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满庭院庭满春:占得名园一枝春

占得名园一枝春

——记国家一级演员、越剧名旦张永梅

□ 朱惠莉

春满庭院庭满春:占得名园一枝春(1)

张永梅,国家一级演员,嗓音甜美,身材窈窕,扮相俊秀,为上海越剧院著名吕派花旦。张永梅也叫张咏梅,涟水人,1969年1月生。因出生时喜放梅花,母亲就给女儿起了个天赐佳名咏梅,后在办理身份证时系统误写为“张永梅”,便一直未改回来。

张永梅生长在富有艺术气息的戏剧之家,母亲陈旭当年是县淮剧团响当当的当家花旦,父亲张生荣是位生性淡泊、与世无争的戏迷,也是淮剧编剧和琴师。受《红楼梦》《碧玉簪》《五女拜寿》等越剧电影的影响,张永梅可以唱很多越剧流派。张永梅自幼受父母熏陶,非常喜欢文艺,具有与生俱来的演艺天赋,她的成功除了她本身的外在条件,更重要的是她在越剧演唱和表演方面具有一股超然的灵感。

1984年4月,上海戏曲学院越剧班招生40名上海户口的学员,作为苏北人的张永梅不甘心,抱着试试看之心去沪报考。她在招考老师面前大大方方地演唱了《五女拜寿》中茅威涛的尹派“奉汤”、何英的傅派“翠云仗义受了气”、方雪雯的范派“不怪小婢心势利”等唱段。纯正的越剧味,丝毫未露出苏北口音,张永梅犹如一颗珍珠,让在场的考官们眼前一亮,交头接耳地评论赞扬,15岁的张永梅终于被上海戏曲学院破格录取。

正是由于张永梅的出现,才突破了上海戏曲学院越剧班不招收外地考生的禁区。原来上海500多名考生能入围者仅5人,戏校老师们从张永梅身上看到了外地越剧人才的新天地,立即奔赴江浙两省广招贤才。

张永梅在上海戏曲学院开始接受正规的越剧艺术教育。先练一年基本功,第二年开排大戏《梨香院》,她饰演“红楼十二官”中的芳官。戏校谢秀娟老师为她启蒙,传授吕派名剧《打金枝》《百花赠剑》《穆桂英挂帅》《九斤姑娘》《凄凉辽宫月》等;吕瑞英老师手把手地辅导张永梅演《西厢记》中的红娘,并于细微处详加点拨。吕瑞英认为张永梅的乐感好、音色美,润腔技法和真假音变化自然顺畅,表演风格上不矫揉造作,纯净朴素有灵气。吕瑞英主张表演分寸必须掌握好:“宁可不足,不要做作。”张永梅牢牢记取并恪守着这个“恰如其分”的吕派艺术表演准则和要求。

张永梅擅长塑造活泼开朗、聪明机智的少女喜剧人物,像这样的花旦青年演员,在当时的越剧舞台上实属凤毛麟角。进戏校一年后,越剧前辈名家袁雪芬把方亚芬和张永梅召唤到其家中做客,听她俩清唱后给予亲切的指导,认为都是好苗子,前程远大。坐科班学戏两年后,张永梅还主演新编神话剧《七叶花》,饰修炼成精灵斗蛇妖的七叶,剧中打斗的场景里,展示出张永梅扎实的武功技艺。她不仅要翻跟头,还要表演“前桥”“吊毛”“鹉子翻身”等高难度的跌扑翻滚,煞是令人赞叹。近年来,张永梅的表演艺术日臻成熟,演新戏用心塑造人物,无论喜剧、悲剧,都有创新的成功之作,不愧为优秀的吕派传人。

1997年,有“越剧王子”美誉的赵志刚主演越剧《杨乃武》,剧中毕秀姑(小白菜)这个角色分派到张永梅手上,要演好小白菜,张永梅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她十分珍惜与赵志刚演对手戏的机遇,每次排戏和演出都认真对待,终于成功地塑造出形神兼备的小白菜的悲剧形象,得到了观众的喜爱和专家的肯定。越剧前辈名家周宝奎对她大为赞赏,每次见面都欣喜地直呼她为“小白菜”,还要对张永梅嘉勉一番,认为她演戏有深度,耐看耐听有韵味。

张永梅在越剧《梅龙镇》中演李凤姐——一个江南酒家女。张永梅扮演的这个酒家女不仅令老越剧观众感到耳目一新,年轻的观众看了也喜欢得不得了。张永梅追求个性化的演唱风格,她先前在《红楼梦》中饰袭人,近年来改演紫鹃,当然要先学习前辈孟莉英的技艺,演出时必须保持相应的风采,另外又尝试用吕派唱法来体现出音乐形象。赴香港演出时,张永梅的两种不同风格的演唱都得到观众的赞赏。到新加坡演出时,她塑造的紫鹃同样受到剧评家的青睐,给予其好评,使她坚信“红花与绿叶相扶持,才能给观众完美的艺术享受”,是金子,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会晶晶闪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