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退有度张弛有力(收放自如开阖有度)

略析魏、晋将军印之美

作者:何剑辉

将军印为军中封拜的武将官印。在汉代时期,社会稳定,国力强盛,早期的将军印和其它汉官印一样,为铸造而成,平直方正、稳健沉雄、严谨端庄,个性并不突出。(图一)至魏晋时期,因社会动荡、战乱频繁,官员(特别是武将)任命更迭加快,将军封印改铸造为凿刻,提高效率。正因其纯手工刻凿而成,其独特性、多变性、艺术性得以大幅度提升。刀笔劲健、粗犷豪迈,大有金戈铁马、气吞山河之势!(图二)

进退有度张弛有力(收放自如开阖有度)(1)

进退有度张弛有力(收放自如开阖有度)(2)

魏晋时期的将军印入印文字承汉印之缪篆,圆转变为方折,盘曲变为更加简练纯粹的直线,这既便于镌刻又增添了刚劲威猛之气。相对于曲线,直线是较难富于变化的,但将军印中的直线则不然,在刻工的利刀下层层凿进,一气呵成,具有书法的书写性、抒情性,这也正是构成艺术感染力的核心所在。(图三)其笔画长短、粗细、欹正、聚散一任自然,变化莫测。它打破了汉印文字笔画的平均排列,通过夸张、变形、挪移、伸缩等手法进行“造险”,增强视觉冲击力,同时又想方设法在整体上取得平衡来“化险”。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制造矛盾,解决矛盾”的艺术表现手法。(图四)

进退有度张弛有力(收放自如开阖有度)(3)

进退有度张弛有力(收放自如开阖有度)(4)

将军印五字印居多,在章法上,常采用二二一式的三行排列。末行单字顶天立地承上启下引领全局,构成“匚”形布局,整体聚气而不闭塞。五字占地既不均等也不整齐,而是看似东倒西歪的错落有致,聚散离合自然生发、俯仰揖让谐调统一。从第一个字开始,笔笔呼应、字字连贯,顾盼生辉、正气凛然,构成一个和谐的有机体,如同排兵布阵,变幻莫测、进退自如、机动灵活而又归于一统。具有大局在握、一呼百应,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大将风范。(图五)

在刀法上,将军印的凿刻用刀已经具备了“单刀”、“双刀”基本的篆刻刀法。锋利的刻刀在坚韧的铜坯上凿出瘦硬劲挺、雄浑苍茫的线条。因铜质具有延展性,不同于石材那么爽脆,字口边缘往往有凸起,刀痕锋芒毕露,极具张力。在生猛凌厉中又能做到收放自如,开阖有度,可见印工们具有极强的控刀能力。自信果敢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实现了艺术与技术的高度融合。(图六)

进退有度张弛有力(收放自如开阖有度)(5)

进退有度张弛有力(收放自如开阖有度)(6)

大刀阔斧、随性恣肆的魏晋将军印相对于工整细腻、精巧瑰丽的汉玉印是两种不同的美,犹如宋代宫廷工笔画和明清时期的泼墨写意画。它们都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在各自的艺术领域各领风骚、大放异彩!给人以无尽的精神陶冶和思想启迪。将军印的美是“大美”而非“优美”,现代西方美学称之为“崇高”,如同大自然中的高山大川、雷电暴风雨,是雄浑、庄重、巍峨、充满力量的阳刚之美。这正与征战沙场的大将军气质相吻合。

注:此文2021年8月4日于《书法报》第30期第31版刊出

今日头条.两岸书画

编辑:秦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