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课堂教学创新模式(超学科的主题探究)

低年级课堂教学创新模式(超学科的主题探究)(1)

什么是语文?什么是数学?为什么要把课程分门别类?刚刚踏入学校的孩子们多多少少会有这样的疑问。现行的分科教育自上世纪初从西方引进以来,通过百年的时间,已成为绝大多数学校的标准课程形态,很少有人会去质疑分科的合理性。

近年来,随着“项目式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概念的大火,不少教育创新者开始探索“超学科课程”的可能性。在大多数这类实践中,“项目式学习”只是做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和其他学科课程共同存在,并没能从根本上改变分科的课程形态。

而在大理猫猫果儿教育社区,超学科的“综合课”是孩子们最主要的课程,从探究主题的选择到成果呈现,老师们完全尊重孩子们的兴趣和需求。如何通过主题探究给孩子创造自由快乐的学习环境?本期创新课带你走进猫猫果儿的综合课堂。

低年级课堂教学创新模式(超学科的主题探究)(2)

说说理念

课程只是在校教育的众多维度中的一员。常规、环境创设、身教等等都构成了教育的一部分。课程和其他维度一起都为服务学生的成长需求为目的。

如何去确定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成长需求?各种大样本的归纳和心理学理论已经为我们大致建立了小学阶段的发展线。

在此基础上,猫猫果儿的老师们通过大量的观察建立起比较粗旷的心智发展模型,从身、心、脑三条线去描述不同阶段学生的成长特点和需求。横向之间——智力发展从好奇心到兴趣。身体发展从混沌统一到有计划。心理发展从自我中心到依附于社会道德的自律。纵向之间相互解释。

低年级课堂教学创新模式(超学科的主题探究)(3)

低年级课堂教学创新模式(超学科的主题探究)(4)

在这个模型下每个年龄段的老师基于对本班具体学生的了解,大致提出各个年级的成长的关键词。

以四年级学生为例,他们的成长需求大致可以描述为:

自我中心的逐渐脱离带来的外部评价需求(社会道德)和合作的需求、

抽象能力的发展带来的对于诸如“公平”“历史”等抽象概念的认知需求、

身体的快速发育带来的对于基于身体能力和团队合作竞技体育的需求。

这些成长需求确定了课程的底层。在这之上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去定义和描述四年级学生的核心的素养,而课程的主题则可以从这三个维度去思考。

低年级课堂教学创新模式(超学科的主题探究)(5)

在确定课程主题之前,我们会回顾上学期课程评估的结果,以确保各学期的主题之间既能有机衔接又可以循序渐进。

学生的兴趣也是我们选择主题的重要标准。老师们认为学生会感兴趣的主题免不了和学生们自主表达的兴趣有偏差。为了尽量尊重孩子们的兴趣点,老师们常常把自己已做好的课程设计推翻重来,和同学们一起来场“头脑风暴”。

课程主题的选择也会融入对学科知识的考量,以便最大限度满足特定年龄段学生对于学科成长的要求。

说说课程模型

以超学科的主题探究形式开展的综合课,是猫猫果儿学生最主要的课程。学校在常规课程设计上,不会单独设置语文、数学、科学、社会等学科课程。

我们认为,适合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必然是在真实情景下展开的探究式的学习,因此学校课程也必然是超学科的。而体育和艺术是在综合课之外单独开设的课程,有时也会随时结合到综合课当中。

为了配合以主题探究为主的课程设计,猫猫果儿小学把每学年分为四个学期,每个学期的周期大概为8—11周,正好能完成一个主题探究课程。

综合课究竟是如何展开的?我们把课程的中心确定为探究内容和探究方法,而课程模型就是围绕者两者的发展呈现出来的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学生和社会的互动模式。

低年级课堂教学创新模式(超学科的主题探究)(6)

课程往往会将老师或者学生创设的情景或者活动做为导入。在活动之后,老师引导学生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感受,对这些经验进行归纳、定义,并提出学生感兴趣的值得去探究的问题。

明确了探究主题之后,学生利用各种路径(网络、采访、新的活动)去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对问题形成自己的理解并进行分享(或者对于理解的概念进行不同场景的迁移)。学生在分享的过程又形成新的质疑或者问题,从而形成新的探究问题,以此循环。

而学科知识(四大学科)、技能(沟通、合作、自我管理等)会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模型的各个环节。

重要的一点是,不管是学科知识还是技能,甚至是课程的主题,都需要考虑对上一环节的评估反馈。

说说具体课程

猫猫果儿的孩子们都开展了哪些主题的探究学习?比如,上学期四年级的课程是——我的姓氏。在姓氏的探究中,同学们从“历史”的角度探究了姓氏的来源、意义等等。

从上学期的评估来看,学生对于“历史”的概念是有强烈的认知欲望的(成长需求)。另外,在姓氏的探究中,家庭是主要的探究主题。因此本学期依旧在这个维度做课程探究,并且希望从家庭的范围扩展到社区(进阶)。

在本学期的第一周,在分享假期作业的过程中同学们聊到了各地的食物(兴趣),最后同学们一起决定:将饮食作为本学期的探究方向。

在学科知识的要求方面,老师们总结出来各学科的的关键知识点,比如数学是:平均数、运算规律、两位数除法;语文是:修辞(拟人)、段落写作、议论文的尝试。

最后,在具体的课程主题时,老师们也需要考虑:课程主题是否能结合这些知识点?学科知识是否能支持探究的进行?

