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爷爷奶奶(回忆我的爷爷)

不知不觉祖父已离开我两年了,偶然翻到当时守灵期间用手机写的这篇文章,不觉泪流满面,现再次发表,以示纪念。

回忆我的爷爷奶奶(回忆我的爷爷)(1)

回忆我的爷爷奶奶(回忆我的爷爷)(2)

爷爷是1922年生人,时孔家祖辈早已从乱世抽身,剪去长辫,蛰伏在县城南二十里外上南山大槐树下的孔家大院,韬光养晦,耕读传家。这些我只是听爷爷和父亲简单说过,如今盛世初现,蛰伏期满,院中诸人均在八九十年代前后陆续进城务业,其中大多数在大中小学校教书育人,少有为官经商之人。

爷爷兄弟二人,他排第二,大爷生的强壮些,自小在家中务农整理家务,爷爷便能在县城读书,并于解放前师范毕业,后在成县潭河乡公所公干。四十年代接到过天水师专的录取通知书、差点去了黄埔军校深造、解放后还有留在陇南行署的机会,但均因家中负担开始加重,曾祖不允等原因均未能成行,最终回山在小学当了校长。这些事情,爷爷年前还和我絮叨了一遍。

爷爷应该是在八十年代初,因病在到县城看病开始和我们在一起的,那时在我家帮忙的小姑姑已远嫁,我刚出生,父母较忙,爷爷顺便带孙,我使得承欢膝下,自此三十余载未曾分开,书至此处不觉泪目使然。

60年代初与大爷分家后,加上祖母身体较弱,日子实在无法操持,不得已祖父只好放弃教书回家务农,但常年在外农活生疏,也只能发挥专长,做村里大队的文书,既可挣得工分,也能照顾家庭。但祖母生病,工分较少,养活两男两女四个孩子前后捉襟见肘。为减轻家庭负担,大姑姑六十年代初就出嫁。后祖母也于七十年代初便离世,由此爷爷练得一手好茶饭。到县城后因母亲工作性质,多是爷爷照顾我幼时起居。早点多是面茶、鸡蛋汤泡馍,平常手擀面也是常做。前一、二年,因母亲照顾病中外婆,我偶回成县他见到我就问,饭吃了吗?莫吃我给你擀面。

祖父家学渊博,年前与重孙女闲聊,还可通篇背诵《幼学琼林》,说这是他们的启蒙读物,包罗万象,让我给孩子也学一学。宝宝刚学了一段论语,回家偶然听太祖父给她将道理时念起,颇为惊奇的说,太爷爷还会论语呢!祖父自从老家至县城后,逢年过节家中对联,中堂皆为其所书,现家中尚留有楷书朱子家训一幅。祖父年轻时也学过中医,略通医理颇懂养生,昨日清理遗物,尚有几本线装医书遗存。

年前12月8日,母亲生病住院,我回家待了三天,做了两天饭,一顿红烧排骨面、一顿炸酱面、还炒了次血馍,除了送医院,还亲自端给他吃,也算敬孝。晚间并坐沙发,闲聊过往,我用手机拍得几个短视频,因为耳背,虽只是他说,我偶尔在他耳边大声回应两句,也算聊的兴致盎然。12月12日,外祖母去世,办完丧事夜晚8时归家,平时早睡的他居然还在家等待,见我回来,一直说到晚上9点半才去睡觉。当时我说你把胳膊举起来用劲,他举起了胳膊,我用力握了一下手,捏了捏胳膊上的肌肉,依然那样有力,我给家里面人说,你看,绝对一百岁过了,根本没有想到这是他清醒状态下最后一次和我说话。第二天因为孩子发烧,一早就赶回了天水。第三天接到母亲电话,说是爷爷脑出血住院,我赶了回来,他已经谁都不认识了,自此双腿无力卧床不起至今。

腊月二十七,春节假期回家探望,虽意识不清但尚能吃得下半稀饭,大年三十刚过,已水米不进,最终熬到初五正午,小解后父亲给穿衣服时,已悄然驾鹤西去。当时父亲、二叔两子均在,也算走的安然。

这几日在在灵前守夜,昨晚睡时已是凌晨三时,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起身下床进了里屋,看爷爷还是像往常一样躺在炕上,我说,爷,你感觉咋呔,好了嘛?爷爷还是像往常一样伸出手来,用力的握着我的手,如每次都见到我时那样欣喜地大声说到说道,好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