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卫生巾事件为什么上热搜(卫生巾十常侍反对高铁上卖卫生巾)
作者:羽逸尘
有人说,“女性是一种处境。”
我不敢说,这句话百分百正确,但至少在很多情况下成立。
难以言说的无奈,一经说出就会变成靶子,如最近发生的,由一片卫生巾引发的闹剧。
实在无法理解,为什么现在的人戾气那么大,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也能演变成舆论战。
这说明,一个缺乏常识的人,往往也缺乏同理心。
被称为“始作俑者”的网友,她预测不了经期到来的时间错了吗?她把自己的经历分享到网上错了吗?她弱弱地提了个实在的建议错了吗?
怎么在另一些人眼里,就成了任性、无理取闹?
须知,世界上近一半性别的人有经期的困扰,这不是“少数人”的需求,更不是小概率事件。
刚开始,很多网友深有同感,分享了自己在坐高铁时,与陌生女孩借卫生巾的经历。
“如果有卖卫生巾就更好了,于细微处彰显人性化,为那些少数生理周期紊乱以及外出匆忙而忘带卫生用品的女生解燃眉之急,免去她们的尴尬,也是非常温暖人心的。”
可画风很快就变了,逐渐离谱。
其中的代表性人物,有一个很拉轰的代称:卫生巾十常侍。
他们旗帜鲜明地反对高铁上卖卫生巾,仿佛他们家没有女性亲属,一辈子都没买过卫生巾。
不然,他们“破防”干啥?
在卫生巾十常侍看来,女性就应该随身携带卫生巾,要不然就是马大哈。
“成年人,别老把自己当个巨婴,觉得普天之下尽你妈。”
并一拍大脑,单方面认为,“极其罕见的碰到这种马大哈急需卫生巾的情况,问问同车女性借一借不就完了。”
我想问这位十常侍,假如我在高铁上饿了渴了,是不是也能“借”?
所有东西都能借,高铁就什么也不用卖了。
毕竟,从难度上看,忍饥挨饿,可比“憋”住月经容易太多了。
这事的热度随着更多“十常侍”的加入而升温,一位律师“看不下去了”。
他的逻辑很是清奇:今天缺了卫生巾就要求高铁售卖,以后是不是还得配医务室、药房和值班医生?
言下之意,开了这个“先例”,以后女性的要求会越来越过分。
总而言之,现在的女人不止骄横,还二,都是社会给惯的。
一个简单的供需问题还能上升到这等“高度”,我确实没想到。
不理解的还以为,是不是以后卫生巾要加入医保了。
有意思的是,卫生巾十常侍确实忧心忡忡,担心这一“不合理需求”会通过强大的舆论绑架社会各界参与讨论,以满足她们的需求。
按照这种逻辑走下去,最糟糕的结果就诞生了:
“她们赢麻了,什么是权力?这就是实质性的权力啊,社会舆论,资金都服从她们的指挥。”
忽然之间,我理解不了“人性的参差”了。
什么“感同身受”,不存在的,太多人都是自私的阴谋论者,时时害怕被占便宜。
哪怕这件事和他们八竿子打不着。
性别之间的隔阂,原本只是一种美好的差异。
如今,却被无端放大,再放大。
结果,谁赞成,谁反对,都可能被唾沫星子淹死。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建议卫生巾十常侍把这句话刻入骨髓,别轻易把自己的狭隘无知暴露给所有人看。
否则,白白给人提供笑料。
十常侍想当然地以为,高铁上卖卫生巾是滑天下之大稽,也不会有销量,像跳梁小丑一般拼命搬出各种理由佐证。
结果呢,打脸来得如此之快:
高铁上卖卫生巾其实是件很正常的事,只不过有些线路还没有跟上脚步。
昆铁卫生巾销量超万包,仅次于扑克牌。
虽然说,事实胜于雄辩,但对杠精来说,你永远说服不了他。
“下次是不是就该推广到长途客车、出租车和滴滴司机了?”
“那么,突然头疼胃疼了之类,是不是高铁上还得设个医院?对有些所谓的‘引发关注’表示呵呵了。”
归根结底,他们还是不认为卫生巾需求这事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他们觉得自己的“视角”才是世界的中心,却看不见女性来月经时的尴尬、不便、难受。
所有不便,都是男性所无法想象的。
还记得那个在集中隔离时哭着讨要卫生巾的西安女子吗?
