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醛固酮为什么会引发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引起的高血压)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由于肾上腺皮质病变分泌过多醛固酮,导致潴钠排钾、容量负荷增加,以高血压、低血钾、低肾素、高醛固酮为典型表现的临床症候群,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性高血压。大量研究证实过量的醛固酮可诱导氧化应激、炎症反应,损伤血管内皮,引起心肌、肾脏纤维化和血管重构,造成独立于血压之外的心血管损害,显著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

原发性醛固酮为什么会引发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引起的高血压)(1)

以往认为原发性醛固酮是一种少见的内分泌性高血压,在高血压患者中不足1% ,随着认识水平和诊断技术的提高,近40年来原发性醛固酮的检出率增加了近10倍,已经是十分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常表现为难治性高血压,更易于引起主动脉夹层、严重心律失常、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近年研究显示:原发性醛固酮在高血压人群中的患病率为5%~13%,难治性高血压中为17%~23%。

原发性醛固酮引起的长期低血钾可导致烦渴、多尿、夜尿增多,严重时可引起周期性肌无力、呼吸肌麻痹;当合并代谢性碱中毒时可出现肢端麻木、手足搐搦及肌肉痉挛等表现。

原发性醛固酮的治疗应以分型为依据,单侧原发性醛固酮的患者原则上首选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而未分型、双侧病变或不能耐受手术的单侧原发性醛固酮患者,以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为基础,可联合CCB、ARB等其他降压药物;如不能耐受螺内酯,可替换为依普利酮或阿米洛利;许多证据表明,手术治疗降低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率的中远期疗效优于药物治疗,但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及不能耐受或不愿行手术治疗的单侧型原发性醛固酮患者需长期药物治疗,下面我们看一下这些常用治疗药物的注意事项。

螺内酯为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的代表药物,服用时应从低剂量开始,可以从每日口服20~40mg,分2~4次服用,根据血压和血钾水平逐步调整剂量。服用螺内酯,需注意,通过从小有效剂量开始使用,以减少电解质紊乱等副作用的发生;如每日服药一次,应于早晨服药,以免夜间排尿次数增多;密切观察自己的尿量,如果发现少尿的情况,就要警惕是否在药物作用下出现了高血钾;遵医嘱定期监测电解质,用药期间如出现高钾血症,应立即停药;应于进食时或餐后服药,以减少胃肠道反应,并可能提高本药的生物利用度;用药期间,不建议大量摄入含钾丰富的食物(如香蕉、土豆)。

螺内酯与雄激素受体有亲和性,并可激动孕酮受体,引起男性乳头胀痛、乳腺发育、性欲下降、勃起功能障碍等副作用;女性耐受性相对好,月经异常相对少见,如出现上述副作用,可考虑使用依普利酮替代或阿米洛利。

原发性醛固酮为什么会引发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引起的高血压)(2)

依普利酮是一种选择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由于孕酮和雄激素受体作用降低,其安全性优于螺内酯,可单用或联合应用。它在给药1.5小时后达到峰值血浆浓度,口服给药生物利用度约70%,半衰期短(仅3~6h),一天给予50~100 mg,分2次给药,25mg螺内酯大约相当于50mg依普利酮,依普利酮禁止用于严重肝功能障碍的患者,该药在我国及许多国家尚未注册用于原发性醛固酮,属于超说明书用药,以后随着证据的积累,

在应用了剂量充分的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基础上,如血压不达标,可联合CCB、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 ACEI/ARB等降压药进一步控制血压,与ACEI/ARB联合时需密切监测血钾水平和肾功能。

阿米洛利、氨苯蝶啶可通过阻断肾小管远端钠钾交换,发挥排钠、保钾作用,但无拮抗醛固酮作用,可用于不能耐受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不良反应的原发性醛固酮患者。

非药物治疗对原发性醛固酮患者同样有效,尤其是低钠膳食有利于改善原发性醛固酮患者的高血压及低血钾、减少尿钾排泄。接受药物治疗的原发性醛固酮患者需长期随访,在随访过程中要观察血压、血钾、肾素活性、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