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中的臭氧层能保护我们的什么(大气中的臭氧层需要保护)

作者:王恩眷(中国气象局华风气象传媒集团)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1995年1月23日联合国大会决定,把每年的9月16日定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意在通过相关活动来唤醒公众对保护臭氧层的认知。

20世纪80年代起,当科学家观测到臭氧层这把“保护伞”在南极上空出现了“空洞”时,所有人都为之担忧,并采取一系列行动保护它。

大气中的臭氧层能保护我们的什么(大气中的臭氧层需要保护)(1)

而近年来,剧情又发生了大反转,各种观测和研究发现:臭氧,原本待在“天上”默默守护地球的“天使”,不仅来到了我们身边,还成了危害人类健康的“反派”,亦正亦邪的臭氧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转变?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我”和氧气其实是一家人

大气中的臭氧层能保护我们的什么(大气中的臭氧层需要保护)(2)

臭氧分子结构

人类开始认识臭氧始于19世纪,1839年,德裔瑞士化学家克里斯蒂安 · 弗雷德里克 · 舍拜恩在电解稀硫酸时,发现有一种特殊臭味的气体释放出,他提出这种臭味同自然界闪电后产生的气味相同,并为它取名为“Ozein”(希腊语,意为“臭味”),后来的科学家研究后发现这种气体的分子结构是3个结合在一起的氧原子,最终将其命名为臭氧(Ozone)。臭氧分子结构的发现也表明了臭氧是氧气的“孪生兄弟”,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1913年,法国物理学家法布里通过光学和光谱学的研究,最终成功地证明了高层大气中臭氧的存在。

大气中的臭氧层能保护我们的什么(大气中的臭氧层需要保护)(3)

臭氧层位于地球大气的平流层中

在此基础上,英国地球物理学家卡普曼又解释了臭氧层的形成,他提出:大气中的臭氧主要是由氧原子同氧分子进行三体碰撞(三个质点同时在同一地点相碰的现象)而产生。在60千米以上的高空,由于太阳紫外线强,氧分子大量离解,三体碰撞机会减少,导致臭氧含量极少。而在5千米以下的低空,紫外线大大减弱,氧原子很少,臭氧也难以形成。只有在20-25千米的高度范围内,既有足够的氧原子,又有足够的氧分子,最有利于三体碰撞出臭氧。

3毫米的“保护伞”究竟有何用

在离地面20-25千米高度处的大气层,因为大量臭氧聚集在此,因此形成了臭氧层。如果在0℃的温度下,把地球大气层中所有的臭氧压缩到一个标准大气压(1013.25百帕),那么臭氧层的平均厚度仅仅只有3毫米,对于整个大气层高度来说,占比更是只有几千万分之一。这薄薄的臭氧层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大气中的臭氧层能保护我们的什么(大气中的臭氧层需要保护)(4)

臭氧层会吸收大部分紫外线

我们知道,太阳辐射能量巨大,太阳辐射出的紫外线(按照波长由长到短)包括紫外线A、紫外线B和紫外线C,也就是我们常说的UVA、UVB、UVC。其中波长最短、蕴含能量最大、对皮肤等伤害最大的就是UVC,而臭氧层恰恰会把UVC全部吸收,阻隔在地球以外。它同时还会吸收大部分的UVB,最终就是这“薄薄”的臭氧层阻绝了97%-99%的紫外线辐射,使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免受伤害,真是名副其实的“保护伞”。

大气中的臭氧层能保护我们的什么(大气中的臭氧层需要保护)(5)

2006年9月测定的南极上空产生的臭氧层空洞(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臭氧:是“天使”也是“反派”

整个地球大气中的臭氧,绝大多数(约占90%)存在于高空大气的臭氧层中,这里的臭氧默默守护着地球上的生命,是“保护伞”、是“天使”。可是还有约10%的臭氧存在于近地面层,也就是我们人类生活的这个空间。在这里,臭氧不再是“天使”,而可能变成一种污染,危害人类健康。

臭氧是如何来到地面的呢?又是如何变成一种污染的呢?