在这个新闻的留言区,最高赞的留言说:
“来例假,纸和卫生巾或者卫生棉都没有,真的是太难受了,心情能好吗?搁谁都受不了,比饥饿更难忍受。”
底下,有一个既荒谬又正常的问题:
“例假是什么?”
恐怕,卫生巾十常侍也是这么想。
他们理解不了“血流成河”描述的夸张与无奈,也想不到有时候携带的卫生巾根本不够用的情况,才会轻描淡写地提各种无脑建议。
这条鸿沟,存在太久了。
在如今的时代,已经没有什么常识是查不到的了。
卫生巾十常侍要么假装不懂,要不存心不良。
据调查统计,女性每次月经的流血量近75毫升,如果月经期按30年算,总出血量大概是27000毫升,约等于5.5个体重60公斤的人体内的全部血液。
也就是说,处于月经期的女性,她们的生活根本离不开卫生巾。
从人性化的角度看,哪怕高铁不卖卫生巾,备些卫生巾以供应急之用也很必要。
毕竟,月经流血和皮肤割伤流血,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区别对待?
只可惜,“月经羞耻”的存在,使卫生巾十常侍的“队伍”太过庞大。
举一个很日常的例子。
一个大男人去买卫生巾,很可能招来异样的眼光,以及指指点点。
甚至在结账时,收银员还会主动问要不要拿个黑色袋子包住,防止被人看见。
更夸张的,还会被骂“变态”。
仿佛,这是一件多么见不得光的事。
而卫生巾代表着“烫手的山芋”,一不小心就会引来争端:
“我让我弟帮我买卫生巾,他女朋友把我骂了。请问,我不能让我弟帮忙买卫生巾吗?”
无论你承不承认,把卫生巾“光明正大”地拿在手上,需要足够的“勇气”。
一位网友现身说法。
有一次她把一包卫生巾放在工位上,马上引来同事的质问,“为什么光明正大地摆出来?”
彼时,她才意识到“谈月经色变”在21世纪依然没有完全杜绝。
8月15日,苏格兰做了一件意义非凡的事:免费为女性提供生理期用品。
苏格兰也因此成为全球首个立法消除“经期贫困”的地区。
这意味着,对苏格兰女性来说,月经不再是人生的“污点”,谈论经期时也不用遮遮掩掩。
类似的努力中国也有,有段时间高校的“卫生巾互助盒”引发一波效仿潮流。
虽然类似的“潮流”总会回归“低潮”,但后续的影响却不会消失:
观念的改变,推动消除月经羞耻。
刷到一个很有爱的新闻:
一位15岁的男同学在看到女同学生理期弄脏了衣服被嘲笑时,别出心裁在校裤上作画,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同学们尊重来月经的女生。
他说,蜘蛛是有领地意识的动物。
难道人连蜘蛛都不如?连基本的礼貌都没有?
同理,尊重月经,便是尊重其本人。
印度裔加拿大艺术家Kuar对月经有过诗意的解读:
“我每个月的流血,帮助使人类的延续成为可能。
我的子宫是神的家,是我们物种的生命来源。不管未来我是否会孕育新生命,在古老的文明中,这种血液被认为是圣洁的。
但是大多数人,整个社会,和大部分社区都尽力避开这个讨论这个神圣自然的过程。
社会已经习惯消费女性的身体和胸部,人们习惯把女人和色情联系在一起。
当女人在流经血的时候,人们把它看做一件肮脏、病态的负担。
似乎这个过程不如呼吸自然,似乎这个过程不是链接宇宙生命的必须,似乎这个过程和爱、劳动、生活、无私和惊人的美丽毫无关联。”
没有月经,便没有人类。
对待月经的态度,体现了他对待女性的态度,体现了他是否是有温度的人。
反之,还在公然歧视月经的人,大概率不会认可女性的价值,其人品还有待提高。
毕竟,月经和生育可是息息相关的。
月经的意义,从“不洁”再到“圣洁”,是观念上的巨大进步。
而这一进步,将一点点消除性别挤兑,性别对立。
到那时,月经不再是“禁忌”,观念成为了常识,更无人质疑高铁上卖卫生巾的重要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