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贵一生败了多少次(薛仁贵骁勇一生)

薛仁贵一生败了多少次(薛仁贵骁勇一生)(1)

汹涌澎湃的黄河裹挟着泥沙,冲出晋陕大峡谷后,在山西最南端拐了个大弯,随后奔腾咆哮着向大海直泻而去。而在晋南这块自古被称为河东的大地上,千百年来孕育出了无数令人赞叹的英杰儿女:文,有司马迁发愤著《史记》,王勃诗赋光耀千古;武,有卫青霍去病奔袭匈奴,威震大漠,杨家将一门忠烈,为国守土……而我们今天所要讲述故事的主人公薛仁贵,正是降生在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

薛仁贵,本名薛礼,字仁贵,河东汾阴人,出生于隋炀帝大业年间。薛仁贵的父亲薛轨在襄城郡曾任赞治这样的小官,不幸在隋末丧乱中客死他乡。家中失去了顶梁柱,仁贵母子生活的窘境可想而知。不过河东薛氏向来有尚武的传统,隋末群雄中的薛举、薛仁杲父子甚至割据一方,逐鹿中原。在这样的家族风气中成长,贫困的生活反而激励少年薛仁贵练就了一身好本事,为后来的出人头地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唐太宗东征西讨,逐步统一天下,并在玄武门之变后树立了绝对的权威,唐帝国的兵锋转向了周边各蛮族。除了与东西突厥在大漠中的鏖兵,与吐蕃在西方的争斗外,最令太宗挂心的,则是自隋炀帝时代便屡屡征讨,却屡屡失败的高句丽。平定东突厥和高昌后,太宗以高句丽曾联合百济进攻新罗为由,调兵遣将,进讨辽东。张士贵将军为此于河东一带招兵,消息很快传到了在家务农的薛仁贵耳中。

夜深人静,月朗星稀,薛仁贵凝视着手中宝刀,陷入了沉思:朝廷东征,正是用人之际。投身行伍,征战四方,正是自己儿时的夙愿。但当年父亲客死异乡,亡灵未能归葬桑梓,自己始终是没有尽到孝道;何况自己丧期未过,却远离父母坟所,岂是人子所为……昏暗的灯影下,一个纤细的身影走到近前,却是妻子柳氏:“夫有高世之材,要须遇时乃发。今天子自征辽东,求猛将,此难得之时,君盍图功名以自显,富贵还乡,葬未晚。”

柳氏同样出身河东望族,名门闺秀,知书达礼,见识深远。薛仁贵回转身来,怔怔望着妻子,眼中不觉已噙满了泪水。

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薛仁贵一生败了多少次(薛仁贵骁勇一生)(2)

贞观十八年冬,不甘一生默默无闻的薛仁贵告别家中的娇妻,在一个霜重天寒的清晨踏上了一条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征战之路。他将随帝国的水陆十万大军一起,在辽东谱写一段传奇!

虽然李世民豪言壮语:辽东本中国之地,隋氏四出师不能得……(如今)方隅大定,惟此未平,故及朕之未老,用士大夫余力以取之。大唐的健儿在这种局面的感召下,也都踊跃残军,“不求县官勋赏,惟愿效死辽东”。但东征一开始进展并不顺利,在进攻辽东城东北的白岩城时,由于敌众我寡,唐军受挫,随征蕃将契必何力身负重伤。

转眼已是翌年六月中旬,战争陷入了胶着。这一日,唐军张士贵与高句丽军在安地相遇。激战之时,唐军郎将刘君昴遭到围困,情势危急。正此时,只听得一声大喝,只见一员骁将挥动银戟冲杀过来,仅几个回合便将敌将挑于马下,英武的气概顿时吓退了蜂拥而至的敌军。张士贵抬眼观瞧,只见此将一袭银白战袍,手持方天画戟,腰中两张硬弓,正是薛仁贵!

令薛仁贵初露锋芒的安地首捷之后,高句丽退保安市城,唐军则继续跟进。此番高句丽王派遣二十万大军增援,且占据地理优势,依山扎营,以此拒敌。而反观唐军,不仅长途跋涉,疲惫不堪,且兵力上也不具优势。李世民不愧戎马半生的天子,在兵力劣势的情形下,居然敢采用分兵合击的方针:李世勣军团正面接战,长孙无忌率精兵一千为奇兵,太宗本人则亲统四千兵马登高临阵,鼓舞士气。大战一触即发。

此战中,身在主力军的薛仁贵依然是银甲画戟霸王弓,大呼一声,飞驰杀入敌阵。正在高处观战的太宗,见百万军中有一神勇小将,银甲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宛若流动的银光,银光所到之处,敌军纷纷毙命。太宗惊呆了,问及姓名,得知是河东薛仁贵后,连连赞叹。战后,太宗特别召见薛仁贵,将其提升为从五品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作为皇帝近卫亲兵,职守玄武门!