其实,我们身边的臭氧,只有少量是由高空大气中“逃逸”而来,绝大部分还是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的。汽车尾气、工业化工等排放的氮氧化物(NOx)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正是形成臭氧污染的源头。NOx和VOCs遇到高温和强光照时,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光化学反应,都容易形成臭氧。当臭氧大量形成,浓度超过一定限值,就会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臭氧污染”,又称为光化学烟雾。

据统计,2016年中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86%(288个)出现臭氧污染超标现象。生态环境部最新发布的《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9年中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臭氧浓度达到148微克/立方米,以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数占超标总天数的41.8%(该占比在2015年为16.9%),仅次于占比45%的PM2.5(细颗粒物)。

夏季晴空下的“隐形天气反派”

臭氧作为一种气体污染,不容易被察觉,很容易“伤人于无形”,可以说是“隐形的反派”。但它的“行踪”还是有迹可循的。从全年来看,臭氧污染的出现,一般在晴朗少云的春末以及夏秋季。从每年的4月份开始,一直持续到10月份,其中6-8月浓度较高。有助于臭氧污染形成的天气条件主要有:高温、晴朗少云、干燥、少风,这些天气条件可以总结成:“热、晒、干、静”这四个字。晴朗少云和干燥的天气,都容易出现强光照;而少风或者无风,有利于臭氧的积累和浓度升高。一天之中,一般来说,从早上开始,随着气温升高,紫外线辐射增强,臭氧浓度不断增加,在中午2点到下午6点浓度最高,之后随着辐射减弱,臭氧浓度逐渐降低。

大气中的臭氧层能保护我们的什么(大气中的臭氧层需要保护)(6)

中午2点到下午6点臭氧浓度最高(图源:中国天气)

中国幅员辽阔,南北方气候差异大,各地臭氧浓度的四季变化不尽相同。在北方芒种时节(6月5日—20日)很容易集“热、晒、干、静”这四种天气于一身。在南方的夏季尤其是发生“伏旱”(不下雨干旱的三伏天)时,臭氧污染也容易产生。而在初秋,随着中国南北方降雨的减少,秋高气爽的天气开始盛行,中午到下午还是有些热,碧空如洗的大气由于透明度高,所以依然要防范臭氧这一隐形的健康反派。

由于臭氧污染是气体污染,因此,通过戴口罩的方式基本起不到有效的防护,最好的方式便是主动躲避,在夏季和初秋晴朗的中午到下午,尽量待在屋里,少出门,窗户也少开,因为开窗户臭氧容易趁虚而入。在有打印室、计算机房等设备的房间工作本身就容易产生臭氧污染,因此,这样的房间要保持通风。

臭氧污染气象预报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臭氧污染的认识和重视,气象部门开始将臭氧污染预报加入到空气污染预报业务中来。2018年6月1日,《全国臭氧气象预报业务规范》正式印发并实施。按照这个规范,每年5月至10月,气象部门会开展臭氧气象预报,包括臭氧污染区域预报和臭氧浓度站点预报。当臭氧成为首要污染物,而且达到轻度甚至更高程度的污染级别时,预报图上会标注“光化学烟雾”符号(由3个蓝色句号组成的三角形标志)。

大气中的臭氧层能保护我们的什么(大气中的臭氧层需要保护)(7)

2020年全国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图(图源:中国气象局)

减少臭氧污染,控制污染源是关键。面对臭氧污染,国家和社会已经把PM2.5和臭氧的协同控制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当中。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和社会的一份子,也需要一起为清洁空气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为了大家有更好的生存环境,抵制臭氧污染,请大家遵循以下原则:

(1)多向周围的人宣传臭氧污染的相关知识,推广绿色生活理念。

(2)节约用电,夏季空调温度的设定不要太低。

(3)绿色出行,公交、自行车、步行,环保又健康。

(4)日常生活中少用包装劣质和带有严重挥发性气味的日化用品。

(5)提醒父母家居装修时多选择水性环保涂料,汽车加油时选择更清洁的汽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