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元帅纪录片(一盘炒辣椒端上了桌)

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总能让人感动万分。

人们常说“同甘容易,共苦难”,而老一辈革命家身上所具备的“同甘共苦”的精神,放到今天依旧在很多领导者的身上得到了发扬。

贺龙所带的部队,向来讲究“军民一致”,他说过:“要用兵,就要会爱兵。”

贺龙元帅纪录片(一盘炒辣椒端上了桌)(1)

在战争年代,他不仅仅是用这样的方式教育着干部们,自己也是这么去做的。

特别是在红军时期,战士们也总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能够吃饱本身就是一种奢侈,更不要提什么味道了。

部队行军打仗的过程中,也经常缺少各种各样的调料,做下的饭菜也没有什么味道。

而这个时候,贺龙就已经表现出了“同甘共苦”的精神。

贺龙元帅纪录片(一盘炒辣椒端上了桌)(2)

贺龙的“爱兵之道”

当年,美国有一位著名的记者,他的名字叫做斯诺

此人后来写下了一本《西行漫记》,里面就记录了很多关于老一辈革命者的内容,也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丰富的史料。

在书中,斯诺曾这样描写贺龙:贺龙的口才很好,俗话说是“叫死人活过来打仗”。

贺龙元帅纪录片(一盘炒辣椒端上了桌)(3)

短短的一句话,就充分说明了贺龙在军中拥有着极高的地位。

在军中,口才只是一个加分项,真正能要让战士们信服,关键还是要自身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本领。

战士们拥护贺龙,也绝非惧怕他,而是贺龙在保持严厉的同时,又坚决贯彻了爱兵如子的理念,这也是他深得将士之心的一个深层次原因。

贺龙元帅纪录片(一盘炒辣椒端上了桌)(4)

1928年,贺龙脱下了皮鞋换上了草鞋,回到湘西老家再举义旗,很快就拉起来一支3000多人的队伍。

不过在敌强我弱的态势下,这支部队的前进道路上遇到了诸多困难,部队从当年9月进入山林之中,经过整顿,仅仅只剩下了91人。

洪家关一带的后方基地已经被敌人的力量所占据了,部队不仅没有办法进行人员补充,就连基本的生存问题都遭遇着极为严峻的考验。

大家没有粮食吃,只好在野地里面找野菜用来果腹,这种菜根本没有任何口感可言,大家面临的首要难题也是:活下去。

贺龙元帅纪录片(一盘炒辣椒端上了桌)(5)

到了冬天,高山峻岭之中更是一片冰天雪地,寒风凌冽刺骨,贺龙并没有搞什么特殊,他和战士们一样,身上只有单衣来保暖,脚上还穿着那双草鞋。

盐巴是身体所需的重要调味品,在那种情况下,能吃到盐巴,绝对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有一次,炊事员想方设法弄到了手指头尖那么大点盐,他考虑到贺龙是湖南人,也就专门炒了一盘辣椒,端到了贺龙这里。

贺龙吃了一口,突然发现不对劲,这盘炒辣椒中怎么会有盐味呢?

贺龙元帅纪录片(一盘炒辣椒端上了桌)(6)

他很快就明白了,这是我炊事班的战士专门为他做的菜,于是,他就将炊事员叫了过来,让他把这盘辣椒倒到大锅里面,可炊事员还是不愿意,希望首长能保重好身体。

可贺龙却笑着说:“我们都要和官兵一样,有盐同咸。”

正是贺龙爱兵如子,选择了“有盐同咸”,这支部队在后来的战斗当中,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战斗力。

贺龙元帅纪录片(一盘炒辣椒端上了桌)(7)

在红一方面军北上之后,红军总部接的电报,朱德并没有办法每封都能看到,康克清回忆过:

“一天十来天看不见电报,老总是无法忍受的。”

红二、红六军团的部队陆续集结到湘西桑植附近,湘鄂川黔边省委和军委分会在桑植以北召开了会议,决定部队转移到我贵州镇远、黄平一带。

接下来,首要是整编部队,两个军团都裁剪了部分机关人员填充到作战部队当中去,红六军团十八师奉命留下,掩护主力部队突围,开展游击战争,若是危急时刻,也能够追赶主力。

贺龙元帅纪录片(一盘炒辣椒端上了桌)(8)

可是,很快就有棘手的问题摆在眼前:从哪个地方突围出去呢?

这个时候,所有红军官兵都说:听贺龙的。

整编之后,两个军团的兵力大概有两万人,红二军团的军团长为贺龙,政委是任弼时,副政委关向应。

红军干部也没有说,突围之后很有可能就不回来了,可是什么时候能回来,同样也是没人说过。

贺龙元帅纪录片(一盘炒辣椒端上了桌)(9)

家住在刘家坪的一位老太太,他的儿子在红二军团当兵,红军干部专门去找了这位老太太,跟她讲述了为何红军要离开。

老太太也去了六师的师部,对大家说:“我就把儿子交给你们了。”

廖汉生当时对这位老太太说:“不管红军走去了哪里,都一定会回来的。”

带着这样的承诺,红军上路了,在很多年以后,廖汉生对于那片土地充满了愧疚,他说:

“他们的儿子和丈夫中,许多人都在长征中牺牲了,有些牺牲在什么地方我也没法说清楚,这笔感情债在我心里压了几十年。”

贺龙元帅纪录片(一盘炒辣椒端上了桌)(10)

当时,贺龙的妻子也陷入了痛苦的抉择,她的女儿刚刚诞生了十八天,要么把孩子就这么留下来以后再去寻找;要么就和孩子一起留下来。

贺龙的妻子蹇先任是湘西的第一位女红军,在贺龙的猛烈追求下,最终嫁给了她心目当中的英雄。

第一个女儿出生于1930年,贺龙领导的红四军东征,蹇先任因为有身孕才留下来。

贺龙并没有特殊照顾自己的妻女,在国民党部队来了以后,蹇先任只好带着女儿躲到了大山当中。

结果,湘西地区的冬天异常寒冷,女儿出了麻疹,最后就在妈妈的怀里,气息一点点消失了。

贺龙元帅纪录片(一盘炒辣椒端上了桌)(11)

因此,这是蹇先任和贺龙的第二个女儿,无论如何,她都不愿意抛弃自己的女儿,便一直放在竹背篓中。

王震听说后,还专门给这个小姑娘起了一个名字:贺捷生。

贺龙元帅纪录片(一盘炒辣椒端上了桌)(12)

堂堂贺龙首长的女儿,便坐在背篓中跟随着红军从湖南一路转战到陕北,成为了红军长征队伍中最小的成员。

红二方面军在第一次过草地的时候,为了获得过草地的经验,他们不断向其他方面军的同志了解情况,甚至把草地当中的可以吃的野菜形状都一一记录下来。

为了帮助红二方面军,朱德命令红四方面军的直属部队将牦牛等全部留给了红二方面军,还特意嘱咐道:

贺龙元帅纪录片(一盘炒辣椒端上了桌)(13)

“牦牛的皮、肠子、蹄子等都千万不要扔掉,这些后面都是能够吃的。”

可是,红二方面军所筹备到的粮食也仅仅只能维持七八天的时间,可根据其他方面军的介绍,想要走出草地,最起码需要二十天。

贺龙把所有可能遇到的问题都想到了,但是部队遇到的危机还是让他充满震惊。

宿营地所能筹集到粮食的地方,也都被前方的战士们给筹备走了,前面的大部队的伤员也都被红二方面军接受,部队的人数越来越多,面临的粮食危机就更加紧迫。

即便如此,贺龙坚决下达了命令:“不管遇到多少困难,都绝对不允许丢掉伤员,活着的人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得把他们抬走。”

贺龙元帅纪录片(一盘炒辣椒端上了桌)(14)

贺龙的身上原本还有一点点炒面,也全被他交给了身负重伤的警卫连连长朱声达。

为了能够活下去,贺龙还专门成立了一个“试吃组”,尝试着各种各样的野草,然后把不容易引起中毒的食物专门挑出来,仅仅是这样的工作,就让不少战士牺牲了。

那个时候,贺龙的胡子已经像野草那么长了,他每天都在担忧,因为很多战士从孩子时期就跟随在贺龙的左右,他们除了是上下级,更是一家人了。

一个倒在路边的战士被贺龙扶上了马,他对警卫员说:

“想尽办法,把他送到军医院去,不允许他半路死掉,你让军医院打个收条给我拿回来。”

贺龙元帅纪录片(一盘炒辣椒端上了桌)(15)

令人感动的是,很多战士都知道贺龙绝不会放下自己,实在坚持不住的时候,干脆将草盖在自己的脸上,这样让同志们以为自己已经牺牲了。

贺龙很快就知道了这个情况,他命令收容队扒开每个人脸上的草,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必须带走,可是,大家看到更多的仅仅只是尸体。

贺龙有一匹马,大家都知道他爱马如命。

为了保护战士们的生命,只能牺牲掉马的生命,警卫员知道情况以后,都伤心地哭了起来,贺龙也很难受,可他对大家说:

“人对马亲,马对人也亲,我们爱马,马也爱我们,可是,战士和马不可兼得。”

贺龙元帅纪录片(一盘炒辣椒端上了桌)(16)

经历过饥饿、生死的考验,贺龙始终都把粮食问题看得非常重要,也十分在意战士们平日里的吃喝情况。

当红二、六军团集结在湖南石门白沙渡整训的时候,贺龙下到连队中去检查工作,11团3营9连有一个伙房,灶台上还有一些锅巴。

贺龙抓起了一块锅巴放在了自己嘴巴里,细细咀嚼着,团政委杨秀山在一旁陪同,他疑惑地望着贺龙,脑海里还在想:刚刚不是吃过饭了吗?难道是没有吃饱?

