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铁路的建设者(我们架设的桥梁)

我们架设的桥梁:西南三线铁路的桥梁

原创 梅梓祥 梅梓祥 2020-12-24 19:42

赞美铁路的建设者(我们架设的桥梁)(1)

贵昆铁路620.07公里,沿线崇山峻岭,桥隧相连,桥梁301座,总延长约20公里。

赞美铁路的建设者(我们架设的桥梁)(2)

乌蒙山区的天生桥横跨在可渡河暗河上,两侧奇峰直耸云天,左边是狮子口,右边是老虎嘴,这里是修建贵昆铁路的一大“天险”。图为天生桥特大桥建成,火车从老虎嘴里出来,跨过在天生桥上架设的60多米高的钢铁“天桥”,开进狮子口。

贵昆铁路重点工程天生桥特大桥,铁道兵第五师二十一团承建。大桥位于云、贵两省交界处,急湍的可渡河水流经这里,从岩石下穿过,形成一座天然拱桥。桥两端是悬崖峭壁,一端是贵州省境内的狮子口隧道,一端是云南省境内的老虎嘴隧道。桥下,可渡河波浪汹涌,正如古诗所描绘的那样:“雷雨晴空吼,飞流走石丛,惊涛三十里,尽在碧烟中。”在“天生桥”上再架铁路大桥,工程艰巨复杂。沿着可渡河流放来的近万根原木,需要从300多米深的谷底运到建桥现场。人工扛,8个人一天能扛2根,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也有安全隐患。指战员们集思广益,采取以架空天线运送的办法运输原木。从老虎嘴下,用胳膊粗的钢丝绳凌空架起一条长400多米“天线”,原木由钢丝“天线”源源不断绞上工地,工作效率提高,节省了人力物力。

赞美铁路的建设者(我们架设的桥梁)(3)

因墩高、基础地质弱,承载力较低,为了减轻桥身自重,采用万能杆件拼装组成钢塔架桥墩。全桥17座桥墩,处非溶洞层上的贵阳端1——3号墩和昆明端10——17号墩为片石墩和混凝土墩,可渡河暗流溶洞层上4——9号墩为钢塔架墩,其中6号墩塔架高59米。轻型钢塔架技术,既保证了桥梁质量,又提高了建桥速度,从而顺利建成了这座长526米、高达60多米的“桥”上桥。

2007年贵昆铁路实施复线改造,贵昆铁路云南境内段被新线取代,天生桥被拆除,铁路文物灰飞烟灭。

赞美铁路的建设者(我们架设的桥梁)(4)

1966年3月4日,铁道兵和铁道部两支铺架队伍在观音岩大桥胜利会师。

成昆铁路1083.3公里,沿线过平原、上高原,跨激流,穿大山,地质复杂,地貌变化大,桥梁、隧道密集,大、中、小桥991座,总延长92.7公里;平均每1.7公里有一座大中桥。在桥梁施工方面,铁道兵史料图书记载:

赞美铁路的建设者(我们架设的桥梁)(5)

成昆铁路13次跨牛日河,8次跨安宁河,49次跨龙川江及其支流,4处越岭,7处大的盘山展线。平均1.7 公里就有1座大桥或中桥。图为紧张施工的大桥工地。

铁道兵八师修建的旧庄河桥群,连续施工7个月,完成8座桥,总延长1401米。其中7座达到“大桥不过月”的要求。每米用工109工天。大田菁特大桥,长1165米,38个墩台,平均高25米,1966年3月完成全部墩台(不含基础)圬工,折合成桥536米,实现特大桥墩台身施工“不过月”。施工中,广泛采用新技术,除普遍使用钻孔桩、挖孔桩基础外,还采用以混凝土薄壁支护代替支撑、滑动钢模灌注混凝土以及高架索道运输等。

赞美铁路的建设者(我们架设的桥梁)(6)

铁道兵八师部队修建的大田菁特大桥全长1165米,38个墩台,平均高25米,是全线最长的大桥。图为大田菁特大桥新姿。

赞美铁路的建设者(我们架设的桥梁)(7)

铁道兵八师部队修建的铜模甸二号桥,是国内第一座主跨112米系杆拱栓焊梁大桥,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图为火车奔驰在铜模甸展线上。

