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的出名的功绩(大智若愚的鲁肃)
看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和《借东风》这两个故事中都有一个人物的参与,除了诸葛亮就是那个是不破计谋的鲁肃,每每都需要经过别人点拨,才能恍然大悟。
在整个“赤壁之战”中,目光早就被诸葛亮和周瑜两位高人“斗法”所吸引,而一旁耿直的鲁肃却束手无策,只能在二人之中来回周璇,在苦苦哀求之下,才能勉强维系孙刘双方的盟友关系。后来更是因为电视剧和小说的渲染,使鲁肃厚道质朴、愣头愣脑的的形象固化,他的出现总会博人一笑。
三国演义中鲁肃的形象可以笑谈,但从正史来讲,鲁肃的主公孙权还有《三国志》的作者,似乎都没给鲁肃一个更加客观的评价。
吕蒙死后,在孙权与陆逊详谈之余评价周瑜和鲁肃二人之时,孙权曾说鲁肃的正能量两件事,一件就是他曾向自己讨论过自己帝王大业的走向,第二件事情就是,他反对张昭等人提出的投降一说,还劝说孙权及时将周瑜召回对抗曹操。但孙权同时也说过鲁肃的两件错事:一就是劝说孙权借荆州给刘备。这件事时候孙权十分后悔,并且觉得是鲁肃的错误。第二件事就是刘备派关羽镇守荆州后,鲁肃又对孙权说,我们做的是帝王大业,只驱除对我们有威胁的,关羽不足为患。孙权认为鲁肃对自自己说了大话,不仅然自己失去了荆州,更从项羽的手中收不回。所以在孙权眼里,鲁肃的能力既比不上周瑜,更比不上吕蒙。
《三国志》的作者认为, 孙权之论, 优劣允当,这句话几乎也演变成了日后对鲁肃的定论。孙权看不上鲁肃,是因为鲁肃主张的外借荆州,他本身是不满意的,并且后来也没能取回荆州。这种不满意就好像当代职场中你未能完成老板交代的任务一样。所以,孙权对鲁肃有点看法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作为叙述客观的史学家陈寿,他对鲁肃这样同样也是这样的评价,未免让人觉得差强人意。陈寿作为西晋时期的儒生,也是有思想的弊端的,就是在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的时候,更多考虑处世态度而非处世方式。因此陈寿可能也错误的评价了鲁肃。细读历史,对鲁肃更公正的评价应该是一个有大智慧和宏才大略的豪杰人物。鲁肃的大智若愚,恐怕有着连诸葛孔明和周瑜都不曾具备的忠厚。
赤壁战之前,曹操大兵压境,以张昭为首主战派在朝中占据主导地位。鲁肃对孙权进言说,如果我现在投降,从兴许还能给我安排个小官,混几年也能当个郡守。但主公朱若你投降后会怎样呢?可见鲁肃说话诚恳,字字肺腑。他并不召集展望自己的前程,却一直挂念着自己主公孙权的命运,这是他的忠厚之处。
鲁肃听说刘表死时,曾对孙权说,荆州与我国接壤,地理形势险要、坚固,方圆万里土地肥沃,百姓殷实富裕,如果现在占有它,那这就是开创帝王事业的资本。这段话既阐述了荆州在战略上的重要性,更说出了荆州在政治山的重要意义。鲁肃又说,现在刘表刚死,他的两个儿子就不和,军队中的那些将领,有的拥戴刘琦,有的拥戴刘琮。刘备是天下的豪杰,因为跟曹操有仇,所以寄居在刘表那里,但刘表因嫉妒他的才能,却不重用他。鲁肃客观的分析了荆州内部的矛盾,并指出了还是有取荆州的可能性。后来,鲁肃向孙权提议出使荆州和联合刘备拒绝曹操的提议,被孙权采纳。正是因为鲁肃抓住了孙权想成大业的心理,所以在谈论国家大事时,言语不夸张,语调平和诚恳,这也体现了他的忠厚。
在鲁肃出使荆州时,与正在逃亡的刘备在阳长坂相遇。鲁肃得知刘备准备投靠苍梧太守吴臣时,这样劝说:吴臣本来就粮食少,士兵也少,都不能自保的情况下,怎会收留你?我为你献一计,不如您派遣心腹去讨好东吴,联盟共创大业。但是您现在打算投靠吴臣,吴臣是个平庸的人,又处于偏远地区,很容易被人吞并,能依靠吗?鲁肃站在刘备的立场上,设身处地的为刘备着想,从利害关系上分析,以真成打动了刘备。这也体现出来鲁肃的忠厚。
赤壁之战胜利后,鲁肃回来,孙权亲自迎接他。他表现的病没有那么高兴。鲁肃说:如果我是北上平定天下的话,这才值得高兴。鲁肃在赤壁立大功时,没有居功自傲,还将完成主公孙权的天下大任当己任为,这也体现出鲁肃的忠厚。
赤壁之战后,鲁肃主张将荆州借给刘备,又谨慎处理与镇守荆州将士关羽的关系。鲁肃做这一切也都是维护孙权与刘备的结盟。而鲁肃的计谋确实给江东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带来了莫大的好处。鲁肃事事以大局为重,即使自己的主公误解,也无所畏惧,这也体现了鲁肃的忠厚。
鲁肃明明有才干,但在他带兵的十七年里,却没有真正的打过仗。他把有限的时间都拿来练兵,为孙权的大略做准备。也正因为鲁肃时常练兵,奠定基础。吴国才得以在222年,陆逊的带领下于夷陵之战中大败蜀军。避免了亡国。鲁肃一直注重长远打算,为吴国的发展更是深谋远虑,这更体现了的忠厚。
不幸,鲁肃与217年病死。而因为孙权与吕蒙的眼光的胸襟都不如鲁肃,虽打了两场胜仗,最后却输掉了整个天下。后人爱掉鲁肃之时曾经这样说过,如果鲁肃不死,襄樊之战根本没有后顾之忧
不幸的是,217年鲁肃病死,由于孙权和吕蒙眼光和胸襟都不如鲁肃,打了两场胜仗,却输了整个天下。这样曹操会急着征战北方,曹丕也就不敢称帝了。其实鲁肃对三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性也从这里可以看出。因为在鲁肃之后,再也没有见过像他这样有眼见和忠厚的都督了。
鲁肃死后,孙权虽忍辱负重的走过一段时间,但最后仍踏上了鲁肃当时促成的联盟道路,与诸葛亮携手。然后历史的大势已定,无论诸葛亮、孙权再这么挣扎也都不理回天,谁也统一不了天下了。纵观三国,鲁肃虽然没有什么大的丰功伟绩,且主公后来也对他费尽心思经营的孙刘联盟提出了否定,但这明显是一种操之过急的评价。而后来《三国志》的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也未能帮助鲁肃正名,反而认可孙权的评价,这点小编是不置可否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