚文脉,聆听改革创新的发展脉动。在海外华媒的镜头与笔端,一条古老又年轻的大运河呈现在世界各地侨胞眼前。
印象:历史文化胜地
5月3日晚,扬州京杭之心,春风沉醉,水波潆涟。这是此次采风活动的第一站。绚烂的灯光秀表演点亮了运河上空,流光溢彩的巡游花船缓缓驶过,歌剧《运之河》将历史兴衰娓娓道来……大运河“初体验”令采风团备感惊艳。
“一场世界级的文化盛宴!太震撼了!”阿根廷华人在线副总编辑万学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大运河是享誉世界的文化遗产,是中国灿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中华文化的历史传承。”
“我在扬州和大运河续缘了!”埃及埃中新闻网总编王永鸿兴奋地说,“4年前,我曾到江苏考察,没有机会细看大运河。如今,我在运河之畔欣赏了一场高水平的歌剧,深入了解了运河的历史文化,弥补了当年的遗憾。”
连日来,从瘦西湖到秦淮河,从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到中国科举博物馆,采风团一路走,一路看,惊叹于沿途风景之美、风物之盛。
“不愧是名扬天下的苏杭胜地!”初次来江苏的巴拿马《拉美侨声报》总编助理张雪云赞叹说。几个运河城市干净优美的环境让她印象深刻:“街道上绿树成荫,一尘不染,历史文化名城果然名不虚传”。
“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始于春秋,成于隋朝,兴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马来西亚海内外杂志社社长续炳义对大运河的历史如数家珍。一路上,他用相机记录着采风路上每一个精彩瞬间,将白墙黛瓦、小桥流水的江南美景定格。
“寄语飞南归北雁,大河头尾是家川。”对祖籍江苏淮安的加拿大红枫林传媒副总编姚风明来说,大运河承载着他对家乡最深沉的眷恋。“运河边的建筑,如河埠、码头、桥梁、船闸等体现着独特的人居文化和民俗风情。运河中蕴藏的历史和文化更容易唤起海外华侨华人的记忆和乡愁。”
发展:盘活沿线资源
2014年6月,大运河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江苏境内共有7个遗产区、28个遗产点段入选。如何从流淌着的遗产中挖掘活的历史?主席曾给出这样的答案:“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
海外华文媒体的此次大运河采风之旅,正值江苏举办首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5月4日下午,采风团参观了位于扬州国际博览中心的国际运河城市文化旅游精品展。展览以江苏运河城市和世界运河城市为主,向海内外观众展示运河沿线城市文化旅游新形象。华媒记者们纷纷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为运河文化“活”起来支招。
意大利欧华联合时报社社长吴敏向本报记者说:“大运河的开发需要做好顶层设计,深入挖掘各地旅游、商业、品牌资源的最大优势,形成各自有竞争力、吸引力的文化产品,同时要形成产业链,凝聚发展合力。”
“正如主席所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运河地区的发展必须以保护好运河生态环境为前提。”姚风明说,“同时也要注重发挥运河地区的区位优势和历史文化优势,提升运河文化品牌价值,打造文化精品和旅游项目,结合沿线各地优势,形成运河旅游文化聚合长廊。”
“运河发展要注重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生活在运河国家埃及的王永鸿说,“对埃及来说,运河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埃及就通过开通新苏伊士运河,打造‘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带’,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万学栋提出,“大运河建设应与‘一带一路’倡议紧密结合,打出大运河品牌,以旅游文化节为依托,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同时,运河地区普遍经济较发达,要注重合理去产能,向欠发达地区合理、科学地进行产业转移,促进地区均衡发展,共享发展红利。”
讲述:运河走向世界
“昔日京杭水道忙今日扬州仍辉煌”、“北欧看苏州:娟秀玲珑,人杰地灵”、“美丽昆山:一座生态宜居的‘如画城市’”、“魅力江北:一座崛起的科技新城”……采风期间,海外华媒施展全媒体报道的“十八般武艺”,在纸媒重要版面及新媒体平台开辟专刊、专栏,每天推出鲜活的现场报道。一个个生动的运河故事正以华媒为载体走向世界。
“大运河是世界的。我计划在《欧华联合时报》上做一个版面,主题是大运河品牌借‘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让更多侨胞了解大运河、共享大运河发展成果。”谈起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吴敏踌躇满志。“明年是中意建交50周年,双方将互办文化和旅游年。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可以此为契机,将相关活动作为‘一带一路’的子活动进行嫁接。在意侨胞可以在其中发挥作用,促进中意双向互动,扮演好‘桥’的角色。”
采访间隙,姚风明向记者展示了自己历时3年、两易其稿写就的长篇历史小说《淮商传奇》。为了全面展现大运河的历史人文风貌,他曾沿着大运河一路考察,直至入海口的浙江余姚,最终形成了这部30万字的作品。
“华媒的语言体系有其独特性,要用当地民众易于接受的语言和方式,讲述具体的中国故事,不仅要讲现在,也要讲历史。”姚风明说,“另外,大运河的治理、保护与开发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海外侨胞能够为大运河沿线城市开展国际合作提供智力及人才资源。”
王永鸿认为,中埃两国可以将运河文化作为合作要点,举办以运河传承保护及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相关论坛,推动两国在经贸文化等领域的互动合作。
同样来自运河国家,张雪云表示,自建交以来,中巴各领域来往更加密切,两国未来可以在运河开发方面开展更多的交流合作。山美水美人更美的江苏,将吸引更多侨胞来此观光旅游、投资兴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