铁道兵七师三十三团13连,承建的迎水大桥,系刚性梁柔性拱铁路钢桥,处于群峰之间的迎水河上,全长203.4米,桥高距水面90多米,最长的一孔跨度是112米。全桥由2600多根大小不同的杆件和3.5万多颗高强螺栓连接组成的栓焊梁。以栓焊取代铆焊,当时在我国是第一次采用这种技术,据说美国有类似桥梁。根据专家的要求,没有四级工技术,臂力不到50公斤的人,不能参加作业;没有技术员在场监督,不准上桥作业等。13连刚组建不久,新战士多,没有修桥经验,连栓焊梁大桥也未见过。但铁道兵战士不畏困难,勇攀高峰,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拼装每一个杆件和螺栓。这座精度高、难度大的桥梁1966年4月开工,9月竣工,提前41天完成任务。

赞美铁路的建设者(我们架设的桥梁)(8)

铁道兵工程技术人员和干部战士发挥聪明才智,采用整体拼装,加快建桥速度。

成昆铁路桥梁施工,新华社为庆祝成昆铁路通车发的通稿长篇通讯《英雄修建成昆路 万水千山只等闲》中,有一段专门报道——

数百个桥梁工地上又是一番艰苦战斗的场面。在这里,宽阔的江河上,要飞架起大跨度的巨梁;幽深的峡谷里,要筑起十五六层楼高的桥墩。还有一座座“空中车站”,要修建在三桥、四桥上。一队队铁道兵战士,一支支筑路工程队,不怕困难,不畏艰险,迎着酷热登高作业,冒着严寒下水开挖桥基,日日夜夜在险滩激流上奋战。

赞美铁路的建设者(我们架设的桥梁)(9)

大渡河畔的老昌沟,是一条长好几里、深300多米的大裂缝,沟里云雾缭绕,一天只能见到两个小时的太阳。在这条深沟两侧的悬崖峭壁间,要修建一座跨度54米的石拱桥。有人说:“外国人没有先例,不能修。”第二铁路局工程局的工人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他们说:“国外有的我们要有,国外没有的我们也要有!”

他们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自行设计,土法上马,仅用了55天就把这座我国最大跨度的铁路石拱桥修建起来了。

登高英雄杨连第生前所在的连队,正在开挖一座大桥墩基础。江水奔腾咆哮,暗礁如林,卵石累累。战士们潜入冰冷刺骨的滔滔激流,把一包包炸药塞进卵石下进行爆破。冷吗?他们说:“滔滔激流寒,战士心头暖,修桥为革命,何惧苦和难!”

赞美铁路的建设者(我们架设的桥梁)(10)

“杨连第连”在施工中一马当先,争创新的业绩。图为第一新管处在架设一平浪大桥。

一天傍晚,某部一连正在大桥上紧张施工,突然乌云翻滚,电闪雷鸣,狂风卷着倾盆大雨和蚕豆大的冰雹猛然袭来。连长黄德龙立即在桥头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风雨中架桥的安全措施,决定继续架梁。

这时,风更狂,雨更紧,架桥机吊起近百吨重的大梁,被风吹得不停地摆动。在这紧急关头,共产党员、副排长扶康业纵身跃上架桥机长臂,一阵阵狂风刮得他站立不稳,他镇定了一下,随即不顾个人安危,机智灵活地爬到机臂的顶端,顺着钢缆下到悬空吊起的大梁上,迅速套好千斤顶,安装好倒链滑车。负责落梁的战士们一齐上来拉紧倒链,稳住了摆动的巨梁,使它不偏不倚地落在桥墩上。就这样,在这一向认为不能架桥的风雨之夜,战士们打破常规,争取了时间,

两个工班凌空飞架起四孔巨梁。在汽笛高唱的凯歌声中,一连战士同时间赛跑,连续创造了架桥新纪录。

赞美铁路的建设者(我们架设的桥梁)(11)

铁道兵一师部队在拉旧大桥采用先进技术,确保大桥质量,图为部队夜架拉旧大桥。 

襄渝铁路915.6公里,沿线丘陵、高山、河流交替,地形复杂多变,全线桥梁716座,延长113.20公里。

赞美铁路的建设者(我们架设的桥梁)(12)