最终确定的主题为——大理饮食文化和环境的关系。在这个主题之下,大家又设计了三个重要的概念作为可能的研究问题:

1、探究饮食的角度有哪些?

2、对于饮食文化的理解。

3、是什么因素造就的这种文化?

有了大致的框架,我们的主题探究就可以展开了

  • 1.总结出饮食探究的若干个维度。

低年级课堂教学创新模式(超学科的主题探究)(7)

四年级的同学在展示关于美食分享的ppt ,图片来源:猫猫果儿

同学们根据自己对于食物的经验,各自制作关于美食分享的ppt。课堂分享展示之后,大家以分享内容为基础展开课堂讨论,归纳总结出饮食研究的维度,例如味道、食材、制作工艺、相关历史、器具等。

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们会适时引入相关学科知识,比如同学们在描述自己关于食物的体时,老师会引导学生用“修辞”这一语文学科的工具描写味道。

低年级课堂教学创新模式(超学科的主题探究)(8)

四年级学生“味道描写”练习,图片来源:猫猫果儿

低年级课堂教学创新模式(超学科的主题探究)(9)

四年级学生“味道描写”练习拓展 ,图片来源:猫猫果儿
  • 2.针对大理的独特饮食进行不同的维度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低年级课堂教学创新模式(超学科的主题探究)(10)

同学们关于食物探究维度的“头脑风暴” ,图片来源:猫猫果儿

每个人会选择一种自己想要去研究的大理的独特的饮食,如饵块、米线、黄焖鸡等。根据上一阶段总结的饮食研究维度,同学们要从不同的路径去收集相关的信息——如吃、外出采访、网络搜索等,还有同学选择了亲自去体验食物的制作过程。

低年级课堂教学创新模式(超学科的主题探究)(11)

同学们体验饵块的制作 ,图片来源:猫猫果儿

在整理呈现收集到的信息时,同学们也练习了归纳和分段写作。分享过程中,老师鼓励同学们对分享内容进行批判性思考,并相互提问。通过“群策群力”,大家一起对信息进行补充和解释,对信息的理解也更加深入了。

低年级课堂教学创新模式(超学科的主题探究)(12)

同学们对食物理解的文本呈现,图片来源:猫猫果儿

老师在帮助同学们理解信息的时候,会借助相关的“学科工具”。这样既加深了大家对信息的理解,也“顺便”学习了学科知识。比如,为了让大家能对饵块的营养价值有更形象的感受,老师引入了计算饵块营养成分的练习。

低年级课堂教学创新模式(超学科的主题探究)(13)

“从数学角度理解营养”练习 ,图片来源:猫猫果儿

  • 3.形成对于大理独特饮食文化产生的原因的理解。

低年级课堂教学创新模式(超学科的主题探究)(14)

同学们在分组总结大理饮食文化的关键词 ,图片来源:猫猫果儿

在同学们对于大理独特的饮食文化形成了各自的理解之后,老师会引导大家提炼出能够总结和定义大理饮食文化的关键词。

之后老师会引入一些饮食文化资料,比如《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和知乎上关于地理环境和饮食文化联系的讨论,带着同学们进行文本阅读和简单的分析,鼓励大家自己寻找环境和饮食文化之间的逻辑联系。

低年级课堂教学创新模式(超学科的主题探究)(15)

关于南北饮食文化差异的讨论 ,图片来源:猫猫果儿

除了文本资料的阅读和分析,老师还会利用社区资源,邀请家长做关于大理独特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分析(如平均数去解释降雨量和气候等数据),并通过每周的外出课让同学们去实际感受大理的地理环境。

在大家初步形成自己关于大理的环境和饮食文化之间的逻辑联系之后,老师会鼓励同学们通过分享和相互质疑去完善自己的逻辑关系,最终以脑图的形式做呈现。

低年级课堂教学创新模式(超学科的主题探究)(16)

社区家长在分享地理知识 ,图片来源:猫猫果儿

  • 4.自定义研究主题,完成自己的关于某个区域(家乡)的饮食的研究,并用自己的方式去呈现。

在完成以上的研究之后,老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探究理解的整个路径,并利用这个路径去完成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任意区域饮食文化的研究(最好以家乡的饮食为主,四年级学生都是大理新移民),选择自己的呈现方式,并在全社区做分享。

再说说机构介绍

大理猫猫果儿教育社区是由大理外来移民家庭发起创办的实验教育机构,成立于2012年。目前有幼儿园和小学部,由130个2—11岁的孩子,100个家庭,30位老师组成。

学校以社区形态构建教学和育人体系,致力于培养勤学好问、知识渊博、富有爱心的学生,鼓励孩子们成长为既积极进取又富有同情心的终身学习者,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更成为具有健全人格追求幸福人生的未来主人翁。(本门课程由猫猫果儿教育社区林冬老师设计并实施)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LIFE教育创新”。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