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袁宏活了多少岁(袁宏殷芸王隐及其文学成就)
袁宏(328-376),字彦伯,小字虎,陈郡阳夏人,东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袁宏才思敏捷,文笔典雅。桓温北伐,袁宏奉命作露布,倚马疾书,顷刻间即成七纸,奇绝可观。他的《咏史诗》得到东晋安西将军、豫州刺史谢尚的赏识,聘请他做参军(亦有说:曾作谢安的参军)。一次,谢安欲迫试其文才,以一扇赠袁宏,宏即曰:“即当奉扬仁风,慰被庶黎”(即是:我一定要奉扬仁风,抚慰那里的百姓)。故有“扬风人政”的美誉。后袁宏任大司马温的记室(秘书),但他对桓温多有冒犯,因此“荣任不至”。相温死后,他才由吏部郎出任东阳太守,不久病逝。
袁宏因不满当时出的几种《后汉书》,继荀悦《汉纪》之后编著了《后汉纪》,他还著有《竹林名士传》3卷,以及《东征赋》、《北征赋》、《三国名臣颂》等。当时名臣王珣对袁宏的文字很有感慨地说:“当今文章之美,当共推此生。”时人尊袁宏为一代文宗。《竹林名土传》、《东征赋》等已佚,现仅存《后汉纪》、《三国名臣赞》,尤以《后汉纪》出名。
《后汉纪》是一部编年体的东汉史,记事溯自新莽天凤四年(17年)绿林起义,止于汉献帝延康元年(220年)曹魏代汉。全书30卷,21万多字。
《后汉纪》成书于范晔《后汉书》之前,为《后汉书》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材料。由于编年与纪传两种体裁有不同的撰写要求,因此《后汉纪》与《后汉书》在东汉史的记述上,此简彼繁、此详彼略的情况大量存在。《后汉纪》的史料价值并没有因《后汉书》的问世而有所降低。现在关于东汉史的著作,只有范哗所著《后汉书》和袁宏所著编年体《后汉纪》保存下来,说明这两部书确有过人之处。
袁宏在《后汉纪》里表现了综铨史事的才能。他发挥编年体的长处,以时间为经,理出了东汉一代历史的发展线索;以人物、事件为纬,展示了同时期各事件间的联系,及各人、各事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容易使人们建立起对东汉史的整体印象。袁宏用他的实践,丰富了编年体史书的表现手段。他在书中使用“言行趣舍,各以类书”(《后汉纪序》)的编撰方法,这荀悦的连类列举有些发展。袁宏吸收了纪传体的长处,往往把时代略近的同类人物放在一起加以记述,这种写法扩大了编年史可能容纳的范围。袁宏在书中还为自己提出了“观其名迹,想见其人”(《后汉纪序》)的要求,刀的以种类型的人物去感染读者。这为《后汉纪》带来了笔下传神的效果。袁宏表现了更多的文章家的才华,却缺少一点历史家的审慎态度。他更喜欢品藻人物,重视对人物才情风貌的描写,有更多的清谈趣味,这与体现在他身上的世族名土风尚是分不开的。
王隐,字处叔,陈郡陈(今淮阳)人,东晋著名史学家,著有《晋书》,对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还著有关于蜀汉的历史《蜀记》。
王隐博学多闻,元帝时为著作郎,继承父亲王铨的遗业,奉命撰写纪传体国史《晋书》。唐以前修晋史者,文献所载凡24家,传至唐者19家,其中以王隐《晋书》影响最大,后修晋史者多所取从,唐《晋书》所载西普及东晋初年的人物故事,多史源于此。该书早佚。《晋书》原稿中途被虞预借去盗用,随意抄袭而成《晋书》,使王隐被免职,“黜归于家,贫无资用。书遂不就,乃依征西将军庾亮于武昌。亮供其纸笔,书乃得成,诣阙上之”(《晋书•王隐传》)。可见王隐是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从庾亮处得纸笔的提供,历时20余年最终发愤写成《晋书》。
殷芸(471-529),字灌蔬,南朝陈郡长平(今西华县东北)人。殷云生性偶党,不拘小节,但也不随便结交朋友,门无杂宾。他励志勤学,博通群书。齐武帝永明中,为宜都王行参军。梁天监初年,任临川王记室。后又任尚书左丞、西中郎主簿、中书通事舍人、国子博士、昭明太子侍读、秘书监、司徒左长史等职。普通六年(525年),直东宫学士省,奉梁武帝之命,博采故书,撰成《小说》(又名《殷芸小说》)一书,所记内容为先前历代帝王士大夫的逸闻佚事。全书共30卷,隋时尚存10卷,后散佚。鲁迅《古小说钩沉》辑录130余条。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中的“饰小说以干县令”。这里的“小说”是庄子对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说的看法,与作为文学形式的“小说”完全无关。殷芸的《小说》是中国第一部以“小说”命书名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