就地取材,石砌桥墩,既美观,又坚固。

铁道兵承建的重要铁路竣工通车时,中央及地方重要媒体都要及时总结式的用通讯、消息、照片等形式隆重报道。在长篇通讯中,通常写工程的意义,隧道、桥梁及路基施工中的英雄事迹。襄渝铁路完工后,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先后发表过《今朝更好看——襄渝线纪行》《巴山汉水起彩虹》等通讯,这里摘编一段《情漫山河》一书中陈远谋、张思勇、易俭如撰写的通讯《巴山汉水起彩虹》中关于“桥梁”部分——襄渝铁路,三跨汉江,七过将军河,三十三次越后河,横跨嘉陵江,还要穿过数百条深涧幽谷。在这大江大河和高山峡谷之间架设几百座桥梁,该要付出多少艰巨的劳动。

赞美铁路的建设者(我们架设的桥梁)(13)

铁道兵八师担负的岔河大桥,是襄渝线的高桥之一。图为高达69米的大桥桥墩。

英雄杨连第生前所在连刚刚完成了成昆线的修桥任务,就风尘仆仆地来到襄渝线,同来自桐柏山革命根据地的民兵连一起,接受了一年修建两座大桥的任务。

隆冬的鄂西北山区,北风呼啸,天寒地冻,军民们顶风冒雪,在没膝深的河水里,日夜抢挖桥梁基础。夏天,骄阳似火,灌注混凝土桥墩的模型板内气温高达四五十度,在里面作业好似进了蒸笼。战士们却乐可呵地写诗说:“革命哪怕艰苦多,越是艰苦心越乐;我为祖国架彩虹,愿将汗水流成河。”他们提前建成了两座大桥之后,继续奋战,创造了一年修建三座大桥、三座中桥的新纪录。

赞美铁路的建设者(我们架设的桥梁)(14)

铁道兵二师和铁道部大桥局修建的紫阳江大桥,全长450多米、墩高74米,是全线最高的大桥。

横跨汉江急流的紫阳大桥,墩高七十六米,是襄渝线上最高的一座大桥。参加修桥的铁道部大桥局工人、民兵和铁道兵战士立下了“团结战斗建大桥,定叫天堑变通途”的钢铁誓言。他们踏激流,筑围堰,攀上二十多层楼高的钢塔架顶,灌注混凝土桥墩。经过三百多个昼夜的紧张劳动,完成了七墩二台的艰巨工程。紧接着,上级又要求他们在七十天内架好全部钢梁。当架桥机伸出长臂,吊着一根根巨大的钢梁,伸向江心的桥墩时,突然狂风大作,已拼好的五十多米长的钢梁高悬空中,不断摇晃,如不采取紧急措施,钢梁就有变形甚至断裂的危险。久经考验的劳动模范、老桥工王超柱顶着大风上桥,带领大家用四根粗绳将钢梁稳定住。在军民共同努力下,这座大桥终于提前二十三天横跨在滔滔汉江之上。

赞美铁路的建设者(我们架设的桥梁)(15)

铁道兵六师修建的嘉陵江大桥,全长374米。图为火车通过嘉陵江大桥。

当汉江桥梁工地不断传出捷报的时候,在急流滚滚的嘉陵江上,铁道兵某团九连和铁道部大桥局一处一队的工人们也忙着共建一座三百三十米长的铁桥。在架桥施工中,组拼钢梁不仅要出大力,还要有熟练的铆工技术。二十多斤重的铆枪提在手里,时间一长,累得腰酸臂痛。那烧得通红的铆钉,火星四溅。困难,对于战士来说,算不了什么,使他们作难的倒是那铆枪的技术要领不好掌握。一颗铆钉必须在几秒钟内铆进钢梁,而且必须整齐端正,不紧不松。头一天,大家累得满头大汗,只铆了五十个铆钉,其中有一半质量不符合要求。战士们并不气馁,他们拜工人为师,更加刻苦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铆工班的铆梁速度由原来的每工班五十颗增加到三百颗。当拼架钢梁的工作开始时,正值重庆的盛夏,时而烈日炎炎,把钢梁晒得滚烫;时而暴雨倾盆,把钢梁淋得溜滑。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战士们精心施工,把成千吨的钢件送到空中拼铆起来。读过长篇小说《红岩》的同志们,看看这座宏伟的大桥就会想起华为向江姐讲的:“将来,我们要在华蓥山里开凿石油钻井,在嘉陵江上架起雄伟的铁桥,让铁路四通八达,把这里富饶的物产运到全国去!”今天,这座大铁桥真的飞跨在嘉陵江上了。

赞美铁路的建设者(我们架设的桥梁)(16)

铺架队日夜前进,争分夺秒铺轨架梁。

作者:梅梓祥

编辑:铁兵文苑编辑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