贺龙吃完后,点了点头,对杨秀山说:“嗯,这个锅巴做得挺焦地,没有沙子,很香。”

杨秀山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贺龙在检查米淘地是否干净,看看有没有沙子出现的情况。

贺龙元帅纪录片(一盘炒辣椒端上了桌)(17)

接下来的日子里,贺龙将“爱兵模式”贯彻下去

1949年底,贺龙率领着十万大军朝着秦岭山区开去,对胡宗南溃军形成了南北夹击的攻势。

不过,秦岭山脉本就有着天然屏障,这里四处都充斥着悬崖峭壁,只有一条川陕公路

贺龙元帅纪录片(一盘炒辣椒端上了桌)(18)

汽车经过这条公路的时候,会夹带起大量的烟尘,战士们都赶紧用双手捂住自己的口鼻,还有些人因为受不了烟尘而激烈咳嗽。

贺龙看到这种情况后,立即叫司机们都停车,要求各部门在安排行车序列的时候,要想到步行的战士们,做到人车分开。

他对下面的人说:“我们在坐车,战士们在走路,他们本来就很辛苦,再让战士们去吃土怎么能行?要尽量把汽车开到团队的前面,让车队去前面先走,把人和车错开。”

这件事也让很多战士们知道了,他们内心深处都感觉到暖洋洋的,打起仗来更有力了。

1952年,贺龙担任西南军区的司令员,他无意中听到了一条“小道消息”,说是重庆有两个军官为自己盖了“小洋楼”,而其他战士们却住在漏雨的芦席棚中。

贺龙元帅纪录片(一盘炒辣椒端上了桌)(19)

他知道,如果自己走正常途径去,肯定是查不到真相的,于是他就和副司令李达等人一起去暗访,发现消息竟是属实的。

而高炮连则在芦席棚中,这里没有通电,也没通自来水,棚里面很黑,就算是大白天都需要用煤油灯来照明。

走出芦席棚后,贺龙将高炮连的全体战士们汇集到一起,深深向大家鞠了一躬,并说:

“我贺龙对不住大家,到现在你们还住在漏风漏雨的棚子里,我向你们道歉。”

随后,他又指着不远处的小洋楼说:

“国家刚刚建立起来,百废待兴,我们的干部还能给自己盖小洋楼,却让他们的战士住芦席棚,太不像话了。”

贺龙元帅纪录片(一盘炒辣椒端上了桌)(20)

本着不浪费的原则,他让两名军官第一时间把房子里腾出来,让高炮连的战士们搬进去住。

1955年,贺龙去青岛第四海军学校视察,中午来到饭堂吃饭,这么高级的军官来了,大家的准备工作自然是十分充分的。

大家将整个饭堂都清空了,全体师生都去了外面的院子里围着圈吃饭。

贺龙原本高高兴兴来到了饭堂,看到这种情况后,脸色突然沉了下来,他没跟身边人说一句话,而是径直走到了正蹲着吃饭的学员身旁,对一位学员说:

“帮我找个碗,我就在这里跟你们一起吃。”

贺龙元帅纪录片(一盘炒辣椒端上了桌)(21)

这次行程,还有一位苏联的高级顾问一同前来,他还说:“元帅怎么能和士兵在一起吃饭呢?”

贺龙听到了,对他说:“顾问同志,这是我们中国军队的传统。”

顾问见到这一幕,也只好蹲在那里,陪着贺龙一起在院子里吃了一顿饭。

人们从威风凌凌的贺龙元帅身上,通常看到他说一不二的一面,其实,无论是在部队中还是在家里,他总是如此的亲和。

在外面,贺龙是领导,可是在家里,他就是丈夫和父亲,从来不会在家里发脾气。

建国后,他的妻子薛明喜欢吃醋溜白菜,尤其是菜里面的小辣椒,贺龙每次吃菜的时候,都会提前把菜里面的小辣椒放到一边,对孩子们说:“这些都是你们妈妈爱吃的,一会要给妈妈。”

贺龙元帅纪录片(一盘炒辣椒端上了桌)(22)

如果薛明正在旁边,他就会直接将辣椒夹到她的碗里,一家人在家中也总是其乐融融,贺龙经常会组织起一些小活动,比如谁的棒子面粥做的好吃等等。

几十年的戎马生涯,让贺龙对革命有了极高的理解,他晚年的岁月中,总是听广播,也喜欢学习毛主席的著作,甚至还练起了书法。

然而,由于贺龙患有严重的糖尿病,身体状态每况愈下,最终在西山去世。

贺龙不仅爱兵,也同样爱民,这也是老百姓们公认的,在贺龙去世以后,妻子薛明仍为国家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

贺龙元帅纪录片(一盘炒辣椒端上了桌)(23)

1998年的洪水袭来,贺龙的家乡桑植也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薛明的心情非常沉痛。

她建议把那一年的“贺龙杯”高尔夫球赛办成一个赈灾比赛,她的这个建议,很快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和大赛组委会的支持。

仅仅是薛明一家,在这次比赛中就筹集到了两百多万的钱款,这些钱也被全部捐给了贺龙的家乡,如果贺龙还在,他一定会欣慰的。

贺龙元帅纪录片(一盘炒辣椒端上了桌)(24)

参考

李升平. “无盐同淡” “有苦共尝”[J]. 湖南党史月刊

【党史学习教育】讲党史故事∣贺龙:“我们官兵要有盐同咸” 澎湃新闻

梅兴无. 贺龙:用兵就要爱兵[J]. 文史博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