薛仁贵一生败了多少次(薛仁贵骁勇一生)(3)

大唐历次宫廷政变,无不以玄武门为突破口。薛仁贵被委以如此重任,足见太宗对他何等赏识!事实上,在回军之后,太宗又特意褒奖薛仁贵说:“朕旧将并老,还堪受阃外之寄,每欲抽擢骁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自此,薛仁贵作为大唐第二代武将,开始声名远扬。

高宗即位后,薛仁贵继续为帝国的开疆拓土贡献着自己的才智和武勇。他随苏定方平定西突厥,随程名振二征高句丽,又经略东蕃,粉碎了契丹的叛乱。但诸多战绩中,最为后世津津乐道的,则是他“三箭定天山”的英雄传说。

号称“九姓”的铁勒诸部族广泛分布于欧亚草原,《隋书》中记载:“自西海之东,依据山谷,往往不绝”。铁勒人虽部族众多,且人人孔武善骑射,却缺乏强有力的领导,因此在突厥崛起后便受其役属。贞观初年,铁勒遣使来唐,与太宗订立盟约。此后,在唐与铁勒的双重打击下,东突厥宣告灭亡。铁勒各部中最强大的薛延陀成为了漠北新的主人。

薛延陀与大唐在如何处理突厥降民等问题上很快爆发冲突,并在贞观十五年演化为激烈的战争。小小的薛延陀怎么可能撼动帝国的铁骑,加之内部矛盾重重,很快也步了东突厥的后尘。一盘散沙的九姓铁勒再度纷纷降附大唐,唐廷则在此建立起羁縻府州制度,任各部酋长为刺史、都督,且无需各族像中原郡县那样承担诸多赋税,得到铁勒百姓的拥护。一时间,漠北与内地之间一派和平景象。

高宗继位伊始,虽曾言“不欲广地劳人”,似乎缺乏对外扩张的兴趣。但他很快转变态度,与父亲太宗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先用兵西域,讨平叛乱,并与吐蕃争夺安西四镇;向东持续征辽战役,破百济,灭高句丽;西南方又与吐蕃角逐青海……如此频繁而大规模的战事,除了雄厚的经济支撑,还需要源源不断的高质量兵员。而这一点,依靠府兵和临时募兵远远不够,征调铁勒等游牧部族组成蕃兵随同出征,就成了高宗皇帝的优先选择。但征伐中亚、辽东,远离故土,对于兼具牧人和战士双重身份的铁勒人无疑是重大的损失。付出的代价无法在战后得到补偿,愤怒的铁勒人再度叛乱了。

年近五十的薛仁贵再度被推到了台前。出征之际,高宗亲自在内殿宴请薛仁贵,并在酒酣时请他表演射箭。薛仁贵不减当年,毫不费力地一箭将五层坚甲射穿。高宗欣喜不已,立刻令人取来上等铠甲赐给薛仁贵。宴请过后,老薛便一身戎装,向茫茫草原进发。

薛仁贵一生败了多少次(薛仁贵骁勇一生)(4)

铁勒兵将早已听说薛仁贵弓马娴熟,但仍有心试探。大军混战之前,故意派出十几名骁将,披挂上阵到军前叫嚣,指名要老薛出阵。薛仁贵身经百战,气度沉稳,微闭双目,对敌人的叫骂根本不予理睬。为首的几个军将见老薛不答言,以为是年老怯懦了,更加放肆大笑起来。他们待要近前一些挑衅,忽然眼前一花,便觉得心口一凉!

薛仁贵不慌不忙射三箭,连杀三人!铁勒军忘记了挑衅,忘记了耀武扬威,呆望着同伴的尸体上寒光闪烁的箭簇,丝毫没有觉察到手中的兵器滑落到地上,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军事史上的奇迹就此诞生:薛仁贵未动一兵一卒,仅凭三箭就令铁勒叛军屈膝归降。遗憾的是,恰在此役之后,薛老将军却写下了人生中最不光彩的一页。

据《新唐书》记载,在铁勒投降后,“仁贵虑为后患,悉坑之。……九姓虽衰。……选骑万四千卷甲驰,绝大漠……不见虏,粮尽还,人饥相食……仁贵亦取所部为妾,多责赇遗……”从史书的只言片语中可以看到,薛仁贵认为铁勒降卒是大患,竟将俘虏全部坑杀。在接下来的作战中,他贸然进军导致损兵折将,甚至霸占妇女,接受贿赂。事实上,有关部门向朝廷揭发了薛仁贵的诸多问题,但唐高宗终究以功大于过为由宽恕了他。

薛仁贵一生败了多少次(薛仁贵骁勇一生)(5)

咸亨元年,青藏高原上的吐蕃王国大举入侵,薛仁贵以逻莎道行军大总管的身份率军抵御。可惜乌海之战,副将郭待封不听调遣,导致辎重给养落于敌手,薛仁贵内无粮草,外无救兵,最终铩羽而归。此战罪魁祸首虽是副将郭待封,但薛仁贵毕竟是一军之首,仍要负主要责任。朝廷追念一生功绩,将老薛免死,但职务一撸到底,成了个平头百姓。十年后,突厥再度犯边,年届七十的薛仁贵得以重新起用,突厥首领听说老薛还活着,顿时无心恋战,仓皇逃遁,可见这位老将在宿敌心中的威名是何其赫赫!

我们都习惯地认为使方天画戟的是温侯吕布,但这实为小说家言。而大唐薛仁贵却是实打实的一杆画戟荡硝烟,边寇戎敌皆胆寒。每个人都不可能完美,即便是在评书演义中被反复歌颂的老薛也是有着瑕疵的活生生的人。但瑕不掩瑜,在帝国最尚武、最闪耀的时代,薛仁贵银袍飞驰,守土辟疆的身姿依旧彪炳史册!

作者:琴剑霜月

版权声明:本文由「鱼羊史记」原创制作,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